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客观上顺应了人的发展的历史进程:一方面,它通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它通过促进国际交往的发展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普遍的社会关系。当然,作为资本主义产物的全球化也给人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挑战。但无论如何,全球化的未来不是资本主义,而只能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2.
人道主义干涉是冷战后国际社会争论的焦点之一。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反映出各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日本政府的立场是,一方面积极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促进人权的行动,另一方面在人道主义干涉问题上与欧美国家划清界限。日本国内针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则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日本政府的选择和日本国内的争论,都反映了冷战后日本对国际秩序转型的适应和对自身国际角色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陈璐 《工会博览》2009,(11):55-55
劳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社会和谐,很重要的因素是劳动关系的和谐。企业是社会上数量最多、雇员最多、掌握和消耗社会资源最多的社会细胞。它在社会和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是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是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石。本文就从我国目前的劳动关系和谐情况来简单的谈谈。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强调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之后,对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再次科学定位,对新形势下加强执政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长期指导意义.党提出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科学命题,有着深刻的依据.实践这一重要思想,应注意解决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5.
韩士斌 《工会博览》2010,(5):114-115
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工会十五大部分代表时讲话中指出:“工会要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促进实现体面劳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摆在工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而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化建设具有普遍性和规范性的特征,要求人与人和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峤 《工会博览》2009,(2):45-47
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和前提条件。集体协商,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途径,能够在调整劳动关系主体利益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工会对集体协商的指导性和领导性能够大大提高协商的成功度,从而积极地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本文针对我国的集体协商存在弱点的原因,指出工会为维护劳动者权益,提高协商力量对等程度以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等需要做出的种种努力,包括完善三方机制、完善工会组织结构,组织产业和区域性工会、构建和谐劳动文化等。  相似文献   

8.
在利比亚冲突中,以法国、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行使"保护的责任"的名义,进行所谓"人道主义干涉",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和政权更迭,实则制造了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利比亚冲突"的案例表明,"保护的责任"从理念走向现实特别是其实际执行的道路并不平坦。作为国际社会的"法治良心"的重要体现,"保护的责任"理念与严峻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引发了专家学者对如何实施"保护的责任"的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保护的责任"在理论与现实的碰撞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霍起迈 《工会博览》2006,(23):12-13
不久前闭幕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再一次明确了今后若干年内建设和谐社会将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心目标,并为我们描绘出未来和谐社会的"蓝图"。作为一个和谐社会,要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它涉及到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的关系……然而,我们万万不可忽视的是,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如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四届三次执委会于2005年12月通过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  相似文献   

10.
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我们既面临“黄金发展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社会还有不稳定因素。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完善社会纠纷调处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紧迫而重要,机遇和挑战同在。如何认识劳动关系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我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一些国家多次以人道主义名义对他国国内局势进行干预。但是这些所谓的人道主义干预,在实践中往往存在着目标设定与结果效用背离的异化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人道主义干预的理念与现有世界秩序本质上并不兼容,这表现在实践和理念本身的困境。国际社会却对这一理念抱有一种持久的不切实际的道德迷思,认为它既是可欲的,又是可行的,但没有看到,在民族国家体系下,它并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在现有世界秩序未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国际社会无法彻底消除这种异化,只能将这一理念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以减少异化。  相似文献   

12.
邓敏 《工会博览》2011,(10):125-125
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关系,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具体体现。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迫切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工会如何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发挥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近年来,涟水县供电公司工会紧紧...  相似文献   

13.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关于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实施方案》要求,以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为根本目标,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作用,全面开展创建和谐企业活动。在各类企业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更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为了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始终坚持与各级党委、行政一起,抓重点,攻难点,心手相牵,合力共建,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以高标准建家来稳定人心,凭扎扎实实维权来凝聚人心,用关爱特殊人群来温暖人心,靠平等待人来抚慰人心.点点滴滴尽显对职工群众的贴心关爱,尽显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北京市总工会坚持创新工作理念、体制机制、工作方式,以劳动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目前开展的五一系列活动看,在工作方式上坚持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著名人道主义学者科利斯·拉蒙特曾对虚浮的人道主义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在一篇题为《克服人道主义的弱点》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在人道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为走向一种新的全球伦理学而努力工作,这种人道主义世界观告诉所有人:我们必须将我们的努力集中于此时此地,而不是将道德的行为限制于灵魂不死的希望和天赐神佑。我们要关心死前的生活,而不是死后的生活。” “关怀现世”是无国界医生(M édecins Sans Fronti ères,简称MSF)的座右铭。自1971年在巴黎创立以来,无国界医生以堂·吉诃德式的理想,标榜人道责任无有疆界,坚持“哪里有灾难,哪里  相似文献   

17.
劳动关系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保证劳动关系的和谐.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在进行劳动力交换过程中发生的劳动权利义务纠纷.劳动争议的数量、类型、解决方式等常常与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管理水平密切相关,正确处理劳动争议,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执政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党与民间组织之间的关系是现代社会关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妥善处理执政党与民间组织的关系,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扩大党的社会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势头强劲,数量和作用不断扩大。在提倡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的今天,我们应当研究和借鉴外国政党和政府处理与这类组织的关系的经验教训,使执政党与民间组织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工会博览》2013,(10):1-1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建立健全,是由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型和当前的特征决定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随着经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劳动用工制度和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劳动关系日趋市场化、多样化,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差别、利益冲突不断扩大,集体劳动争议和劳动利益争议增多,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所有这些,都要求在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上作出改变.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从根本上体现为社会各阶层和各群体利益关系的和谐,特别是干部和群众利益关系的和谐.由于受苏共的影响及其他原因,建国之后我国干部阶层与其他阶层在社会利益分配中存在不和谐的因素,现阶段又有严重发展之趋势,导致干群矛盾加深,在某些区域甚至有所激化.解决干部阶层在社会利益分配中的科学定位问题,要把干部执政行为与执政理念的和谐、干部与群众利益关系的和谐作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