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国逐渐走向了开放。但是,当我们把眼光具体地放到中国当代农民身上时,我们会有一些疑惑:农民的物质生活正趋向现代化,但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否做到与他们的物质生活同步发展呢?为此,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农民的闲暇生活方式上。  相似文献   

2.
农村和谐社区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构建适宜人居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就必然要求社区整体能够得以发展。川西M村以“新村发展议事会+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下乡试点”为基本形式的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通过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五级权力运作体系”,借助于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划拨体制变革,以及有限权力政府理论和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实践探索,以组织管理制度创新的方式为推进社区整体发展,建设新农村和谐社区提供了必要而又可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王怀宇 《新长征》2009,(6):52-53
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发展态势 我省农民自办文化现象的最大特点是自发性。而且,这种自发性源于党的种种惠民政策普及过程中,广大农民发自内心的快乐无以言表,他们通过自办文化抒发快乐心声;源于现代农业用时少、效率高的科技进程中,广大农民减负了,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他们通过自办文化展现独特自我;源于与种种落后的生活方式剥离的过程中,广大农民不想再落后,不想再保守,他们通过自办文化追求时尚新风。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现代性对乡村社会的不断渗透,农村闲暇娱乐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本文在苏北泉村麻将、棋牌娱乐闲暇发展变迁状况的质性调查基础上,指出其不断走向赌博化、灰黑化。并进一步通过消费主义文化视角分析这一变迁的发生过程,物化的农村闲暇娱乐生活带来熟人社会陌生人化,乡村社会走向“无主体性”村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王惠林  张卫国 《求实》2023,(6):92-106+110
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发展职能和共有共享的分配原则促进了农民生活的富裕富足;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政治和治理服务职能为农户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助推农村宜居宜业。现阶段,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主要面临土地细碎化制约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小农户难以有效对接大市场和社会结构转型背景下如何重塑村庄生活共同体等现实难题。山东省招远市D村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民生产生活领域的统筹协调功能,通过统一流转农地经营权、优化农业生产服务、塑造品牌效应对接市场和重建村庄生活共同体,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加了农民收入,激发了村庄的内生活力和促进了农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结合村庄现实基础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重视和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民生产生活的统筹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实现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使其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积极倡导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是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电话访谈等形式,对沈阳市城区老年人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现状做了调查分析,探讨了城区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城区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7.
苏浩  艾金吉雅 《理论研究》2011,(2):14-15,22
社会变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制度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制度因素确定之后.精英是推动变迁的重要因素,而在制度实施较长时间后,会出现村落变迁缓慢的现象.此时必须又有新的精英产生才能实施新的变迁过程。对此,以毡匠营村的实际情况给予诠释。  相似文献   

8.
作为正式的社会化空间,学校在近现代中国文化的自我改造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教师又是这一角色的担当者。我国目前有数百万农村教师,在艰苦清贫的条件下,恪尽职守,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方面他们担负着中国70%人口的农村孩子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他们的却在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收入、地位等方面与城市教师有着相对较大的差距,这种现实使得这一群体处在一种极其尴尬的境地,越来越成为中国教育中的弱势群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善800万乡村教师的生存和生活状况,是确保我国广大农村教育的发展,也是关系到千百万农村孩子的前途命运所在。  相似文献   

9.
南方农村与北方农村存在诸多差异,我们以河南省汝南县宋庄村的调查为基础,分别从水利(抗旱与排涝)和公私观念两个方面讨论了中国南方农村与北方农村的差异及其成因.不理解南方农村与北方农村存在的诸多差异,就很难理解中央政策在全国实践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北京支部生活》第8期刊发了门头沟峪园社区表演队、丰台区政馨社区老歌新舞艺术团、朝阳区金风合唱团用文化活动服务居民的事迹,看后感慨颇多。社区党组织将居民聚在一起,利用闲暇时间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可以有效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可以说是服务居民的一个好形式。但笔者也发现,目前活跃在社区文化活动的主力军,大多是退休老年人文艺团体。社区是一个大家庭,除了老年成员外,还有青少年等不同群体的居民。作为社区党组织,不妨在充分保护好老年人群体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积极性的同时,充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进程的加快,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可以发现,当前农村青年的入党意愿不断增强,但在发展农村青年党员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因此,在把握好青年群体性特征、维护好农村青年入党热情的基础上,需要从四方面建立健全农村青年入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连农村养老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经济条件、个人状况、家庭状况等因素对于传统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存在某些程度的影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政府政策执行、社会养老金增值等对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影响程度。提出了构建大连农村多元养老保障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健全社会老年人赡养体系,增加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指数,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针对沈阳地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指数进行调查,并通过比较,分析出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各项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强调指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指导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是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农村文化建设领域涉及面广泛,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对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阳新丽 《新湘评论》2005,(7):31-31,34,35
衡阳是一个农业大市,总人口710万,其中农村人口逾500万。随着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农村文化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助力剂。通过对湖北省保康县格栏坪村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也存在着农村生态与人文文化的融合度不深、农村生态文化与产业发展的切入面不广、农村生态文化作用发挥的辐散度不够等问题。对此,在乡村振兴视域下,进一步探索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要从延长生态旅游的产业链、探索生态化的农业发展道路、开展生态文化教育等方面着手,来实现创新发展,以期为我国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铭铭  胡虹霞 《世纪桥》2012,(21):129-130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大家全面客观地做出选择,真实地反映大学生当前的生活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相关组织团体指定相关的管理措施提供有利的参考,以及能让自己或是其他同学们更加明确自己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促进同学们改善不好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老年人作为“留守家庭”的主要群体,其是否能够有效融入到新社区,事关脱贫攻坚政策的成效。与其他一般群体不同,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老年人进入新社区后很难通过学习而“再社会化”,这需要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因此,研究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老年人的融入”为题,以G省S县C社区为个案,通过实地调查,基于老年人的生活、社会交往及心理的视角进行探索,发现由于个人和环境的因素造成社区老年人在生活上融入难、社会关系网络缺失、心理上认同感低等问题。对此,研究从社会工作视角回应搬迁老年人社区融入方面问题的需求,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社区,提升其“自助”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只有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民才会关心和支持农村公共事务,基层党组织才有更好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才有根本保障。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在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顶层设计统领、整合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大人才保障和政策支撑等,探索昌吉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