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新世纪的西部开发必须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思想,即有选择,有重点,有倾斜地集中力量在一些原有基础较好,资源禀赋较好,投入回报较高的地区打造有强大辐射效应的增长极,从而带动整个西部发展.另一方面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好非均衡发展中出现的不协调问题,以实现西部的非均衡协调快速发展,尽快缩小和东部的差距,并促进全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纯志 《政策》2000,(4):24-24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由梯度递进的非均衡模式向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转移。湖北作为由东向西转移的结合部,扼守西进的咽喉,且相对发展水平较高,产业基础较好,科技力量雄厚,实施西部大开发,将给湖北经济带来许多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朱传耿 《政策》2005,(6):18-19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先后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的区域非均衡(重点)发展战略,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力度,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由此,我国已开始进入实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西部贫困地区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三种观念”,以观念更新促进发展;正确处理“四对关系”,以全面协调推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协调发展离不开区域文化的交融。就东西部地区来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仍然很大,而文化发展的非均衡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落后观念制约了西部的发展。因此,要加强东西部文化的交融,在西部文化中注入更多现代的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因子,实现观念转变,更加突出经济理性观念,强化市场经济的现代观念,增强创新精神,注重开发人才资本的理念,从而创新与提升西部文化,继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包健 《前沿》2010,(11):83-86
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已是不争事实。从财政政策角度看主要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以及城乡分割的公共品供应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造成的。要协调城乡发展差距,就必须建立城乡一体的财政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进行配套的财政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在"东部开放、西部大开发、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三个层面上全面推进,党的"十六大"又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对西部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空间格局非均衡状况、基本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就坚持科学发展观,壮大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小康建设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蓝波 《桂海论丛》2011,27(1):81-85
10年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西部地区幅员广阔,发展条件差别较大。根据区域经济非均衡理论,通过实施增长极发展战略促进西部加快发展是今后西部开发较切合实际的选择。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发展条件优越,可作为西部地区带动增长极进行培育。国家应该在西部地区选定更多发展条件好的地区加以重点扶持,使它们迅速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发展的龙头,带动整个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进而实现与东中部地区的平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非均衡发展是各国经济起飞后必须严肃对待的重大课题。对于中国这样的后发大国 ,若区域差距不断扩大 ,造成的不仅仅是整体经济的增长乏力 ,而且将深刻影响社会安定和改革开放的大局。为此 ,必须正确处理区域非均衡发展中的六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西部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法律保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制定“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决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西部地区人民营造一个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战略决策,必须尊重群众意愿,确保林草的成活率;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实行综合治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法规措施;必须认真落实保护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法律规范,树立生态环境要持续发展的法律协调观;必须建立和健全西部地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西部地区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地区经济差异评价及协调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地区间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当前,湖北省的地区差异之明显,因此,湖北省在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应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坚持“适度倾斜、总体协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同时,政府必须为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重点塑造三大城市经济圈,增强其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提高落后地区自身发展的能力;坚持城乡网络化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朱先平 《人民论坛》2013,(8):158-159,256
发展观的演变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不断推进,我们对发展观的选择也经历了从非均衡发展观到协调发展观、再到科学发展观的演进过程。通过对发展观演变与现代化进程关系的分析可知,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宝贵的探索,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这就是均衡发展模式、非均衡发展模式以及协调发展模式。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有助于西部大开发和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  相似文献   

14.
发展民族经济必须正确处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西部民族经济各环节中实现速度与效益、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应当协调西部民族经济与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落后 ,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及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业有巨大的需求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 ,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加快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地方财力不足,西部地区中小城市普遍由政府负债开发新区,以土地市场化运作为核心进行城市经营,实现外延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分析,这种开发方式存在着产业发展滞后、城市人气不旺、城市定位不准、城市管理不善等问题。为加强西部中小城市的整体发展,必须创新城市发展思路,科学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实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坚持走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财政创新、区域非均衡治理与中部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纪瑜  张宇蕊 《求索》2007,(11):9-11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是处在市场力量日益成熟,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和谐、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提上日程的重要时期。政府如何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下,摆脱对政策“红利”不均衡分配的路径依赖,有效治理区域非均衡,进而推进中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区域非均衡治理的创新离不开财政体制、机制、政策的创新。必须以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财政创造经济发展环境、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运行等方面的职能,释放潜能、整合资源、创造优势、激活全盘,最终实现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为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是我们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形成了区域发展"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改革开放之初,在生产力基础薄弱的条件下,我国选择了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推动了中国整个经济的飞跃,但同时也带来了区域差距拉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中部崛起"等战略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之间的差距,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十八大以来,实现区域发展由不平衡向趋于平衡、不协调向日益协调转变,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出协调发展理念,建设"三大经济支撑带",加大"老、少、边、穷"地区的扶持,建设自贸区。其历史经验与启示在于:注重以市场为纽带,构建"三大经济支撑带"内生增长机制;发挥政府作用,突破落后地区发展的瓶颈;加强中央政府统筹,推动地方政府的合作;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在开放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为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是我们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形成了区域发展"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改革开放之初,在生产力基础薄弱的条件下,我国选择了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推动了中国整个经济的飞跃,但同时也带来了区域差距拉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中部崛起"等战略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之间的差距,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十八大以来,实现区域发展由不平衡向趋于平衡、不协调向日益协调转变,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出协调发展理念,建设"三大经济支撑带",加大"老、少、边、穷"地区的扶持,建设自贸区。其历史经验与启示在于:注重以市场为纽带,构建"三大经济支撑带"内生增长机制;发挥政府作用,突破落后地区发展的瓶颈;加强中央政府统筹,推动地方政府的合作;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在开放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社会发展中人民内部矛盾的协调模式、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模式、社会发展的非均衡模式三个方面着手来解读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社会学思维和思想,这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读邓小平理论的做法,既能推动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也能促进本学科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