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组织文化对公共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影响组织的战略形成和战略实施,其另一个重要作用是维持组织战略的稳定。公共部门战略推进分为连续式和脉冲式,通常情况下组织文化与组织战略存在四种关系,即完全协调、潜在一致、不很协调和很不一致。公共部门的战略推进过程可以分为组织文化与环境间出现差异、现行组织文化体系的解冻、实验和调整及稳定等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我国住宅小区开发必须把“以和为贵”作为小区文化哲学的核心价值观 ,并将其理念化 ,用以指导和包装小区规划及房地产项目开发。“以和为贵”的文化哲学观 ,最能体现我国住宅小区的特色 ,增大房地产的附加值 ,带动相关的销售事业 ,有效地促进和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因此 ,文化已成为房地产开发商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尤其是住宅小区开发中的文化哲学与文化生态等问题 ,已日益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文化生态是培植文化沃土的先行条件,农村公共文化发展迟滞在我国形成了文化的“二元”结构特征.梳理探讨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生态环境,对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认识举足轻重.从体制机制、职权分配、受体观念、载体流失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体制机制的掣肘、组织职权的“越位”与“缺位”、文化受体观念的断层、文化载体的流逝等共同促成了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衰弱.要解决城乡文化“二元”结构,促进农村公共文化发展,解决文化生态存在的问题是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4.
郝珺 《学理论》2009,(29):110-111
高校公寓文化“软环境”建设主要指加强高校公寓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行为管理。当前,我国高校公寓文化“软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的改变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区”;网络技术的普及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用等诸多方面。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提出了相关对策,主要有:开展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的教育活动;健全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以及积极开展各种学生公寓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等。  相似文献   

5.
何少林 《理论探索》2007,1(4):16-18
20世纪30年代,围绕中国文化的发展问题展开了一场论战,“十教授”提出的“本位文化”论是这场论战的诱因。张岱年积极参与了这场论战,提出了综合中西文化之长、建设以中国文化为主的“综合创新”的文化观。张岱年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本位文化”论,而是发展和超越了“本位文化”论。在对文化认识不断深刻的今天,我们不应一味地贬抑“本位文化论”,而应一分为二地认识和评价“本位文化”论。  相似文献   

6.
丁春华 《学理论》2009,(19):67-69
我们当前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十七大提出增强文化“软实力”。但是,我国的文化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的难题与挑战,如传统文化如何尽快实现现代化,如何更好地融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此外,还要面对文化全球化的冲击;实现文化的现代化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摆脱文化的过度被同化导致的文化丰富性减弱等问题。面对诸多问题,如何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最根本的原则就是遵循“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略论"全球化"趋势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全社 《理论导刊》2004,(10):40-4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至的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是一个辩证的统一,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是全球化的良性发展要求。面对全球化这把“新的双刃剑”和“文化霸权”的挑战,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是理性的抉择。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则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使民族文化得以沿续与发展、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和应对文化全球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段建海  宫毅 《理论导刊》2006,1(11):52-55
邓小平的西方文化观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为基本特质,以积极主动地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为基本态度,以开放性、主体性、创造性和文化多样性为主要特征,应当作为发展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性的价值取向,它深刻地影响着该民族的社会发展。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从先行到落后,是与秦汉以来形成“尊神崇圣”、“帝王即圣”的文化精神密切相关的,它极大地压制了个人潜能的发挥与民族理性的觉醒,造成社会发展的长期停滞。鸦片战争后在西风的冲击下,中华民族才实现了从“尊神”、“崇圣”到“科学”、“民主”的转变,由此启动了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公共服务:是"顾客主权"还是"公民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顾客服务理念的矛盾性。顾客服务在私营部门仅仅是赢得顾客的一种手段 ,而非真正为顾客服务。当它被借用到公共部门 ,就会遭遇到一系列操作性和政治性挑战 ,如公共部门的顾客界定、公共部门顾客界定、公共部门顾客服务的标准、政治公平、公民偏好、代理责任等问题。如果说私人服务是“顾客主权” ,那么 ,公共服务应该是“公民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