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十二五”规划提出,积极实施“科技北京”战略。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实现创新驱动,重点是实施“科技北京”战略,  相似文献   

2.
周茂非 《前线》2014,(10):97-99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北京市十分重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在2011年就提出了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进一步明确了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文化与科技均列其中,新的定位为北京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如何进一步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促进北京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端化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3.
王安顺 《前线》2012,(10):11-15
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只有具备强大的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运用能力,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面对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首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紧密结合首都实际,抓住重点环节、关键领域,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让首都科技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侯君舒 《前线》2012,(7):68-69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大力践行“北京精神”、着力推动“五个发展”,率先形成“两个格局”,加快建设“五个之都”的战略任务,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为首都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昌平是城市发展新区,是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之一,是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首都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大格局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职责。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区域发展方针,着力整合空间资源,集聚高端要素,优化发展环境,创新社会管理,坚定不移地推动昌平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集中力量建设现代化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努力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北京精神”于11月2日正式发布,“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被确定为“北京精神”的综合表述语,成为北京这座古老、传承、创新城市的品格和灵魂,成为北京市民共同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规范,反映了北京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建首善自京师始”,首都市民要高举“北京精神”的旗帜,传承文明,继往开来,积极践行,努力建设首善之区。  相似文献   

6.
杨静 《前线》2013,(10):67-69,72
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文化资源丰富,科教基础雄厚,人才集聚,如何深入贯彻落实这一要求,以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为着力点,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既是加快首都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的必然要求,也是首都实现产业升级、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
刘作丽  崔岩  王术华 《前线》2023,(2):58-61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化创新驱动、减量倒逼、内需拉动,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城市发展深刻转型,为超大型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8.
沈聪 《前线》2012,(3):47-48
为进一步践行北京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培育创新精神,在市科教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北京市科委牵头起草下发了《践行“北京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培育创新精神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首都创新精神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5)))(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苏娜 《学习月刊》2013,(21):24-26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引领、推动、提升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必须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新形势下中部地区应抓住机遇.先行先试.瞄准新的增长点推动创新升级.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推动中部加快崛起、全面崛起.  相似文献   

10.
王伟 《前线》2012,(3):21-23
大力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的发展阶段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实践。落实和践行北京精神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1.
张延昆 《前线》2012,(7):64-65
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对于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部署,大力践行“北京精神”,紧紧围绕“打造临空经济区、建设世界空港城”的目标,切实将顺义区建设成为具有核心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化综合新城。  相似文献   

12.
《前线》2012,(2):47-48
作为推动首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京市科协自2007年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履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三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团结带领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为促进首都的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怀柔区作为首都的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正在逐步从首都的远郊区向服务国家的对外交往新区转变;从传统产业为主向创新驱动的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转变;从生态涵养发展区向宜居宜业的绿色生态新区转变,肩负着打造首都经济发展新的战略高地和带动北部生态涵养发展区科学发展的历史重任。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好、贯彻好十八大精神,是我们实现好这“三个转变”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4.
政策解读     
<正>经济发展: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北京"十二五"规划提出,积极实施"科技北京"战略。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实现创新驱动,重点是实施  相似文献   

15.
胡玉珊 《学习月刊》2010,(10):102-103
武汉市汉阳区国税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践行“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为更好地落实和推进各项工作,区局提出了“五创新五破解”的工作思路,不断推动基层国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林小波 《前线》2009,(2):19-21
自2008年10月北京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参加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各单位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主题,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学习调研,认真组织分析检查,重点抓好整改落实,为全市的学习实践活动开了好头。在活动中,各单位积极创新活动形式,突出实践特色,坚持边学边改,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寿生  王凌梅 《求贤》2011,(12):10-11
大港油田石油工程院把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作为提升整体实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打造一流工程院目标的精神支持和行动指南,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的基础上,确定了打造科技创新驱动型院所的目标并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和尝试,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方力  任晓刚 《前线》2023,(4):65-68
首都工作关乎“国之大者”。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推动首都建设加速、首都经济提质、首都治理向善。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推进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打造首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系统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增强首都创新能力和水平;系统推进“两区”建设,增强首都开放能力和水平;强化京津冀政策协同,提升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统筹与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9.
牛有成 《前线》2011,(4):7-7
充分考虑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长远需要,北京“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两个率先”的具体目标,即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们要精心谋划,找准定位,引领首都“三农”围绕“新”字完善思路、部署工作、落实任务,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胡雪峰  刘洪波 《前线》2009,(6):29-31
2009年3月27日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的《“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全局出发,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科技北京”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推进首都科技创新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