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新 《群众》2010,(4):45-46
<正>"廉者昌,贪者亡"。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以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  相似文献   

2.
胡尘 《当代广西》2004,(4):34-34
贪官之“孝”宋代的“包青天”包拯曾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意即贪官即贼。然而,最近又出现了一种“第三只眼看贪官”的观点,似乎,那些非常缺德的“民贼”,也有“孝心”的一面,所谓“孝子贪官”——安徽省阜阳市原市长肖作新:在阜阳,人人都知道肖作新是个“大孝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界有“劣币驱逐良币”的说法.说的是如果市场上有两种货币——良币和劣币,只要二者所起的流通作用等同,因为劣币成本低.人们在使用中往往会选择劣币,储存良币.久而久之良币就会退出市场。官场上也存此种现象.一些领导干部奉行实用主义,以是否可以为其所用作为选人用人的标准。以致贪者上、廉者下,庸者上、能者下。故时人讥为“逆淘汰”。  相似文献   

4.
瓶装矿泉水充斥市场.现在再来谈论直饮山泉.恐怕要被嘲为“连趋时都不够格”。我不敢妄言眼下矿泉的种种优劣美恶;只想说,历史上记载的山泉.竟有贪廉之异。广东境内有被称作“贪泉”者.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云:“石门有泉.饮之辄使人贪,名曰贪泉。……贪泉一在连州之五溪水.与在石门者为二。”贪泉之名,由来已久.始于汉大夫陆贾.饮后贪财敛钱。晋代吴隐之有意饮之.而不易节操。《晋书·吴隐之传}):“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未至(广)州二十里.也名石门,有水曰贪泉…  相似文献   

5.
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几乎妇孺皆知的简单道理,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古代君王经常用以告诫各级官吏的训条。然而,过去,有多少统治者却倒在这一哲言面前,被人民所抛弃。“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先生当年这“一顺一逆”之言恰为后来历史所验证。  相似文献   

6.
议“奢”     
墨子有言云:节俭则昌,淫佚败亡。细而品味,颇具哲理,昌,乃盛世兴室,续递龙业;亡则反其道而行之,灭族戮民,万年遗臭。节俭达昌,淫佚至亡,放之四海而皆准。“以俭立名,以侈自败”传古佳言,其旨未限。浏览成名立事,裴声中外者,往往视俭为本。毛泽东乃党的领袖,在延安时,一件旧棉衣穿了四个年头,几经拆洗,已变成灰白色,胳膊肘、袖口、领口补过好几回,但总是舍不得丢掉。为国内外人士所崇拜的周恩来,在朴素节俭方面,他那条细针密线缝补了十四个补  相似文献   

7.
一般说来,领导要与下属之间较好地进行沟通,应做到“五多五少”: 一、多正己,少怨人。古人云:政者正也,不正己焉能正人?正己要做到两条: 一是修德。“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身为领导干部,就要修身养性,培  相似文献   

8.
廉政·勤政·明政习翼为官如何从政?廉政、勤政、明政从三个角度告订了人们。廉政,是廉洁正直地从政。这里面有三层意思:右汉文学家王逸给廉洁下了这样的定义─—“廉者不受也,洁者不污也。”除此,还有一个正直包含在其中,即为政者必须为人正派,大公无私。古人讲,...  相似文献   

9.
司强  李克实 《青年论坛》2003,(5):140-141
任何事业的兴衰 ,都可归结于对人才的拥有与合理使用。正所谓“天下大计 ,得士者昌 ,失士者亡”。作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的曹操在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 ,正是通过其“揽才之眼量、爱才之情切、容才之胸襟、用才之不疑”构筑起了其“唯才是举”的用人之道 ,为曹操完成扫灭群雄、统一北方的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打半死     
打半死一人性最贪,富者语之曰:“我白送你一千银子,你与我打死了罢、”其人沉吟良久,曰:“只打我半死,与我五百两如何?”打半死...  相似文献   

11.
相信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以人民利益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是邓小平治国艺术中最根本、最突出的特点。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任何一种成功的治国方略,无不是“以民为本”。古人云:“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  相似文献   

1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如今,夏津县检察院把每位干警的人生格言"请"上了电子屏,滚动播出。一条条格言尽显了干警的精神风貌,诠释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的夏检新精神,营造了廉洁从检、司法为民的良好工作氛围。该院坚持文化育检,积极探索实践信息化条件下的检察文化建设。在检察局域网上,设置了"文化动态"、"开卷有益"、"法治箴言"、"检察文  相似文献   

13.
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大明一朝对贪污的惩治是非常严厉的。连郡守、县令那样的官“赃至六十两以上者” ,不仅要“枭首示众”,而且还要“剥皮实革”(一种酷刑,剥下人皮用草填充之 )。更莫说贪污数额更大的了。可见朱元璋对贪污的憎恨和惩贪的决心。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贪风一直未能压得下去,以至颇令这位素来“严于吏治”的开国之君痛心疾首:“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   以后的事实证明,朱元璋的忧虑还是满有远见的。大明一朝的贪风不仅久治不下,而且愈演愈烈。史载:明孝宗宠爱的太监李广死后,从其遗物里搜…  相似文献   

14.
从政廉为本     
宋前贤相包拯恶如仇,不畏权势,刚正不阿,正气凛然,虽历经千年,正气常存于天地之间,被人民誉为“青天”,堪称“官”之楷模。但人尽知包拯之“铁”之“硬”,却未必知其廉。据史载,包拯“虽贵,衣食器用饮食加布衣”。他在《乞不用赃吏》的奏折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贫者,民之贼也。”直到63岁病逝,临终嘱咐后代:“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监,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坟之中。不遵吾志,非吾子孙。”可见,“廉”在包拯为官之道中的地位。在“千里为它只为钱”的封建社会,如包拯一般以廉作为官之本者却也不少,诸葛亮在…  相似文献   

15.
亡志之音     
《说文》:志者,心之所之也.用白话说.就是心中的奋斗目标,个人的理想信念。以“亡志之音”为题,实是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6.
唐太宗善于对官员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导有方。唐太宗不反对官员“爱财”,但反对他们爱财过度成为贪财。他告诫官员,站得正,才能立得稳。如果有贪欲,倒霉的就不仅是贪者个人:主贪丧国,臣贪亡身。“贪者败类”,贪者一人,会贻害很多人。从大处讲,会殃及一国;从小处而言,会殃及家庭、家族。唐太宗又善于把对官员进行反贪教育与严格执行唐律结合起来,有效地遏止了官员腐败之风。  相似文献   

17.
秦亡后,楚、汉争雄。起初,军事实力楚强汉弱(楚军40万人,汉军10万人),而楚终为汉所灭,其胜败之机何在呢?各有各的说法。项羽自恃“力拔山兮气盖世”,宣扬他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因此,他对最后的覆亡只能归因于天意:“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说明他输得糊里糊涂,至死不悟。汉高祖刘邦于胜利后置酒南  相似文献   

18.
严下史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甚政益乱民益死国乃以亡群有司众矣人望以廉必不可得者也中人可以自全不肖有所惮而不敢皆视上官而已上官之虑取也不即施于百姓必假手下吏以为渔猎下吏因之以雠其箕敛然其所得于上奉之余者亦仅矣而百姓之犯毒诅咒乃至叩阍号者唯知有下吏而不知贼害这所生下吏既与上官为鹰犬复代上官受缧绁法之不均情之不忍矣读《通鉴》论@王夫之!清  相似文献   

19.
治官者鉴     
王志略 《人大论坛》2008,(12):37-37
曾经我以韩非子的法治为骄傲.以为中国自古就有法治理念。 比如,他曾在《韩非子·有度第六》中说:“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又如,他在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由治而乱,由强而弱,由兴而亡之后,他说:“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相似文献   

20.
王春南 《传承》2004,(2):40-41
唐太宗善于对官员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导有方。唐太宗不反对官员“爱财,但反对他们爱财过度成为贪财。他告诫官员,站得正,才能立得稳。如果有贪欲,倒霉的就不仅是贪者个人:主贪丧国,臣贪亡身。“贪者败类,贪者一人,会贻害很多人。从大处讲,会殃及一国;从小处而言,会殃及家庭、家族。唐太宗又善于把对官员进行反贪教育与严格执行唐律结合起来,有效地遏止了官员腐败之风。反贪是中国古代一大课题,历朝历代毫无例外都遇到了这个问题。相对来说,唐太宗用法简宽而不烦苛,不像明太祖那样用法峻急、苛严,但反贪依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贞观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