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彝族群众特殊生活生产方式的精神表达,记载了彝族个性和审美习惯的时代变迁,所以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尤为重要。为实现四川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和活态传承,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独特优势,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传承保护体系,加快推进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表现形式、传承路径、保护措施等方面的"云"建设,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循环发展活力,创造性实现数字化转型,以期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时代内涵和发展特色,将其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四川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律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承载者,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要使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传承人认定、保护和监管机制,对传承人进行有效认定,保障其合法权益,督促其自觉履行义务,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3.
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更是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受婚姻、教育、生活环境、科技网络、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文章从城镇化背景的视角出发,以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及传承为研究对象,对贵州部分世居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申遗成功,对此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在对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有利于侨乡文化的传承,促进遗产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改善遗产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因此,构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规范,建立高效统一的文化遗产管理机制和体系,合理的遵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原则是发挥侨乡文化遗产作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历史使命.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锻炼他们的意志品格,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培育他们的审美意识.因此,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如果措施得当,既能通过大学的教育功能充分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又能让“非遗”自身蕴含的特征与价值吻合大学教育功能的充分释放,从而使二者合目的地协调发展,最终构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工作已迫在眉睫。现阶段,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模式仅注重民族传统文化这一客体的保护,而忽略了少数民族妇女为主要传承主体的保护。本文在注重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同时,从经济权益、受教育权利和社区自主权等方面阐述了保护少数民族妇女权益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提出了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与民族传统文化并重的双重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7.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国家级非遗项目中,民俗类非遗留存丰富,同时呈现各地区分布不均的现象。民俗类非遗可以通过保护其赖以存续的"文化空间"、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等途径进行整体性保护,实现非遗的活态、可持续传承。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创造大众参与的条件,把节庆仪式类非遗中的象征符号具象解构,是实现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在人类情感互通的基础上,进行民俗类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国际合作,是值得探索的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文化遗产的价值是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的前提。从符号学的观点来看,文化遗产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生产方式、科技水平、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是时代的符号和象征。保护文化遗产其实就是保护其作为符号的价值。而且,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信息符号,肩负着传承历史的重要责任。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文化传承,保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9.
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云南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走过了积极实践和探索的历程。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云南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云南省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战略相结合,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基本实现了从客位保护到主位传承的转变,形成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云南模式和云南经验。政府的主导,学术界的探索,系列工程的设施,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使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卓有成效,推动了云南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成绩和经验,我们信心满满;展望未来,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任务依然艰巨,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中重要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应如何保护,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难题,本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的大背景下,对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路径进行探析,以期对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光荣传统,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其不仅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同时也经受了时代的考验,在今天的经济建设、文化发展和社会生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促进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中,整体保护关系到历史文化名城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文化传承关系到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和个性。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从思想认识、法规制度、专业作为、文化遗产、展示平台、活态利用、社会参与等多层面进行整体保护和文化传承,不断提升名城保护与发展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沿河县土家族音乐丰富多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种种原因,现状堪忧。对沿河土家族音乐保护与传承建议对民间音乐进行摸底盘查;发挥好宣传和教育的作用,增强保护意识;开展民族民间音乐的表演、展演活动,以活动促进保护。  相似文献   

13.
玉屏侗族地区内存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所淹没的危险。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重要性的认识、制定长效保护机制、多渠道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来源、积极开展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是玉屏侗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文化工程,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传承和繁荣沿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新的历史机遇。秦腔作为中国戏曲的一种祖,在丝路沿线尤其是西北五省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秦腔传承和知识产权保护十分必要,从丝路沿线秦腔传承现状中可以看出目前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应而从完善立法、加强传承人保护、强化权利救济等方面探索丝路沿线秦腔传承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博弈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存在政治精英与知识精英主导下的保护与传承主体的本色传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周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项目传承人的原味传承与追求创新、保护工作的有力推进与项目自身演化、具体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博弈。博弈现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普遍存在,说明了我们的保护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正确地对待和调和各种力量间的博弈,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力的实现和保护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文化遗产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在现代化与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对文化遗产进行整体、全面的数字化保护已是大势所趋。文章拟在系统地分析南宁市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基础条件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对南宁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逐渐进入了的公众视野,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是社会发展转型期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内容。南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专门机构不健全,缺乏专职人员,民众保护意识薄弱,保护经费投入不足,传承后继乏人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抢救和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宁市必须转变传承保护理念,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立法保护力度,构建宣传教育体系,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加大经费投入,打造特色品牌,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队伍,拓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以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遗产概念体系的生成及日趋成熟,遗产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日益突显,遗产保护和传承利用也不断升温。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强文物、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我们要深刻学习和领会这一论述的要旨和指向,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力度,拓展传承利用途径,促进文化事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天水传统村落是研究天水村落历史的重要基础资源,当前,对天水市传统村落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开发模式,对天水市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