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权,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社会范畴,按其本性来说,适用人类社会的一切人。它是不可剥夺的,有些基本自由和权利,是不可侵犯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保障绝大多数人的权利是我国的基本方针。人权保障是我国司法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根本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影响,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人权视为资产阶级专利,不敢谈及社会主义人权,在以往的检察实践中从人权保障的角度考虑问题不  相似文献   

2.
一、人权的概念人权,从字面来讲是指人的权利,或指人应当享有的权利。人权,作为政治概念或法律概念,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特权、教会神权和殖民统治的革命斗争中提出来的。资产阶级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人权是人生来就具有的“自然权利”。这些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平  相似文献   

3.
论美国人权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人权的理论基础 ,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表现为不同的具体形态。从时间的先后顺序上看 ,大体上有三种代表性的理论。即 :自然法理论、新自由主义理论、社会正义理论。这些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虽然对缓解美国社会的矛盾 ,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它毕竟是代表美国资产阶级利益的 ,是少数人的辩护论 ,所以它并不是美国资产阶级的“救世良方” ,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人权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权是人类追求合理的社会以及最基本的正义的要求。人权的提出首先要归功于17、18世纪的新兴资产阶级.他们在反对封建神权、王权和特权的斗争中,提出了人权这样一种思想观念和政治口号。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根源于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天赋人权”思想开始上升为法律,并且由国内法的保护逐渐进入到国际法保护的领域,它广泛地为国际社会所承认,体现在《联合国宪章》以及一系列国际文件中。可以说,人权的性质也从单一的国内性发展到国际性,形成了国际人权法。(一)人权的国内性人权的国内性即是人权在国内法中的体现。从人权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人权的本原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天赋人权论在西方人权本原学说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它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人的自然属性 ,而非科学性的一面是漠视或否定了人的社会属性。法律权利说和社会权利说也各包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但从根本上看是不正确的。中国学者的“斗争得来说”、“国赋人权说”、“商赋人权说”、“生赋人权说” ,其合理与不合理的因素与成分应作具体分析。人权源于人的本性。这种本性包含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自然属性即人性 ,它由人的天性、德性与理性三要素所构成。这是人权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是人权产生的内因。人的社会性对于人权的意义有两个 ,一是人权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 ;二是社会制度尤其是经济制度的文明程度 ,影响与制约着人权的发展 ,这是人权产生与发展的外因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恩格斯人权思想的形成过程大体可分三个阶段,即产生时期、成熟时期和发展时期,最后成为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本文就马、恩人权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一些有关问题,如批判“天赋人权”学说和资产阶级人权、人权的含义和根据、人权的特性、未来社会的人权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深度伪造”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内容合成技术,具有高度真实和简易操作的技术特征。“深度伪造”虽然在教育、医疗、文创和娱乐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但其潜在风险也给公民隐私、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和威胁。当前“深度伪造”的法律规制主要秉持“技术—经济”范式,而相对忽视了技术和资本对社会及公民的负面影响,导致现有规制体系存在监管缺位、责任不明、技术异化等问题。“深度伪造”技术的协同规制要跨入“技术—经济—社会”新范式,需要构建和完善“深度伪造”技术的新规制体系,即底层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要合法使用,中层“深度伪造”算法须合规审查,上层“深度伪造”应用场景应具有合理限度。  相似文献   

8.
十七、十八世纪的欧州,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封建社会的腐朽性和反动性日益暴露,封建专制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继续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随着启蒙思想家争取自由、平等、人权斗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刑法科学也随之产生了.自由、平等、人权的思想,在资产阶级的刑法理论中得到充分反映.英国的洛克提出:“谁握有国家的立法权或最高权力,谁就应该以即定的,向全国人民公布周知的,经常有效的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来实行统治;”一七八九年法国的《人权宣言》,把自由、平等、人权的原则,用法律形式肯定了下来.《人权宣言》第八条规定:“不依据犯罪行为而制定、颁布并付诸实施的法  相似文献   

9.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4,19(4):128-128
郭道晖在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政法论坛》2004年第2期上撰文《人权的本性与价值位阶》指出,过去中国理论界只讲人和人权的阶级性,而否定其普遍性,视人权为“资产阶级的口号”,这是没有分清作为客观的社会存在的人权同作为意识形态的人权理论、人权法制的区别。其实,人权是基于人类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性客观地历史地形  相似文献   

10.
<正> 人权曾被资产阶级作为一面旗帜,进行反封建斗争,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同时又被他们用来欺骗广大劳动者接受资本的剥削与统治。当代资产阶级又用它来向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在我国国内极少数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接过人权这个口号,反对四项基本原则,企图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我们对于人权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并给予马克思主义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人权是权利的最一般的形式,是人按其本性应当享有的权利。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点。在这些共同点所及的范围内,他们是平等的。“从人的这种共同特性中,从人就他们是人而言的这种平等中,引伸出这样的要求: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42页)。这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确认,在现代社会里,主要是通过法律实现的。法律适应人类的权利要求而产生,以保障人权的实现为使命。人权的  相似文献   

12.
<正> 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权一向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人权是人们的私人权利和政治权利的"最一般的形式",是人按其本性应当享有的权利:"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点。在这些共同点所涉及的范围内,他们是平等的。这样的观念自然是非常古老的,但是现代的要求是与此完全不同的。这种平等要求更应当是,从人的这种共同特性中,从人就他们是人而言的这种平等中,引伸出这样的要求:一切人,  相似文献   

13.
作为偶像崇拜的人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权既不是一种世俗宗教,也不是一种形而上学。认为人固有天然的尊严之类的主张尚可争议。人权不能被建立在人性基础上,而应建立在人类的历史和经验,如大屠杀、世界大战、奥斯威辛集中营、柯利马劳改营这样的基础之上。人权说明什么是对的,不说明什么是善的。人权只有作为一种关于“什么是对的”的“稀薄”理论才能博得全球认同。一种保护人权的普遍政治制度与道德个人主义是相容的。在一个全球社会,人权最低限度的共识在于这样一种基本直觉:对你来说是痛苦和羞辱的事情对我必定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西方女权主义中的妇女人权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人权”这个概念最先是在1993年维也纳世界人权大会上正式提出的,从表面看,“妇女人权”一词有点同语反复的意味,因为妇女也是人,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自18世纪“天赋人权”思想的勃兴,人权斗争空前的高涨,近二三百年来,世界范围内的人权得以普遍提高,妇女作为人,按照人们的习惯性思维,亦理所当然的被纳入了人权保障制度内,而事实上又是怎样的呢?那一个个旨在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人权宣言,饱含维护人权思想的宪法,并没有真实的改变妇女在社会中处于最底层的生活状况和不平等的地位,妇女这一特殊的脆弱群体,始终遭受着…  相似文献   

15.
郭道晖 《中外法学》1991,(5):20-24,31
<正>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人权的双重属性马克思、恩格斯透彻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也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权有过精辟的论断.他们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的人权";"人权本身就是特权",等等,这些都一针见血地揭示了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这一颇具理论创新的新提法,为今后通过修宪和立法保护私有财产作了政治意识形态上的铺垫。  相似文献   

17.
方向  Liao  Zhenyun 《中国法律》2005,(5):16-18,67-72
充分实现和享受人权,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也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理想。促进和保护人权,是各国政府的神圣职责,也是中国政府不懈努力的神圣职责。尽管以个人权利为核心的“人权”概念产生于近代西方,但尊重人、爱护人的人权理念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人权在中国,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制度,由理想走向现实,标志着并且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进步。  相似文献   

18.
一、资产阶级人权思想的萌生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种社会意识的产生,都必然依赖于决定它的当时的社会存在。资产阶级人权思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其所以能够产生,则有赖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条件。早在资本主义以前,封建社会“神性”抑制人性,王权(君权)压制民权的现象,是资产阶级人权思想得以产生的社会大背景。首先,宗教神学作怪。它长期宣扬上帝主宰一切,上  相似文献   

19.
市民社会与法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 市民社会概念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解释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以前资产阶级思想家用来表示以财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的术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著作中也曾使用过这一术语 ,一般指资产阶级社会 ,有时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关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 ,马恩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经济基础的意义上使用市民社会一词。他们写道 :“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所制约、同时也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 ,就是市民社会。”〔 1〕另据日本新法律学辞典解释 ,市民社会是自由、平等的个人共同体。是与根据权力原理所统治的国家对立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人权是一个内容与涵义极为丰富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甚至不同的国家,对人权的含义和理解都不尽相同。但在当今国际社会中,认为人权就是指人的“权利”,包括人的一切权利,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承认人权、尊重人权和保护人权,已成为人类的一个共同信念。那种公然宣布不承认、不尊重、不保护人权的行为和主张,已经没有市场。那种用自己的人权标准来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也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谴责。本文意在通过检察监督行为对人权保障作用的论述,阐明检察机关在我国人权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