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延  刘聚波 《党史纵览》2006,(10):34-37
当红军要"三个条件" 1921年1月,我出生在四川巴中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时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的我只有靠给地主放牛为生.不幸的是,1933年8月的一天,牛犊掉下了山坡,我怕地主找我赔钱,就在灌木丛中躲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位于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从通江县城出发,一个小时便可到达。红军烈士陵园占地面积1500多亩,这是全国最大的、唯一一个由红军自己修建的烈士陵园。1934年7月,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由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同志负责修建红军烈士陵园,她还亲自设计碑体、题写碑名、绘制图案,当年10月顺利建成。整个陵园由红军烈士墓、红军总医院旧址和红军石刻标语3部分组成。陵园的大门横式牌坊上,雕刻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13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相似文献   

3.
2009年11月5日,深秋的晴空,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四川省巴中市城郊山麓上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中,原中共川陕省委书记、红军总卫生部政委、湖北省人民检察院首任检察长周光坦的雕像落成,并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周光坦石像高4.8米,与李先念、徐向前、王树声、陈昌浩等10位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的石像.一起矗立在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中“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内;他们的伟大红军精神,被永远铭记在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川陕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4.
1932年底至1935年初,红四方面军入川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地处川陕交界的万源,首当其冲,全境解放,先后建立三个县苏维埃,15个区(市)苏维埃,500多个村苏维埃。万源人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万源是川陕境内唯一在苏区建立之前,就曾建立过类似苏维埃政权组织的县。早在1927年~1930年间,李家俊、王维舟等共产党人,就在万源的固军、白羊、井溪、旧院、蜂桶、铁矿、石塘等地及城口、宣汉边境,建立了1个县农会,4个区农会,23个乡(场)农会,爆发了震惊全川的万源固军坝起义,建立过…  相似文献   

5.
苍溪红军渡     
范厚坤 《四川党史》2003,(4):45-45,48
苍溪县老区城东南的塔山湾嘉陵江衅有一古渡口。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红军渡”。它已成为社会各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圣地。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粉碎了由四川军阀拼凑的六路围攻后,总部按照党中央“集中全力向西线进攻”的电令,决定将红军主力西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苍溪地处嘉陵江上游,峡谷耸立,水流湍急。邓锡侯、田颂尧在嘉陵江东岸设重兵,筑工事,妄图凭借大江之险顽抗。为争取渡江战役胜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30军政委李先念等带领参谋人员,翻山越岭,沿江岸察看地形,了解敌情,…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先后创建有13块比较大的苏区(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湘赣苏区、湘鄂赣苏区、赣东北苏区、湘鄂西苏区、西北苏区、广西左右江苏区、琼崖苏区、闽东苏区、鄂豫陕苏区及湘鄂川黔苏区.分布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广东、广西、海南、河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宁夏等15个省的边界地区或远离中心城市的偏僻山区。  相似文献   

7.
李巧宁 《党史文苑》2007,(3):9-10,15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这与其高效的底层动员密不可分.为了增强底层民众对红军的认同与支持,红军在宣传上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凸显贫富差距,强化广大底层民众对现实的不满;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穷人只有跟着红军闹革命才是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这与其高效的底层动员密不可分。为了增强底层民众对红军的认同与支持,红军在宣传上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凸显贫富差距,强化广大底层民众对现实的不满;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穷人只有跟着红军闹革命才是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9.
正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主力为打破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从鄂豫皖入川,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总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有县级苏维埃政权40多个,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红色政权。  相似文献   

10.
卢振国 《党史博览》2006,(10):47-51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4个师共2万余人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当时随军西征转战的女红军在30名以上。她们是:张琴秋、曾广澜、汪荣华、郑先如、黄新兰、林月琴、刘百兴、廖国清(彭素)、陈英民、王泽南、刘桂兰、周起义、陶万荣(苏风)、廖赤见、陈保青、何福祥、张茶清、陈槐  相似文献   

11.
董保存 《湘潮》2014,(3):28-31
第十三集团军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的红四方面军第七十三师,到了川陕苏区编为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抗日战争时期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  相似文献   

12.
红军文化就是工农武装割据,建立红色政权的过程及其成果的总和。川陕苏区红军文化孕育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愈益坚定的信念、愈益顽强的斗志、愈益牢固的决心,使红军文化演化为“苦干不苦熬,叩开幸福门”的老区精神,进一步得以弘扬和传承。  相似文献   

13.
1934年.红四方面军经过数月艰苦的鏖战,粉碎了刘湘等四川军阀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动的6路围攻。一天夜里,红九军作战科长周希汉带着军直属队穿插在红25师和27师中间,随部队一起追歼溃敌。追到一个岔路口。走在前面的25师改沿小路东进。军直属队仍沿公路向南朝预定集合地点罗文坎前进。  相似文献   

14.
赵建利 《党的建设》2012,(10):60-6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有3支主力部队,即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如果按建制序列来讲,缺红三方面军。那么红军为什么没有建立第三方面军呢?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旷继勋领导的四川蓬溪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蓬溪县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四川建立的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共产党人旷继勋以领导蓬溪起义为开端,在四川、上海、洪湖、大别山、大巴山武装斗争中,锻炼成为著名的红军战将。蓬溪起义在四川和西南地区以至全国产生重要政治影响,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和先声,为红四方面军进军川陕奠定深厚的政治基础、军事基础、政权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众所周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有三支主力部队,即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如果按建制序列来讲,缺红三方面军。那么红军为  相似文献   

17.
《当代党员》2011,(7):19-19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是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面时军阀的反动统治。重庆地方党组织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先后发动30多次武装起义.打出了“四川红军”的旗帜,支援了主力红军作战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这一时期,三大主力红军先后进入重庆境内,跟反动军阀展开鏖战。  相似文献   

18.
赵文 《党的建设》2008,(3):60-60
1933年3月,在反击敌人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三路围攻"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了集中主力前线作战,并保障后方的稳定,抽调机关妇女工作人员和随红军收紧阵地后撤的妇女积极分子,在四川通江城组建起妇女独立营。该营共300余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1月8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徐向前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在此,我们达州市600余万巴山儿女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地怀念徐向前元帅光辉战斗的一生,尤其缅怀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在大巴山留下的光辉业绩。大巴山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对徐总是那么的熟悉;大巴山的男女老少,对徐向前总指挥是无比的思念。他们传唱着无数的歌曲颂扬徐总的历史功绩,他们讲述着无数的故事传播徐总的革命情怀。大山小山山连山,巴山来了徐向前,红旗飘飘映山红,干人穷汉齐造反,革命火焰燃川陕。顶风冒雪越巴山1…  相似文献   

20.
<正>193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四方面军在敌人的第四次围剿中,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途,告别了鄂豫皖苏区,由陕南进抵川北的通南巴地区,进行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将川陕苏区建设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的第二大苏区。从川陕苏区历史过程看,党和苏维埃政府在川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