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侯德贤 《唯实》2002,(12):69-71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以农业劳动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农业经济生产水平的提高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艰难的历史过程。2 0世纪是中国农业长足进步的一个时期 ,农业现代化已有了初步发展。然而 ,从现状来看 ,中国农业经济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 ,自给、半自给的传统农业经济生产方式依然占据主要地位。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现代化调整 ,对农业经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产生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那就是伴随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的女性剩余劳动力 ,成为中国农村实际和潜…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域广阔且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因而劳动力流动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聚焦于劳动力流动与就业关系的分析,探讨如何通过有效措施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实现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目标能否实现的大问题.本文介绍了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所存在的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力市场处于多元分割状态,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主次分割、区域分割和产业分割。这种分割使劳动力市场信号失灵,对中国就业影响颇大。因此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就业市场化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推进就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着眼充分就业的目标 ,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培育 ,推进就业的社会化。在此基础上 ,提出劳动力就业市场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一、贵州劳动力的供需状况从供给来看。1.城镇劳动力的供给。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劳动力的自然供给,它包括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大中专学校毕业生,每年约为10万人左右,自然供给呈上升趋势。二是派生供给,指一部分失业人员或已经就业的劳动力由于体制改革或经济结构调整等发展性原因转为需要新的就业岗位的供给。主要由尚未有工作岗位的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组成。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年龄结构,将使贵州城镇劳动力供给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增长。预计“十五”期间城镇劳动力的供给为155万人。2.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供给(相对城镇来说,属隐性供给)…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2号),对贵州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贵州教育也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就业是一个历史性难题。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由于耕地资源少、农村人口不断增加以及农民收入低下对外出转移就业的收入预期较高等原因,安徽省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大省。当前安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流向主要有,1.以劳务输出为主要形式的异地转移就业;2.以乡镇企业、个体私营非公有制经济以及小城镇建设为主要载体的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10.
薛子超 《世纪桥》2014,(6):83-84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渐突出。一方面,大量涌入城镇的农村劳动力未能取得城市户籍,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福利;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导致农村土地大量闲置。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允许、鼓励农村土地流转的决定。土地流转中主要包含耕地流转和宅基地流转两大方面,本文将立足于农村耕地流转的实际情况简要分析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北京市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失去了土地,成为富余劳动力。据统计,北京市约有20~30万富余劳动力急需向非农产业转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已成为一项不容回避且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机会、就业过程、就业报酬的平等,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这一制度建设包括统一的劳动力就业登记制度、就业;住入制度、就业服务制度、就业培训制度、权益保护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劳动就业问题就是经济问题,也是产业问题,宁夏地处西北,经济落后,隐性失业较重,倒闭企业和半停产企业也很多,分析造成宁夏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客观因素,提出解决宁夏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途径,将给劳动力的就业提供良好机会,更好地发展宁夏经济。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形式,从空间上看,存在区域差异性、空间流动性、乡村城市不连续性的特点,致使劳动力要素配置效率低下、农民工利益流失、城市化进程困难。因此,应采取四个方面的对策,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劳动力合理转移与城市化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统筹协调的发展。经济发展要正确处理的关系之一就是处理好发展与就业的关系。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把扩大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和谐社会要义之所在。贵州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与其他省市相比,在经济发展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促进经济增长,也同时着力解决实现经济发展的障碍——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就业问题是谓有效途径。一、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使得统筹贵州城乡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近几年…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稳定器.本文从曲靖市城乡劳动力就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曲靖市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工作采取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就下一步如何做好全市的劳动力就业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省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上还存在着理论误区和政策失误,要在大力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的同时,制定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带有根本性的政策和制度,一是拆除藩篱,城乡制度要创新;二是培土固根,扶塑农业奔正途;三是夯实教育,启民、智民与益民;四是保障有力,解除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机会、就业过程、就业报酬的平等,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这一制度建设包括统一的劳动力就业登记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就业服务制度、就业培训制度、权益保护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贵州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取得很大成就,仅1998年至2002年期间累计劳务输出482万人次,年均96.4万人次,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21%。然而,由于贵州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艰巨。据2000年的统计,贵州农村劳动力总数1599.08万人,其中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劳动力1305.28万人,在二、三产业就业的267.6万人。全省现有耕地面积2765.22万亩,根据贵州目前的生产力水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带来了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在产业问、地域间流动性就业的特有经济现象.本文在概念界定、规模计量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对山东省农业富余劳动力流动性就业的规模进行了测算,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