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用低浓度犊牛血清(2.5%)和不含血清的1640培养液培养的BHK-21细胞中,接种毒力不同的弓形虫GJS和QHJO株,于5%CO_237℃培养。结果两虫株的生物学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在含2.5%血清培养液培养的细胞中,虫体繁殖显示两个高峰,在无血清条件下只有一个高峰值,BHK-21细胞在含虫、不含虫及含血清和不含血清条件下均只有一个高峰值;两虫株培养上清蛋白含量均以递增方式增加,至190小时蛋白含量牧最初2小时分别增加1.93、2.52倍,对照BHK-21细胞上清蛋白无明显变化;培养上清虫体分泌排泄抗原(E/SA)滴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上升,BHK-21对照上清呈阴性。  相似文献   

3.
本项研究,选用弓形虫强毒株(GJS)和自然弱毒株(QHO)人工感染敏感模式动物小白鼠,依次在2、3、4、7、14、21和45天剖检并进行了动态病理学和病理学比较观察。结果两种虫株所致病理变化存在明显差异:GJS株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以急性迅发性和不可逆的致死性损伤为特征。表现为组织细胞的颗粒变性、脂肪变性、水肿、充血、出血坏死和不可修复的致死性病变;QHO株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轻度或慢性损伤,最后经组织代偿性修复而恢复功能为特征。表现为组织器官轻度充血,偶有散在的非典型性坏死灶以及网状内皮细胞活化、增生、免疫活性细胞剧增,最终以组织代偿性修复和典型弓形虫非化脓性脑炎而存活。同时通过免疫活性细胞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弓形虫免疫机理的探讨。本文首次对两株毒力不同的弓形虫株引起的动态病理学和病理学比较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自Khlor和Milstein 1975年创立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后,使在体外产生抗弓形虫特异性McAc及在此基础上分离、提取抗弓形虫保护性抗原和研制弓形虫基因工程苗成为可能,据此我们将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分别与刚地弓形虫GJS珠、NT株和RH株可溶性抗原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融合,经IHA检测和克隆化后,获得了4株杂交瘤细胞。该4株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McAb经鉴定均属IeG_1亚类,4株杂交瘤细胞经连续60代传递和5~23个月冻存复苏  相似文献   

5.
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弓形虫RH株GRA6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技术从弓形虫GJS株基因组DNA中扩增GRA6基因,导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T-GFP-TOPO,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GFP标签证明质粒DNA成功转染到细胞中并得以表达,通过Western-blot分析,细胞裂解液中有一条约52 ku的条带,可被山羊抗弓形虫超免疫血清识别,大小与预测值相符。表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T-GFP-TOPO-GRA6中的GRA6基因在BHK-21细胞中获得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6.
弓形虫是寄生在细胞内的一种原虫,能够在多种具核培养细胞中生长繁殖,并具有多种多样的增殖性状。但是有关弓形虫速殖子在不同培养细胞上具体的侵入增殖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尚不十分明了,从而也就无法选择适宜繁殖的培养细胞和未能确切掌握其在培养细胞上的增殖率及其最佳增殖时机。为弄清这一问题,对弓形虫在培养细胞中生物特性作了观察。  相似文献   

7.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胞内寄生虫,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和人.目前,国内外缺乏针对预防弓形虫病的疫苗,传统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存在保护力差、弱毒返强等缺点.近年来,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刚地弓形虫免疫效果的研究着眼于构建不同基因缺失株,通过比较特定基因缺失的虫株与正常虫株在毒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技术从刚地弓形虫GJS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微线体蛋白3(MIC3)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阳性重组质粒酶切并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后进行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证明,质粒DNA成功转染到细胞中并得以表达.Western-blot分析证实,细胞裂解液及上清样品中有1条约39.2 ku的条带,可被山羊抗刚地弓形虫超免疫血清所识别,大小与预测值相符.表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IC3中的MIC3基因在BHK-21细胞中获得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9.
犬瘟热病毒昆明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只曾接种过犬瘟热弱毒疫苗但又发病的宠物犬血样中分离到1株犬瘟热病毒(CDV),命名为CDV昆明分离株(CDV-KM)。该毒株可使Vero细胞产生以细胞融合及空泡化为特征的细胞病变,病毒效价为105.8TCID50/mL或1.76×106PFU/mL,并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鸡胚成纤维细胞及MDCK细胞上增殖。微量中和试验结果发现,自制的犬抗CDV-KM株同份血清对CDV-KM株与参考毒株CDV-Onder-stepoort的中和抗体效价即半数保护量分别为1:142和1:132,显示二者未存在明显的中和表位差异。RT-PCR、RFLP和D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参照组合引物CDV-P2/P3/P4扩增,均可得到被认为指示弱毒株特征的177bp核酸片段;而H蛋白全长基因扩增产物未见能指示野生毒株特征的NdeⅠ和SspⅠ酶切位点;H蛋白基因与Onderstepoort小空斑变异株、鸡胚适应株和大空斑变异株的核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84%、98.90%和100%。表明该分离株属于疫苗基因群。  相似文献   

10.
多头带绦虫四川株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只试验犬在人工感染脑多头蚴后节片排出情况和对随机选取的50个孕卵节片内虫卵数量与大小的观察,以及用终浓度为10g/L次氯酸钠溶液,在显微镜下对虫卵孵化过程的观察,期望能为动物脑包虫病预防措施的制定以及进一步开展该虫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结果显示,2只试验犬分别在感染后的第45、50d开始排出节片且试验犬体内孕卵节片排出的持续时间分别为142d和54d,每日排节片数最高可达64片;孕卵节片内虫卵数最少约为780枚,最多约为16 035枚,平均为5 278.800±3 696.769枚,虫卵数量主要集中在2 000~6 000范围内,共占总节片数的52%;虫卵大小为(33.74±2.71)μm×(32.33±2.09)μm;虫卵的整个孵化过程大致需要4~5min,且随着孵化时间的延长虫卵原有的外形和整个胚膜结构消失,可见透明的六钩蚴。  相似文献   

11.
弓形虫是一种很成功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可感染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导致的弓形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为了研究弓形虫卤代酸脱卤酶(haloacid dehalogenase,HAD)家族中一个保守蛋白HAD2b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弓形虫Ⅰ型RH...  相似文献   

12.
研究结果表明:①用弓形虫自然弱毒株(QHO)包囊继代繁殖的速殖子和经不间断连续20次继代的速殖子10~2~10~7虫量分别感染小鼠,进行稳定性试验。前者不致死小鼠,并可持续存活30~150天以上,后者可在6~11天使小鼠全部致死,表现与RH株毒力相同。继之,将毒力变异和未变异的速殖子分别经-196℃液氮冻存4~9个月,复苏后感染小鼠,仍表现各自毒力特性。②用不同剂量的QHO株包囊(1~100个)和速殖子10~4分别腹腔感染小鼠观察虫体消长规律,二者在腹液中都可形成大量速殖子,同时在10~14天逐渐消失,通过镜检和盲传证明虫体在腹液中不复存在。继经21天左右在脑组织中形成大量包囊,终生存留。③温度敏感性和低温保存期的观察:包囊在4℃12天、-12℃和-25℃5天、56℃5分钟均不再具有感染性;速殖子4℃27天仍具有感染性;而经-196℃液氮中长期保存的包囊和速殖子都可成功地复苏,并具有各自的毒力和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RT-PCR方法从广东省分离的4株鸽新城疫病毒中扩增出F和HN基因片段,并对其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另外对该4株分离株进行了致病指数的测定。结果发现,分离株NDV/GD-1的静脉接种致病指数为1.84,脑内接种致病指数为1.287 5,鸡胚平均死亡时间为78h;NDV/GD-2的静脉接种致病指数为1.55,脑内接种致病指数为1.162 5,鸡胚平均死亡时间为138h;NDV/GD-3的静脉接种致病指数为0.44,脑内接种致病指数为1.35,鸡胚平均死亡时间为126h;NDV/GD-4的静脉接种致病指数为2.51,脑内接种致病指数为1.35,鸡胚平均死亡时间为84h;分离株NDV/GD-2属于基因Ⅱ型;NDV/GD-4属于基因Ⅶd型,与广西株Gxp40亲缘关系最近;NDV/GD-1、NDV/GD-3均属于基因Ⅵ型,与云南分离株Pigeon/China/YN亲缘关系最近;比较分离株与流行的新城疫基因Ⅶ型毒株的F全基因序列以及分离株与常用疫苗株的F、HN全基因序列,发现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较大,证实这4株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唐山株的生物学特性郑百芹陶乃生刘乃强王成李云清刘爱丽(河北省唐山市畜牧兽医工作站063004)笔者从河北省唐山市15个县区发病鸡场分离到15株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命名为TS1~TS15。为确定分离毒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鼠巨噬细胞Ana-1(吞噬细胞)和Vero细胞(非吞噬细胞)培养弓形虫RH株后虫体以及虫体和宿主细胞间的表现,采用一般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弓形虫接种后Ana-1细胞和Vero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情况,并用NO检测试剂盒检测Ana-1细胞的NO分泌量.结果显示,弓形虫能够在两种细胞上大量发育和繁殖,而且两种细胞凋亡和坏死并存,Ana-1细胞以坏死为主(坏死率为58.6%,凋亡率为12.6%),Vero细胞则以凋亡为主(坏死率为28.7%,凋亡率为56.0%).对NO的检测显示,含100 mL/L小牛血清培养的Ana-1 NO分泌浓度为0.16~0.17 μmol/mL;而感染弓形虫速殖子的Ana-1 NO分泌浓度为0.18~0.46μmol/mL,两者差异显著(P<0.05).证实,应用Ana-1和Vero细胞培养弓形虫均可获得大量虫体;弓形虫感染后吞噬细胞和非吞噬细胞的凋亡率和坏死率不同,差异极显著(P<0.01);弓形虫感染能够诱导Ana-1分泌NO.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天津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流行情况,2013年从疑似PRV病例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野毒株(R13028株),对其gC基因进行测序及分析,并研究病毒的细胞增殖特性和致病性.结果 显示,R13028株与参考毒株相比在139位至189位缺失51 bp核苷酸,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  相似文献   

17.
采用鸡胚接种和细胞培养的方法 ,从广西武鸣县某鹅场患病鹅脑、肝、脾中分离获得了 2株病毒 ;经RT PCR、HA和HI试验等研究 ,证实其为鹅副黏病毒。经测定 ,分离毒 2 3 7 F3株的ELD50 为 10 - 7.2 5/0 .1mL ,TCID50 为 10 - 6 /0 .1mL ,MDT为 38.8h ,ICPI为 2。将该分离毒 10倍稀释 ,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 ,4 0h后出现细胞病变 ,证实该分离毒为强毒株。病毒能凝集鸡、番鸭、鸽、猪、山羊、兔、豚鼠、黄鳝及人O型红细胞。 5 6℃ 10min、6 0℃ 10min、pH 4溶液处理 1h均不能使该病毒灭活 ,而 5 0mL/L氯仿处理 10min、6 0℃水浴 30min能灭活该病毒。人工感染的 11日龄雏鸡全部发病和死亡 ;感染的 10日龄雏鹅 6 0 %发病 ,发病鹅全部死亡 ;感染的 30日龄肉鸽发病率达 83.3%(5 /6 ) ,死亡率 10 0 %。对 1日龄肉鸭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维氏气单胞菌ndk基因的功能,利用自杀性质粒pRE112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缺失ndk基因,然后对野生株和缺失株的生长能力、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LD50等进行差异分析。经过PCR以及荧光定量PCR表达水平证明ndk基因缺失成功;生物学特性研究显示,缺失株的生长能力和泳动性均下降;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野生株相比差异极显著(P0.001);与野生株相比,LD50升高了5.5倍,且差异极显著(P0.001)。由此可以推测,ndk基因与维氏气单胞菌的毒力及生物被膜形成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为维氏气单胞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bronchtisvirus,IBV)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标准种,可引起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IB)。IB最早(1931)在美国发现,之后在世界各地均有此病的报道。传染性支气管炎有多种疾病类型,其中肾型传染...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从四川多个地区的猪场采集流产死胎及库蚊样本12份,采用BHK-21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出2株乙型脑炎病毒,分别命名为JEV-CZ1与JEV-YA1,PrM/C基因与疫苗株SA-14-14-2的同源性分别为90.9%与99.6%,基因分型研究显示JEV-CZ1株为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JEV-YA1株为基因Ⅲ型。分离株在BHK-21细胞中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其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分别为10-6.206 TCID50/0.025mL与10-4.943 TCID50/0.025mL。经脑内注射测得分离株对体重9~11g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9.97LD50/0.1mL和6.95LD50/0.1mL,其中JEV-CZ1株毒力较强。小鼠接种分离株3~4d后出现抽搐、肢体痉挛、异常兴奋等神经症状,5~7d后全部死亡,剖检可见脑部充血、水肿;病理切片观察可见脑内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其他器官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结果表明这2个分离株符合乙型脑炎病毒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