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九凤 《党史博览》2007,(1):22-23,27
1976年是中国的多事之秋,其中周恩来的去世、他的骨灰撒向祖国的山山水水是最为揪扯中华民族人心的大事之一.笔者因为工作关系,曾数十次采访过参与撒周恩来骨灰的4个人(罗青长、郭玉峰、张树迎和高振普)中的3个,多次聆听他们关于撒周恩来骨灰的情况介绍.现在周恩来离开我们已经30余年了,特撰此文,以与广大读者共同缅怀这位世纪伟人.  相似文献   

2.
2007年的9月11日,南方夏季的暑热还未完全散尽,笔者陪同淮安周恩来童年读书处的刘臣林主任等一起驱车赶到扬州,会见了周恩来嫡亲表侄儿万竞成和嫡亲表侄女万文俊、万明珠、万端奎和万庆奎.  相似文献   

3.
他在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整整15个春秋,日日夜夜照料着总理的生活;他陪伴总理夫妇走完了生命最后的岁月,并亲手撒下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骨灰……  相似文献   

4.
李勤 《党史博采》2006,(7):29-30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陈列着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提供的周恩来、邓颖超生前一封封情文并茂的家书,记录着他们夫妇间殷殷深情。其中两封是1955年4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亚非会议前夕的相互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百废待举,外交也是刚刚起步。由于对中国缺乏了解,加上美国和台湾蒋介石集团的干扰破坏,许多亚、非、拉国家与中国一时无法建立起正式的外交关系。1955年1月15日,印度尼西亚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代表缅甸、锡兰、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5个发起国,邀请中国参加4月将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极其敏锐地看到,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5.
李勤 《党史文苑》2014,(10):20-22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人,也是举世公认的模范夫妇。他们的爱情和婚姻始终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连,经历了几十年也没有任何消减,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研究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婚姻与家庭,对于正确处理爱情、婚姻与家庭的关系,为青年一代、党员干部和千万个家庭树立榜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伟人周恩来与著名抗日名将黄琪翔都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出生的人,周恩来只比黄琪翔大几个月.邓颖超与黄琪翔妻子郭秀仪分别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和清宣统二年(1910年).  相似文献   

7.
在手机都可以拍照的今天,照相已是很普遍的事了。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照相技术还未传到淮安,因此,周恩来最早的一张戴瓜皮帽的童年照还是1910年他离家到东北才拍下的。之后,由于他的活动地域扩大,社会经济、文化逐渐发达,照相留影也就渐渐多了起  相似文献   

8.
1925年夏天,周恩来与邓颖超这两位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革命战友,经组织同意结合为夫妻。他们自1919年相识,在共同的革命事业中逐渐建立起真挚的爱情,但为了革命工作,又长期各自东奔西走,已经有五个年头没有见面了。现在要准备举行婚礼,不仅组织上和周围的同志为他们高兴,这也是他们自己迫切盼望的。可这时周恩来在广州,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军事部长兼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脱不开身。而邓颖超却远在天津,担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兼天津各界联合会主席团主席。为此,党组织决定调邓颖超来广东区委会工作,一方面配合周恩来,一方面也照顾她与周恩来的特殊关系,便于他们结婚。周恩来因此写信给邓颖超,要她速来广州。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严重损害了周恩来的健康。通宵达旦的工作,使周恩来心脏出现了问题,继而他又受到癌症的侵袭,于1974年6月1日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周恩来一面同疾病"苦斗",一面坚持工作,处理国内外大事,直到生命结束。病中的周恩来受到毛泽东的关怀,毛泽东总是及时就周恩来的病情及治疗检查问题作出指示。在生命最后的时光,周恩来在病床上与相濡以沫半个世纪的妻子邓颖超商讨身后事,叮嘱"一定不要特殊化",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人格和风范。  相似文献   

10.
最后一次会见外宾、最后一次手术、生前的最后一句话……成为身边人永远的记忆。心脏监护仪上划出了一条直线,跳动了78年的心脏停止了。"恩来同志,你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你安息吧!"大家听到这里都哭了,都知道这是邓颖超大姐在同总理作最后诀别。病房内两位老战友常常促膝谈心至深夜1975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过之后,周恩来的病情急剧恶化,经肠胃镜检查,除了以往的膀胱癌,又新增添了结肠癌。1975年3月底,周恩来做了次大手术。  相似文献   

11.
在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周恩来抽烟的镜头:周恩来在焦急地等待东北辽沈战役前线消息时,特意从警卫员手中要了一支烟,熟练地抽了起来。当然,电影是文艺作品,是真是假,不得而知。然而,笔者由于工作关系,曾经访谈、接触过周恩来的亲属和他生前的身边工作人员200余人,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告诉我:周恩来一般是不抽烟的。  相似文献   

12.
邱文利 《世纪桥》2008,(13):23-28
<正>周恩来、邓颖超是中华大地爱国爱民的一代伟人、两位楷模。周恩来,一个光荣的名字,一个不朽的名字。在他的身上,凝铸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工人阶级的优秀品格。他的崇高精神和人格,感召和哺育着一代一代共产党人,已经成为推进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一种巨大力量;邓颖超的一生,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在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她对共产主义具有坚定的信念,对党、对人民、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为了党和人民的利  相似文献   

13.
正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按原样陈设的客厅里,至今仍然悬挂着邓颖超生前十分喜爱的一幅画,这幅画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画家、曾任共和国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何香凝,于1950年8月为祝贺周恩来、邓颖超银婚而绘制的。在这幅取名为《腊梅》的国画上,何香凝在一株粗硕的老干上画了两朵怒放的梅花,其中一朵正面盛开,特别阳光。而另一朵虽然也盛开着,而且花朵大小也差不多,但这朵花的大部分却被粗粗的老梅干遮挡着。何香凝曾解释说,周恩来、邓颖超这一对伴侣就他们对革命的忠诚和贡献来说,都算得上是杰出的伟人。但是,由于周恩来一贯严于律己,一再让作为自己妻子的邓颖超受委屈。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邓颖超的职务、工资等方面都没有按有关规定办理、执行。所以,由于周恩来的"遮挡",在客观上使邓颖超这朵"红花"少了许多  相似文献   

14.
孟兰英 《世纪桥》2013,(2):10-13
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党和国家政治外交活动的中心,是周恩来经常处理国务和外事的地方。这里发生和处理过的事情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从大会堂的每一个办公场所。到每一个厅室都留下了周恩来的足迹,倾注了周恩来太多太多的心血。他那不知疲倦的身影,永远地镌刻在了人民大会堂工作人员的心里,引起了人们众多的难以忘怀的思念和回忆……  相似文献   

15.
开国总理周恩来在建国初的1958年和1960年,他曾先后三次会见老家淮安县的领导。和他们谈淮安的家里事。然而人们没有注意到的是,周恩来这三次与家乡“父母官”的会见,虽都在北京,却是在三个不同的地点,这里有什么不同背景或是有什么隐情吗?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婚姻与家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津,有一座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为一对夫妇合建一座纪念馆,这在中共党内是第一次。周恩来、邓颖超不仅是著名的革命家,而且是举世公认的模范夫妻。他们把革命与爱情完美地统一起来,坚持革命是他们的共识,是他们爱情的基石;他们把爱融化在人民中间,把家庭关系和家庭观念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全体党员树立了光辉榜样。  相似文献   

17.
余玮 《党史纵览》2014,(5):37-42
正周恩来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大,其大弟周恩溥于20世纪40年代去世,周恩溥生有一子,已于前些年在河南焦作去世;小弟周恩寿(周同宇)生有三男三女,其中中国新闻社原副社长周秉德是长女。周秉德在少年和青年时期,曾在伯父周恩来和伯母邓颖超身边生活了15年。十多年前的一个春日午后,笔者  相似文献   

18.
被百姓亲切地称为"人民的好总理"的周恩来同志,一生都把自己定位成人民的"总勤务兵",切切实实、兢兢业业地践行着"为人民服务而死"的诺言。有人说,只有近距离感受到的伟大才可称其为真正的"伟大"——光环褪尽、还原为生活中的普通人后,他们所折射的人性光辉才是最震撼、最持久的一种力量。而赵炜同志  相似文献   

19.
<正>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担任国家总理直到1976年1月病逝。他深爱祖国,心系人民,期盼着党能带领全国人民走上富民强国的道路,实现中国的"四个现代化"……他的这些期盼和理想,都在他的"最后一次"或"最后一个"中有所体现。笔者根据多年搜集来的有关周恩来的资料,对此略作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正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仍按原样陈设的后客厅里,至今还悬挂着邓颖超生前十分喜爱的两幅画:西边的是原全国政协委员郭秀仪女士根据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期间与邓颖超两地分离时互传思念的海棠、红叶、芍药等绘制的国画;东边的则是辛亥元老、建国后曾任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何香凝老人于1950年8月为祝贺周恩来、邓颖超银婚而绘制的国画《腊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