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湖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湖南劳动力供求矛盾也十分突出,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湖南劳动力供求矛盾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供给绝对数量不断增加与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弱吸纳能力;二是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三是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体制性矛盾。要缓解就业压力,除了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和灵活的就业方式外,湖南还应优化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提升劳动者素质,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从劳动力需求的角度看,经济体制转变将使隐性失业进一步显性化,国有企业的冗员会更多地成为失业者;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则会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就业机会相对减少。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看,随着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劳动力供给总量显著扩大。据预测,“十五”期间劳动适龄人口将比“九五”期间平均每年多增加200多万人。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大力开拓就业领域,积极创造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3.
论就业优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未来5~10年最主要的风险是失业的扩大。未来中国需要消化的就业人口不仅包括800万尚未找到工作的下岗工人,每年城市的新增就业,还有1亿5千万的待消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造成了巨大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在未来5~10年,如果我们还按现在“增长优先”的模式,一方面社会在发展,产生了一批富有人群,另一方面不断增加的巨大失业人口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处于社会贫困地位,收入差距急剧拉大,可能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压力和挑战。从政治层面看,失业的大量增加会使社会不稳定,导致社会风险的产生:从经济层面看,收入两极分化以及大规模贫困人口的存在使社会购买力处于很低水平,内需长期低迷,强大的生产能力只能靠出口来支撑。但世界市场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吸纳也很有限。因此,高增长、低就业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4.
龙向东  李矿 《团结》2000,(1):15-18
2000年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1.体制改革原因。我国改革的取向是市场化,国家要从繁杂的日常事务管理中摆脱出来,管理方式要由直接管理转变成间接管理,相应地就需要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廉洁的公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阶段劳动力供求状况 ,从总量上看 ,是处于绝对过剩状态 ,就业压力非常大 ;从结构上分析 ,大部分是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力 ,社会所需要的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力严重短缺。当前 ,我国面临新的就业高峰 ,存在着大量的失业群体 ,很多人没活可干。究其原因有 :一是因为“文革”期间 ,我国计划生育工作陷于瘫痪状态 ,人口自然增长失去控制。这些新增人口近些年陆续进入了就业年龄 ,导致新的就业高峰 ;二是随着劳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实行优化劳动组合 ,纷纷裁减人员 ,劳动力的组织和管理更趋合理化 ,人浮于事的现象大为减少 ,客观上降低…  相似文献   

6.
一、本世纪末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及转移前景(一)本世纪末农村劳动力供给由于生育率下降的滞后影响,与80年代相比,农村适龄劳动人口增长的压力在90年代会有很大缓解。按中国标准计算,1982年一1989年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年均增加14276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24%。1990—1998年,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年均增长量下降到835万人,年均增长率则下降到147%。劳动适龄人口只是潜在的劳动力供给,实际需要安置的劳动力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参与李。199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参与率为82%。农村由于教育落后,参与率一般在90%。按这样的参与车计算,90年代…  相似文献   

7.
(一)随着本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逐步调整,本市劳动力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大量职工从隐性失业转变为显性失业。据有关权威部门预测,本市在三年内将通过分流安置六十万人再就业,然而与此同时,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新增加的下岗、失业人数也会呈现增加的趋势。当前再就业形势与本市以往的再就业形势相比,具有三大特点。第一,再就业工程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这是本市经济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属于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1996年市政府决定在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的上…  相似文献   

8.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两大问题:一是通货膨胀,二是失业。1996年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实现了“软着陆”,通货膨胀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形势比较乐观。但失业问题形势不容忽视,据中华全国总工会信息,未来20年是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时期。城镇失业率目前已达到3-wt%,加上2(j0万隐性失业,失业率达到10%,再加上农村l.2它的过剩劳动力,失业率最高可达27%。所以,失业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可能造成的影响比通货膨胀问题更令人担心。一、我国失业产生的原因1.总量性原因。从劳动供给总量看,80年代以来,我…  相似文献   

9.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月13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报告, 称“如何应对今年的就业压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今年我国16岁以上人口增长达到高峰,但“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较低,劳动力需求难以大幅增长,劳动力总量仍然严重供过于求”。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分离出大量的富余人员。据统计,“八五”期间,全市累计有109万多人次下岗,其中纺织行业下岗人数最多,职工总数从55万减少到31万,压缩了24万人。“九五”期间,减员增效的工作仍将继续推进,尤其是一些传统产业还将有大量人员下岗。为了推动劳动力的顺利分流和转移,上海市委、市府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实施再就业工程。几年来,已有89万人次重新就业,完成了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人口的岗位大迁移。纵览这一巨大变革,它之所以进行得比较顺利、有序,没有引起大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有十亿多人口的大国,就劳动力资源而论,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相比的巨大优势。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个优势不但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反而由于人口多,在很多方面给我国的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农村,随着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涌现出了大批的剩余劳动力,还有许多农民忙时干点农活,农闲时基本上无事可干,造成了劳力浪费。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人口已转入其他行业的有4577·5万人。据估计,随着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以后几年内还将有一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企业有机构成的提高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城市企业所需工人的数量也会相对地或绝对地减少。再加上每年城镇还有近千万青年由学校走向社会,给我国的就业问题带来很大的压力。尽管由于通过扩大再生产和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安排一部分人员就业,怛从绝对数量来看,这些人员充分就业仍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2.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创业是就业的倍增器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我国将长期面临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三峰叠加",导致就业矛盾更加  相似文献   

13.
关增社 《求知》2005,(3):28-30
西青区中北镇共有23个行政村,农业人口35567人。耕地9742亩,人均耕地仅有0.27亩。由于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国家项目的征地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耕地面积呈现持续缩减的趋势,产生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近几年来,该镇领导班子,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不断探索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新途径。在实践中,他们通过打造建档案、送技能、建载体、送岗位、给优惠5个平台,较好地解决了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02,(10):42-44
统计数字表明,今年一季度我国失业人数达到700万,其中国有企业单位失业人数增加72万人,集体企业增加31万人,其它经济类型的企业增加23万人。另外,在农村还有1.5亿剩余劳动力。就业与供给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非熟练、低技能人数基数过大、比例过高、供给过多;另一方面熟练、高技能、新兴技术就业者得不到满足,且工资增长率过高;就业困难群体在扩大,许多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比率愈来愈低,就业难度愈来愈大。  相似文献   

15.
防范和化解加入WTO后的就业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就业领域的各种 矛盾相对突出,加入WTO 会对就业产生何种影响无疑值得关注。从长期趋势看,加入WTO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繁荣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自然也有利于就业增长及劳动力市场发育。反过来说,就是如果不加入WTO,把我国经济置于国际经济发展的运行之外。我国经济现代化是难以实现的,就是压力会更大。但在初期若干年,则不可盲目乐观。 加入WTO初期 就业结构矛盾 有可能加剧 据目前得到普遍认同的预测结果,到2005年,加入WTO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大约为1—2个百分点。虽然GDP增长加快能够…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结构加速调整的历史时期 ,就业问题日益严重。过去单一的依靠国有、集体单位等传统正规部门吸纳劳动力的就业模式显然不符合我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比重大、低技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基本国情。因此 ,非正规部门就业必将成为我国解决低素质劳动力就业的最主要的渠道。非正规部门就业不仅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而且能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针对我国目前非正规部门就业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转变政府职能、推动非正规部门发展、完善劳动力市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促进非正规部门就业 ,实现就业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问题。本文根据我国现阶段正面临着沉重的城市就业机会的压力和我国经济创造就业能力下降的实际, 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一是向农业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要就业; 二是培育农村集镇、发展乡镇企业来消化劳动力; 三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和跨国流动; 四是加强青少年教育来降低劳动力的供给; 五是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与国内大多数城市相比,深圳的劳动力市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在特区劳动力市场中有两个既相联系又相独立的劳动力供给主体:外来劳动力供给主体和特区户籍劳动力供给主体。而外来劳动力供给在市场中的占有量之大,更令人关注。在特区280多万劳动力中,外来劳动力占四分之三,1994年约有205万。而拥有特区户籍的劳动力只有70多万,仅占总就业人口的四分之一。1995年,由于深圳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外来劳动力的供给总量有所下降,但其总量仍超过深圳劳动力供给总量的三分之二。因此,我们在研究深圳劳动力市场的时候,必…  相似文献   

19.
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高失业率和就业不足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贫困和社会分化,甚至妨碍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1995年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将促进就业作为政府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基本优先目标。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一直存在,随着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深化,失业和就业问题将更加突出。一、新时期劳动就业面临的形势和困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经济结构和产业政策的调整,使得原本为城镇就业主渠道的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吸纳…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口多,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題,就是要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变成发展国民经济的优势,把劳动力过多的压力,变成发展国民经济的动力。这就要安置就业。我们通过对西安市就业训练调查的分析,认为抓紧就业训练,是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和压力转变成发展国民经济的优势和动力的重要环节。下面从培训与劳动就业,以及训练、就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谈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