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1]对自然条件差、发展起点低、历史欠账多、城乡差距大的民族地区而言是迎头赶上的重大战略机遇。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集"六区"于一身的民族地区,既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特殊价值,又存在亟须补齐拉长的明显差距和突出短板。本文选取全国民族工作大省辽宁作为主要考察对象,研究探索民族地区特别是散杂居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的数量众多。农民法律意识的提升就意味着全民族法律意识的提升,农民的法律意识不高,将会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法律意识,对美丽乡村建设、创建良好的农村法治环境意义重大。在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法律意识进行分析,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法律意识的基本现状,为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提供有效的依据,探索一条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3.
乡村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智慧源泉和内生动力,是各民族基于我国乡村文化现实的自我觉醒与积极应对,是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复兴。乡村民族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强民族地区发展建设的根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推动作用。云南省弥勒市有乡村多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典型性,对以乡村民族文化建设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以弥勒市为例深入研究发现,民族地区乡村民族文化建设资源丰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建设需求迫切,但存在部分乡村民族文化资源未得到重视,文旅融合发展有待优化提升,民族文化工作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打造和培育乡村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文化建设投入等路径,大力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发展,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作为乡村政治经济制度变迁的产物,民间组织在我国乡村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民间组织的成立缺乏必要的审核程序,其质量参差不齐,给乡村治理带来了不少问题。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构建科学管理机制、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建立长效和多渠道的监督机制可以引导乡村民间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中央政府对西北民族地区的治理方略大体经历了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的、源远流长的羁糜土司制度;另一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政治逻辑优位于法理逻辑,致使其本身的制度化品格及其效应没能充分彰显出来。基于此,为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潜在优越性发挥出来,有必要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回归和重申其法理逻辑,构建法律主导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甘肃扶贫移民的社会适应性研究——以H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迁出地与迁入地之差异性,扶贫移民从迁出地到迁入地的社会适应性状况将产生较大变化。移民的社会适应性状况可从生产、生活和社会关系三个侧面展开论析。通过对甘肃H村移民生产、生活和社会关系适应性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结论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三个假设,即从迁出地到迁入地,生产方式的改变越大,移民的适应性越弱;生活方式的改变越大,移民的适应性越强;社会关系相处的越融洽,移民的适应性越强。  相似文献   

7.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乡村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也是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生态多样而脆弱,乡村治理面临着组织、发展、文化和激励等方面的困境。进一步加强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新机制,强化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发挥乡村文化的治理功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沿边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是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实现治理有效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社区治理方面,贵州省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文章选择了三个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进行深入调研,发现存在社会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治理人才缺乏、社区成员参与主动性不高等问题,同时对治理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推动乡村振兴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和难点,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新时代汇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和手段。通过分析全国及各省市统一战线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梳理出统一战线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特点,即资源整合优势突出、协调推进五大振兴、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逐步趋向品牌化、实现区域协同发展。针对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包括仍有一些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品牌影响力有待提高、部分基层统战工作缺乏创新、基层区域参与度有待提升等,提出不断激发各族群众的首创精神、打造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品牌、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基层区域参与机制等可行性意见,为统一战线发挥法宝作用,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汉族是甘南的移居民族之一。秦汉西扩,隋唐的屯田,明清的实边,中原汉族大量进入甘南,一方面促进了甘南经济的发展,同时对当地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长效机制体系由四个机制系统构成:一是以民族和谐促稳定机制,二是以发展促稳定机制,三是以社会管理创新促稳定机制,四是以法治保稳定机制。这一机制体系是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的综合治理机制,是维护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确保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维护国家安全以及边疆安全的重要机制,从而长期优化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功能、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的需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必须尽快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农村保障体系,正确处理强调政府职责与调动社会力量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地域和文化观念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较为落后,为了抓住入世所带来的机遇,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的能力建设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延续与建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城农民工除了经历生活地点和职业身份的转变外,还要经历一个社会网络的转型过程。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网络转型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对乡土社会网络的依赖和借重程度大大降低,城市特征更为明显。职业和居住地点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建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民生的核心问题之一。政府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制定和管理主体,必须要依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切实发挥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禁毒社会工作的现状,提出培养禁毒社会工作人才的措施:进行社会工作的宣传,扩大社会认知度;政策支持;准确定位禁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能力体系;专业课程设置的创新;做好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提升师资专业水平,增强执教信心;积极编写教材,实现"本土化"等措施来加快社会工作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中的新课题:大力培育农村人力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培育农村人力资本,是新农村建设中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农民生活富裕,而农民的低素质阻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对农村人力资本进行培育,有利于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本文分析了人力资本对新农村建设的正向作用,剖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及对新农村建设产生的影响,特别分析了要对二代城市移民进行人力资本培育,包括改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转型时期都市新型社区网路的建构对于个人发展、社区建设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本文在回顾社会网络建构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提出新的网络建构模型。根据这个模型,社区工作者应将促进人际吸引、增进交往实践和创设互动空间作为介入新型社区网络建构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政策的监督机制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监督、公众及社会舆论的监督、统一战线监督三个方面。我国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政策取得的效果可从生产力状况、实际效果、政策回应度三个方面进行初步评估,并由此对我国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政策的监督机制和执行效果状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建设是党夺取和巩固政权,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法宝。近10年来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一些成果:简要介绍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建设的研究概况,从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建设的相关概念、面临挑战、措施、重要意义、历史经验启示以及社会整合模式等六个方面评述主要理论观点;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深化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