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王元 《各界》2014,(1):46-49
西安古城墙上,有两处城门以人名命名,就是西城墙上的玉祥门和南城墙上的勿幕门,分别纪念冯玉祥和井勿幕。论历史名气,冯玉祥比井勿幕更有名,但若论起对陕西辛亥革命事业的贡献,则井勿幕大大超过冯玉祥。孙中山就曾盛赞井勿幕为革命的“后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  相似文献   

2.
赵作雨 《各界》2014,(10):88-92
被称为“关中怪杰”的郭坚,于光绪十二年(1887)出生于陕西蒲城洛河畔的郭家村,原名振军,自小精明聪慧,生性怪异。村里的孩子不论大小,常听他指挥。年少时就读于县第一高等小学堂,堂长李桐轩、教习常铭卿都是井勿幕发展的同盟会会员,常给学生讲述清朝腐败,民族危机和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振军心中很早便埋下了打倒满清,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种子。  相似文献   

3.
广大海外侨胞是辛亥革命强有力的支持者和参加者,孙中山先生称赞说:“华侨是革命之母”、“华侨有功革命”。华侨对辛亥革命的卓著贡献是多方面的: 创立海外革命组织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的反帝反封建救国救民的宗旨和华侨的爱国愿望完全相符合,所以深得爱国华侨的同情和支持,最先参加兴中会的20多人都是华侨。1895年春,兴中会在香港成立总部,得到许多港澳同  相似文献   

4.
王一众 《学理论》2023,(1):67-69
马克思主义者在大别山区早期革命活动的主要传播内容为反帝反封建思想、社会改造思想、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思想、知识分子与无产阶级结合思想等,先后建立了中国农村最早的基层党组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别山区军民成功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奇迹。新时代我们要深入学习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将革命真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5.
过去4年,发生在几个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曾经被西方国家看成是推翻一个国家政权的“香饽饽”。但现在,上演了“玫瑰革命”的格鲁吉亚、.“橙色革命”的乌克兰和“郁金香革命”的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的矛盾并没有见少,相反,曾经积极参与“颜色革命”的一些人又成了新的现政权的反对派。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关键时刻提出来的。西柏坡精神,主要包含“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农民问题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它是中国国情中最基本的因素,是牵涉面最广的综合制约因素,是解决中国革命诸多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是中共党内农民问题的先知先觉者,在国共合作时期就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大革命失败后,他以农民问题为突破口,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在此基础上,他以巨大的实践勇气和理论勇气,系统论证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必然性、可能性和可操作性,并进一步形成了科学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引下,沿着毛泽东开辟的独创性的富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并形成了“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8.
李杨 《各界》2013,(2):74-75
“帝国主义”是列宁的表述,原意指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1922年1月,为对抗华盛顿会议,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劳动者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对中国革命运动最主要的影响,就是“确立了中国革命的反帝国主义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张之后,又提出“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这是两个相关的提法.它们不仅展示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运动,而且也展示了把实践经验加以提高化成新的理论的运动。“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这一提法的实质是要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水平,善于对中国革命的实际经验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和总结,不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泛化理解,要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并用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三级跳”———吉安地区以思想解放促经济发展●本刊记者杨健俞俭沈虹冰金秋十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之际,记者踏上星火燎原的“红色摇篮”,展现在眼前的是流光溢彩的“绿色明珠”。据传,井冈山以“四面环山,望天如井”而得名。高耸的大山昔日是革...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与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两位核心人物。两人的贡献在于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开创性地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理论。毛泽东的中国革命理论是随着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这里,两人共同追求的就是“中国特色”,而两人共同坚持的就是“实践第一”的实践认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六十多年光荣历史的无产阶级政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她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是毛泽东同志以及邓小平等同志反复强调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可以说,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  相似文献   

13.
1934年10日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共工穴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了王明“左”倾路线和张国青右倾分裂主义的严重错误,战胜无数艰难险阻,挽救了处在危机中的中国革命。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k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一次伟大转折红军长征是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的结果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IOO万兵力、向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第五次反“围剿”开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三次“伟大革命”理论,是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的报告中提出的。第一次伟大革命是辛亥革命;第二次伟大革命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三次伟大革命是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新的“伟大革命”。以往,我国学界注重讨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寻唯物史观的理论根据。现在,我们上溯到鸦片战争时期,从历史的宏阔视野,继续探讨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特殊的家访     
“这篇报道为什么偏偏抓住我们的缺点?简直是整人。”“这篇报道有很多失实的地方,必须查清,不然我们就不能在五井继续干了。”“这篇报道……”一九八五年末,《中国煤炭报》登载了批评黑龙江省七台河矿务局新兴矿五井工程质量差,安全不好的一篇报道后,五井的干部一个接着一个找到矿长办公室;五井的电话也一个接着一个打到矿长办公室。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革命经历最全面在1946年朱德60寿辰时,中共中央致他的祝词说:“你是中国人民六十年伟大奋斗的化身”;周恩来的祝词说:“你的革命历史,己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李宁  何冠群 《党政论坛》2010,(16):26-27
哈尔滨与俄国人的渊源,要从19世纪末正式算起。1896年,俄国轮船“英诺森”号溯松花江而上,来到今哈尔滨市呼兰区,与中国人做农副产品生意;同年还有一位叫德金的俄国商人开着他的“劳动者”号轮船,也从松花江到达哈尔滨,与当地人做牲畜交易。德金有时在哈尔滨居住很长时间,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哈尔滨最早的俄国人。  相似文献   

18.
使孙黄两位杰出人士走到一起 宫崎的师傅犬养毅说:“(宫崎)滔天实在是一个微妙有趣的男儿。外务省本来是派他去调查中国革命的秘密结社的,他却变成了中国革命党的同路人,忘记了自己本来的任务,与孙文意气相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邓小平同志关于“人的现代化”这一思想体现渗透在他的现代化建设思想的各个方面并占据中心地位。他从“人”的视角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得出中国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人”的结论。 社会活动归根到底是社会化了的人的活动。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一开始就注意研究人以及人的作用和性质。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人的本质作为某种现实的东西的实现”(《马克思全集》第42卷第175页),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真正保证,同…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殊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以农为本的国家,“农民问题”历来都是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2卷,第692页)基于对中国国情这种睿智的把握,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发动土地革命,赢得了夺取全国政权的伟大胜利。本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掀起“第二次革命”,也是从改革农村的土地制度,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从而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至此,中国农村的改革一直开全国风气之先,成为推进整个改革事业的原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