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邻人火烧     
萨苏 《廉政瞭望》2014,(5):77-77
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说金圣叹有《不亦快哉》三十三则,其中之一是隔江看邻人火烧。这种完全不符合社会道德的思维方式让一众学生目瞪口呆.看日本在大发展时代的种种纠结,不由得让人想起了金先生这个古怪的爱好。  相似文献   

2.
《唯实》1995,(5)
春耕正忙,狗子到邻居家借马,邻人一再叮嘱,马娇性,要喂好。狗子不悦,道:“我像对待亲爹一样对待你的马行了吧!”邻人摇头。“咋?”狗子不解。“要像对待亲儿子那样才行!”邻人认真地说。狗子的脸,腾地红了。  相似文献   

3.
曾晖 《廉政瞭望》2014,(10):54-56
几乎所有人都好心相劝,让他不要再自找麻烦,可刘强却说别人是“怯弱”的表现。在火烧靖国神社后。他就一直通过各种活动。想让日本政府就二战犯下的滔天罪行道歉、赔偿.并拆除靖国神社。  相似文献   

4.
严正 《学习导报》2010,(19):40-40
《新湘评论》是一本有思想、有品位,值得信赖的好书。我喜欢看"湘江杂评"栏目里的文章,看后让人有大快之感。特别是《肢体导演张艺谋》一文。张艺谋曾以导演《秋菊打官司》、《红高粱》等电影走红。  相似文献   

5.
秦刚 《廉政瞭望》2011,(16):63-63
一名男生,为了增加社会经验,去了一家保险公司做推销员。那些客户,特别是有钱的客户,一看他是学生,态度就很傲慢,甚至会说出不礼貌的话。这让他很难过。每次见客户的时候,都会小心翼翼地说话,生怕丢掉生意。  相似文献   

6.
洞识墙后面     
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一年混到头连馍都不能吃上一顿,那是要让人耻笑的。过年了,聪明的大人们把玉米面、高粱面、地瓜面外面裹了一层白面拿了去蒸,蒸熟的假白馍竟可乱真。于是一家人的日子在外人眼里便迅速地提高了一个档次。至于那馍是什么滋味,也只有自家知道了。不防这一秘密很快就被邻人窥了去,又在村里传播开来,一时间走进谁家竟不见了粗粮。一个小小的障眼法儿,也让乡亲们“小康”了!我的这些令人心酸的往事,是让一则关于“墙”的报道勾起的。在某省一县城有一条颇具现代风格的大街,临街的房子都是些三层或四层的楼房,但往…  相似文献   

7.
火攻轶事     
按《三国演义》的说法,那时打仗喜欢用火攻,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连营等等。两军交战,方借助水火二君,以巧制敌,当然便宜。真要是得手了,对方弄不好就全军覆没。就像《三国演义》上讲的,七擒孟获最后战,让兀秃国全军覆没。但真实的战争,有没有那么多火攻值得商榷。放火烧人得有引火之物,或者放火者自带,或者对方有,或者周围环境里有。藤甲军就算是真的,也只是特例。秋冬季节草木干燥,如果大兵驻扎在树林之中,对方放火就完了。但这样的好事般不容易实现,因为你能想到,对方也  相似文献   

8.
焦国成撰文认为,“法治”是一种刚性的方法,靠国家机器的强制;“德治”则是一种柔性的方法,主要靠教育说服、环境薰陶、榜样感染,靠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从历史上看,法治可以让人身服,德治则可以让人心服。高明的政治,总是把两者交相为用,使宽猛刚柔配合得恰到好处,从而达到社会治理的目  相似文献   

9.
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评议阶段,一位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感慨地说:“党员、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让群众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但在生活上别让群众看出来你是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这番话使我思索了很长时间,切实感到,在工作上“让群众看出来”与在生活上“别让群众看出  相似文献   

10.
袁雷 《实事求是》2016,(1):50-53
从前提上看,社会建设理想的科学设定是建立在科学认识和把握社会形态演进的人的维度、共产主义的预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之上的。从原则上看,实现社会建设理想必须坚持现实选择与未来指向的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从主体上看,实现社会建设理想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不仅要科学认识到真正的"人的历史"靠人自身来完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劳动人民自我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还要坚持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红岩春秋》2016,(4):59
正1974年,毛泽东得了白内障,医生和秘书都希望他减少看书、看报、看文件。但是毛泽东非常喜欢阅读,医生让他少看文件都可以接受,让他不看报纸不看书,他就不同意。为了转移毛泽东的注意力,身边的工作人员知道他喜欢看电影,于是就建议他多看一些电影,少看书报。毛泽东喜欢看的电影有几类:一是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二是传记类影片,《林肯传》《拿破仑传》他就特别喜  相似文献   

12.
《天津支部生活》2008,(2):63-63
这是一句脍炙人口的英国箴言,让人一看就不禁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3.
刘玉 《共产党人》2007,(1):54-55
童年的时候,我家很穷,老是吃不饱。为了不饿肚子,常常要干一些不光彩的事:偷些桃儿、杏儿,最解饿的还是西瓜。一次运气背,让看瓜的老头逮了个正着,可能是农村人极恨“贼”,我被打得像个西瓜满田乱滚,鼻子、嘴往外蹿血。家父是个老书生,听信赶到后,觉着儿子给自己丢了人,比那老头打得还狠,幸亏慈爱的母亲及时赶到“,他还是个孩子”!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社会阅读是指除在校学生外,全社会每一位有阅读能力的成员在工作之余都来读书、看报、看杂志等出版物的一种阅读.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建立学习型社会,最简单、最快捷、最有影响力、见效最快的方式就是推广社会阅读.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应开展推广社会阅读的活动,推介阅读,使图书馆意识深入人心,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从团中央到各级团委,许多工作的出发点和布局都是为了让青年人尽快成长、成才,直接说就是进步的快一点,可以说创造的条件是足够了。青年人如何不负上级和社会的重托,主要还是要看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如何。现在的青年人文化水平大都不低,正儿八经位置上的同志大都是本  相似文献   

16.
正据说曾国藩看一个家庭的兴衰,只看3个地方:一看每天儿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晒到屁股才爬起来,说明这个家庭正在慢慢懈怠下来;二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的习惯会影响人一辈子,而发家是要靠勤劳的。三看儿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经典,因为"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倒也不必迷信"曾大人"。一个封建士大夫,无论他官做得多大,有怎样的建树和造诣,必有其局限。就家风的内容而言,比曾国藩所说的"3个地  相似文献   

17.
阅读之美     
<正>现在去中国的书店,最显著的特点是有这样几摞书。第一个是与考试有关的书,第二个是关于养生的书,第三个是所谓的畅销书。今天我看的这本书,一次又一次地让我热泪盈眶。我看的是《西南联大行思路》,是张曼菱写的一本书。这本书有太多让人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18.
正武大捉奸被踢伤后,潘金莲依旧和西门庆每日"做一处"。但他们也知道,武二总是要回来的。这让他们的好兴致骤然降温。好在,他们有王婆。王婆给他们出了个主意,让他们分两步走:第一步,把武大结果了,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没了踪迹,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第二步,等待夫孝满日,大官人娶了家去,做个长远夫妻,偕老同欢。当天夜里,潘金莲就亲手用西门庆提供  相似文献   

19.
正凡是到韶山毛泽东旧居的游人,都会发现在旧居周围还有几户农舍。这里曾住着毛泽东的邻人。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既指邻居间一种相互帮扶,也指邻里长期生活在一起,由此产生了真挚的情感。毛泽东与他的邻居亦感情笃深,多年后仍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20.
李可染拜师     
秦湘豫 《党课》2012,(24):114-116
李可染(1907—1989),原名永顺。别名李炒作,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一个平民之家。李可染的父亲是位贫农,先以捕鱼为生,后又做了厨师,母亲则是一个城市贫民。李可染自幼喜欢绘画,常用碎碗片在地上画戏曲人物,引得邻人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