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穗津等八个代表性城市进行对比研究,重点突出了广州和天津两大区域中心城市。广州在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与科技发展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人均水平方面增长性显著,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比较优势明显,信息、科技服务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空间;而天津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础和成长潜力上略胜一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发展优势逐步显现,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业显现较好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一带一路"倡议前后的服务业发展数据,从服务业发展规模和发展结构双重视角出发,构建PSM-DID模型,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能有效推动我国服务业就业规模的扩大,但对上游服务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且该影响为动态调整过程,边际影响程度随时间波动,总量效应先增后减,结构效应则呈递增趋势;"一带一路"倡议仅有效推动了东部地区服务业就业规模的扩大,而对西部地区服务业就业规模的扩大存在显著抑制效应,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对西部地区上游服务业影响的负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3.
从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的高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把现代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广州市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国际先进城市以现代服务业作为主体产业、广州现代服务业与国际先进城市的差距、以全球资源和需求发展广州现代服务业,打造"广州服务"三个角度来分析。促进广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广州目前整体产业结构已成倒金字塔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就业增长率滞后于经济增长率,表现为第一产业尚有大量劳动边际效率低的从业人员。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分析,与发达国家相比仍较高。广州应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升高附加值产业比重,促进劳动力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  相似文献   

5.
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服务业领域的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现代服务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其重要性都是显而易见的。服务业不仅是国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因素,更是解决城市就业矛盾的主渠道;不仅是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和旅游环境质量的重要产业,更是改善投资环境,增强辐射和带动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现代服务业既包括伴随信息网…  相似文献   

6.
广州服务业总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广州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通过广州市1990—2016年的统计数据对广州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州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明显,但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尽理想。因此,广州应继续促进服务业总量增长,同时调整内部产业结构;发挥总部经济优势。发展新兴服务业;发挥区位优势,促进珠三角地区服务业协调发展;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服务业人力资源结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南京市将社区服务业作为再就业的主攻方向 ,努力构建社会就业新机制 ,有力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但是 ,我市的社区就业在制度、政策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障碍。为此 ,必须从转变观念、加快城镇化进程、转变政府职能等多方面来促进社区就业。  相似文献   

8.
现代服务业作为现代社会中以现代科学技术装备的、实施现代管理方式的服务业,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的表现形式。由于服务业与就业的关联度广,互动关系复杂,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必然产生其与就业形势间深刻而又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近年来,虽然服务业已成为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就业主渠道,但现代服务业比重低,与就业关联度下降,人力资源结构、产业规划和城市发展水平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等问题依然明显,我们应该兼顾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在稳定就业的基础上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9.
供应链视角: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从供应链的视角来看,报考、招生、教育培训、就业分别对应着供应、采购、加工、需求等节点.实证研究发现,各个节点对学生就业需求响应明显不一致,但就业需求响应沿高等教育供应链加工方向逐渐增长;供应与采购节点均对就业需求响应极弱,加工节点中学生分链的自我建构能力对就业需求产生直接影响,教育机构分链却要通过学生的专业爱好因素来施加影响;环境因素对学生就业需求存在正向影响,且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与学生就业需求的相关性递次增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术界和实际部门更多重视服务业的产值比重,而忽略另一个重要目标——服务业就业比重。服务业就业比重是否高于产值比重,是判断我国和各地区三产发展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制定服务业产业政策的重要目标。其实现,不仅有利于发挥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优势,而且对减轻我国就业压力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麦可思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的分析,总结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的四种空间模式,即不动、聚集、交换和发散。研究结果表明,从发生比例来看,不动模式的比例大于聚集模式和发散模式,交换模式比例最低;从流动模式选择与个人特征的关系来看,女生、来自非985和211院校、父亲受教育程度较低等弱势群体毕业生倾向于参与预期收益较低的不动模式,而男生、来自985和211院校、父亲受教育程度较高、中西部地区学生更容易选择收益较高的聚集模式。此外,比较就学地与就业地的关系,发现聚集到在北京、上海、广州的毕业生多数来自周边省份,具有邻里效应。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目前国内外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研究的现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分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负面影响及其社会心理成因,以期为公安机关有效引导网络民意、加强舆论监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人事人才     
《人事天地》2007,(10):57-57
首届全国人才服务业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江苏:南京鼓励高层次人才回国;上海毕业生就业违约现象增长快;西安择才看中合作沟通能力;部分IT培训“包就业”承诺涉假;巴西:50岁以上人才受青睐  相似文献   

14.
保安服务业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武汉市保安服务行业在公安机关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十多年来,武汉市保安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服务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也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保安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网络极化现象的相关研究文献及成果进行归纳和整理,总结出从传播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不同角度分析网络群体极化这一现象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已基本形成,并呈现如下基本特征:从行业层面来看,青岛市服务业发展仍以“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等传统行业为主,高技术服务业尚未成长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从企业层面来看,内资企业是青岛市服务业发展的主体,但经营效益低于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虽数量众多,但经营效益偏低。改革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潜能,培育至少一条本地企业主导的全球价值链(或区域价值链)是青岛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技工短缺已成为各行各业比较普遍的现象。今后若干年,这一现象将持续存在。技工的普遍短缺,反映了我国在经济结构上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矛盾的升级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加剧,这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进一步转型的关键标志。为此,我们必须加速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大对农民教育和培训的投入,促进农民知识技能的提高,同时要充分发展服务业,使产业结构向有利于就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制造大国"。制造业的繁荣却并没有带来生产服务业的相应发展,而是呈现出与世界经济服务化发展趋势不一致,被称之为"中国悖论"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跟我国服务业存在不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两头在外"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以及高端生产服务要素缺乏等供给侧方面的问题有关。因此,打破这一"悖论",推动我国生产服务业的发展,还需要通过供给创新,从创新思维、创新政府管理、打破传统产业边界思想理论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通过产业分化和产业融合的方式,实现生产服务业的外部化、专业化和融合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失业现象日渐成为一个显性的经济现象。一般来讲,失业问题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衍生物,一定比例的失业率和合理的失业结构是市场经济良性运作的表现。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我们的失业率开始向国际公认的警戒标准靠近,我们的失业结构也开始出现严重失衡现象。因此,失业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得不去解决的重要问题。一、加强宏观调控,把扩大就业和解决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目标。1.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将就业和失业纳入我国的宏观政策目标。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20.
转型过程中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从长期来看是发展替代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从近期来看,主要表现在就业形势严峻、经济结构不合理、企业和地方政府关系紧张、城市布局缺乏科学规划等方面。针对当前这类城市存在的以上问题,应当重点从城市定位、人力资源配置、资产重组、产业政策等方面采取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