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事物的共同本质、共同规律;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特殊规律。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两者互相联系,不能割裂。任何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是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哲学依据。它告诉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必须遵循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理论学刊》一九八七年第一期发表的张宗良同志《商品生产存在的一般原因究竟是什么》(以下简称《张文》)一文,对拙作《从不同层次上研究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以下简称《原因》,见《理论学刊》一九八六年第九期)提出了商榷。《张文》指出,把商品生产存在的一般原因概括为社会分工和个别劳动的间接社会性,“这个结论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而且缺乏应有的事实根据。”具体理由有如下三条:“首先,马克思在论述商品生产存在的一般原因时,从未使用过‘个别劳动’这一概念”;“其次,《原因》一文对个别劳动和商品生产之间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有些同志根据社会主义生产也是商品生产,由此断言;“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也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略陈管见,以就教大方。就商品生产而言,迄今为止,历史上已有简单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作为商品生产,它们具有一般的抽象的规定,诸如都是为交换而进行生产,都以社会分工为基础,都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但是,作为一定社会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却表现出极不相同的特征。众所周知,简单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纯粹的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则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然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虽然都是社会化商品生产,都是社会分工和劳动协作日益扩大和增强的商品生产,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必然使商品生产过程表现出极不相同的特征,而绝不会是一样的,都是劳动过程和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历史中,社会主义社会是个特殊形态的社会。它具有自己特殊的性质和结构,表现出自己特殊的联系和特殊的发展过程,其规律性也就存在于这些特殊的东西之中。因此,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联系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作为特殊形态的社会主义社会自身固有的联系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是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社会的差异性、特殊性,而不是它同其他社会的一致性、共同性,这种研究不是从一般历史辩证法或一般辩证法出发,把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看作是其具体运用,而应该是从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性出发,在弄清楚了社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 ,当然也不存在价值规律。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突破了这一设想。毛泽东同志继承了斯大林的思想 ,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 ,批判了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一些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模糊观念 ,提出了中国很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学校的思想 ,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思想1 .中国“很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毛泽东针对当时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6.
关于划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的问题,就社会矛盾系统来考察,应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的特殊矛盾即阶段的矛盾特殊性.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审视,这应当说是毫无疑义的.因为社会不同阶段的特殊本质.是由它们各自的特殊矛盾所规定的.现在的问题在于,一定社会阶段的特殊矛盾到底是什么,长期以来,在理论上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界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讨论以来,对这一问题虽然提出了许多看法.例如,以生产力为依据,以生产关系为依据,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为依据,以公有制发展的阶段为依据,以基本矛盾诸方面要素的综合为依据,等等.但是,这些不同的观点,都没有从社会矛盾系统演变的不同层次中,去探讨区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矛盾,而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这个层次的范畴中打转转.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并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矛盾.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话语与生俱来地嵌入意识形态的运行机理之中,话语创新也因而成为意识形态关切的重大理论问题。可以以话语从属并服务于意识形态的事实为理论基点,通过全面检视意识形态生成发展实现过程的多种矛盾,进而证成话语创新的三重动力。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矛盾构成第一重动力,旨在以话语粘合意识形态特殊利益与普遍形式相统一的内生结构;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矛盾构成第二重动力,旨在以话语平衡意识形态维护历史连续与关照实践主题的发展策略;主导性与大众性的矛盾构成第三重动力,旨在以话语达至意识形态理性内涵与感性表达相统一的实践样态。三重动力统一于意识形态内在矛盾运动全过程,共同指向塑造意识形态及其统治合法性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是商品经济关系,那么,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存在商品生产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在理论上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过去我们的经济理论在研究所有制问题上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即,把所有制问题单纯地归结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把生产资料所有制单纯地归结为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这就限制了经济理论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发展.实际上,所有制从包括的对象上来看,是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产品的所有制;从包括的方面来看,是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产品的所有、占有、使用、支配的统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又称为生产条件,生产条件在生产过程运用的结果形成  相似文献   

9.
读了《理论学刊》一九八六年第九期发表的王渊等三位同志《从不同层次上研究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以下简称《原因》)一文,很受启发。这里,想就对马克思有关论述的理解谈一点看法,并和王渊等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0.
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毛泽东和我们党指导革命和建设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如何实现这个“结合”,则是毛泽东思想方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出发,得出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质的方法来解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实现了这个“结合”,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出路问题。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毛泽东思想方法活的灵魂纵观毛泽东思想原理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清楚地看出贯穿于其中的思想方法,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是两重意义上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一是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二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在实践上要实现两个结合,一个是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另一个是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第一节 市场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市场,就是进行品商交换的领域和场所.目前我国农村,有集市、庙会、物资交流会、商场等各种形式的市场.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商品生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实现作用.商品通过在市场交换实现商品的价值.如果离开市场,不进行交换和销售,不仅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也不能达到.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内部,始终存在着资产的公有权同经营者个人经营行为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两个方面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公有资产的安全与增值,必须通过经营者个人的经营行为去实现;经营者个人又必须依赖公有资产去实现经营目标,两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同处于一个利益共同体之中。同时,在国有企业内,又存在着公有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矛盾,因为经营者个人是抽象的所有者,不是具体的所有者,公共利益的损益很难落实到经营者个人身上。经营者的私人利益既同公共利益结合在一起,又独立存在于公共利益之外。这就为掌权者提供了以权谋…  相似文献   

14.
由于西藏的特殊性,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给予其高度关注。分析不同阶段西藏发展面临的特殊矛盾,进而提出相应的特殊发展方略,是中央支持西藏发展的一般特征,也是西藏区别于一般省区的特殊发展模式。中央对西藏特殊发展道路的认识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总结历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西藏特殊发展道路的认识,对于推动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矛盾特殊性理论的现实意义刘翠兰,张二芳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矛盾的特殊性理论,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出了杰出贡献。如果说毛泽东思想是一座博大精...  相似文献   

16.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就要研究社会主义商品意识问题。我们长期存在一种错觉,以为商品意识只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所特有的。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存在着商品意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也产生商品意识实践证明,商品经济既包含私有制的商品生严,又包含公有制的商品生产,从而商品经济也应当具有排除生产资料所有制具体区别的共性。这种共性是: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规律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反映到人的意识里,就产生商品意识.在抽去所有制区别的、广义的商品生产基础上形成的商品意识也是广义的。辩证法告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前干群关系的现状、特点与原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当前干群关系表现为有限的合作和局部的紧张.干群矛盾的本质是利益矛盾,越往基层情况越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化改革与制度不完善.由于改革的深化和中高层干部的制约,干群关系处于不断调整之中.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它兼有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双重性质,它是在计划指导下的商品经济,或者说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那么,它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新的探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经济,有其特殊的本质和特征。但就其作为商品经济一般的属性说又存在着与“简单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共同的属性。马克思关于商品经济共性的分析是从对历史上存在的各种私有制下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个别特殊性中概括出来的,没有包容公有制下的商品经济。那么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经济为什么还有商品经济的属性呢?这是因为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还具有发展商品生  相似文献   

19.
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后,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对于经济贫困地区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就是指它的无条件性“的论点,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教材中的重要观点。在多数教材中是这样论述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斗争性的绝对性就是指它的无条件性”等等。我认为,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这一观点不能成立。 第一,没有具体事物的存在,就没有矛盾斗争性,客观事物的存在是矛盾斗争性存在的先决条件。矛盾是事物的矛盾,矛盾反映的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没有事物就没有矛盾,也就谈不到对立与统一。因此,作为矛盾斗争性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