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重在解决民生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稳定、和谐。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条件和基础条件,解决民生问题重点要做到:重民生、保民生、安民生、强民生、和民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社会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的重要因素,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在改善民生的过程中,我们应更加重视弱势群体的民生保障和民生改善,要以制度完善和创新保障和改善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6)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注重研究和谐社会和民生问题的相互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完善民生问题的重要体现,民生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基于对中国民生状况的分析,从民生思想的构建到民生效益,更进一步对民生问题加以研究。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民主机制;注重社会公平;多方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北风 《侨园》2012,(5):8-9
人们知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则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住民生问题,也就是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解决民生问题关键在政府,政府要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民生问题,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曾峻 《党政论坛》2008,(3):18-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中国改革发展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党的十七大向全党提出的光荣使命,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把解决民生问题看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社会建设的重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中国改革发展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党的十七大向全党提出的光荣使命,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把解决民生问题看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社会建设的重点,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学说中,最关怀人的生活,最重视人的发展,最强调人的自由和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民生观的逻辑起点是人的需要,贯穿主线是实践,逻辑终点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民生观的逻辑结构,不仅有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生观,而且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到在科学发展中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生动局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任何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实质的。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海门市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战略思想为指导,提出打造和谐社会首善之市的发展思路,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群众收入、协调城乡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11.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就要保证行政权力行使的客观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推动政府真正做到责任行政,必须加强责任政府的制度创新,其中重点包括政策管理方式、权力监控体制、财政监督等领域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弱势群体民生问题及其政治参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弱势群体民生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权利贫困。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权利贫困的主要表现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立法不完善,其政治参与成本较高且条件比较苛刻。因此,解决弱势群体民生问题,就要加强有关政治参与立法,使弱势群体的政治权利得到保证;完善政治参与制度建设,为扩大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证;建立政府支持系统,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提供物质基础;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提供能力和素质基础;健全社会组织,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民生导向下户籍制度问题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户籍制度相对限制迁徙自由与附着层级社会福利之诟病,是建立民生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关键环节.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均等供给公共产品机制并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将逐步缩小区域与城乡差距,真正实现迁徙自由,解决民生问题,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政治观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未曾圆满解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翻开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新篇章,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政治观.因此,探讨民生政治观的思想渊源、形成和发展,凸显出中国共产党民生政治观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思想的突破和意义,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子睿  张琳 《理论视野》2008,(5):5-8,27
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突出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提出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表明党中央和政府对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视和决心。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从制度上切实保障民生和持续改善民生?为此,我们特地采访了长期从事民生研究的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  相似文献   

16.
蔡永华 《学理论》2010,(1):191-19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求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社会发展不仅需要政府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而且需要非政府公共组织以及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共青团作为青年组织,也是社会团体,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以及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燕 《学理论》2009,(21):69-70
改革开放30年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和领导者应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从观念创新、体制建设,发展经济、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着手,把改善民生落到实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虽没有明确提出要在整个社会构建今人所指的和谐社会,但如果我们细观《政治学》和《尼各马科伦理学》,便会发现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是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理论基点和他本人的现实追求。亚里士多德认为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团结友爱、安定有序、民主法治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要防范社会出现内乱,要以平等和平衡为指导,实施法治和教育这两大刚柔相济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发展网络民主服务民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民主"就是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作为民主的新形式、新渠道和新平台,网络民主正通过"灌水"、"拍砖"等形式向我们走来.网络民主的发展必将深刻改变民众的社会政治参与模式,切实推动参与民主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上的实现.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然而,民生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如何,必须征求人民意见,由人民来评判,就要发扬民主.所以,民主与民生问题是须臾不能离开的,犹如一个钱币的两面,网络信息社会里,尤其要重视网络民主在民生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为此,文章重点论述了如何通过网络民主的规范有序发展以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季益飞 《学理论》2010,(20):49-5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在我国经济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构建和谐社会应当首先解决经济矛盾,协调经济利益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人性与物质相妥协的过程中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经济和谐。科学发展观是破解经济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最有效的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