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然 《台声》2004,(Z1)
上次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摄影展——《台湾乡土风情猎影》失之交臂,事后曾为此惋惜不已。所幸这次将展品结集在台海出版社出版,便有了去年夏天在我办公室与谢震隆先生一次言简意深的交流。行将付梓之即再品谢君高论和作品之韵,又有所得。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浮躁的心境和多元化生存方式,使人们越来越难发现自己身边的恬美。而一般来说,高雅的艺术都有比较精粹的形式,恰恰是这种形式阻隔了大众的审美。谢震隆先生成功地突破了这种阻隔,用独特的光影语言,把一般人性的平静与幽雅,随着渐行渐远的历史呈现出来。他的作品从一个高度存在出发…  相似文献   

2.
安然 《台声》2004,(1):46-48
上次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摄影展——《台湾乡风情猎影》失之交臂,事后曾为此惋惜不已。所幸这将展品结集在台海出版社出版,便有了去年夏天在办公室与谢震隆先生一次言简意深的交流。行将付之即再品谢君高论和作品之韵,又有所得。  相似文献   

3.
彭京玉  王雪娇 《台声》2001,(9):44-45
“一位农夫赤着脚扛着犁锄,与他的黄牛伙伴下田,拉着牛的绳索,长度占了画面的二分之一,成为视觉重心;一个年纪约两岁的小男孩,手提青蛙,像将军领兵似地带着一群鸭子漫步,你几乎可以听见鸭子的呱呱叫声。” 这不是小说,更不是电影,而是一幅幅生动的照片。 2001年6月26日至7月1日,“台湾乡土风情猎影”——谢震隆摄影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是台湾摄影家在北京举办的第一个影展,117幅参展照片均为上世纪60年代台湾乡村和台湾兰屿岛高山族雅美族群的真实生活写照。通过影展,人们不仅了解了台湾,更了解了他——谢震隆,一个…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4,(4)
<正>3月21日至25日,由北京市台联主办、台湾摄影家协会协办、北京台湾会馆承办的"乡情、亲情共筑中国梦——谢震隆台湾乡情猎影展"在北京台湾会馆举办。21日举行了猎影展开幕式,台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台联会长苏辉,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台盟北京市委主委蔡国雄,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王兰栋、中影集团副总经理刘小恒、《大众摄影》杂志主编徐艳娟,及市台办、市台联、台盟市委、中影集团、中国摄影家协会有关领导,谢震隆夫妇等出席开幕式。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王兰栋致辞,市台联副会长郑大主持开幕式。谢震隆向台湾会馆赠送了其代表作《养鸭人家的小孩》,苏辉代表台湾会馆向谢振隆颁发了证书。  相似文献   

5.
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乡土诗歌虽然遭受日本殖民文化的残酷摧残与战后西方文化思潮的猛烈冲击,但它仍在顽强生长。这除了其外部的生存条件和自身的内部因素外,还与其扎根现实生活沃土,执着地汲取台湾民间蕴含的闽南风情有密切的关系。考察台湾乡土诗歌对闽南风情的汲取与弘扬,探讨产生这种文学现象的内外诸因素,对我们深入研究台湾乡土诗歌,显然是有意义的。台湾乡土诗歌对闽南风情的汲取与弘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取用闽南方言音律。台湾乡土诗人注意汲取活在民众口头的闽南方言和闽南语歌谣及俚谚入诗,以闽南方言独特的音律来加强作品的地方色彩。(一)适应乡土诗的乐感需求,表现诗作的乡土音乐美。台湾乡土诗歌具有与其他流派诗歌不同的属性,即特别重视对民俗歌谣音乐的挖掘与表现。由于台湾民间的歌谣唱词大多为  相似文献   

6.
沐泽 《台声》2008,(1):55-60
过去数十年间,台湾历经快速的经济发展,但台湾东部海岸因中央山脉与海岸山脉的双重阻隔。而避过了人为的开发仍保持着其自然的景观,因而素有“台湾最后一块净土”之称。东临浩瀚的太平洋,西靠雄伟的中央山脉,绵延145公里的海岸山脉和长达380公里的海岸线顺着东台湾岛美丽的轮廓蜿蜒,延伸至深不可测的太平洋。沿着这蔚蓝海岸寻找,断涯临海,奇岩耸立,浪花皎白,在碧海蓝天中蕴含着特有的纯朴风情。  相似文献   

7.
海峡两岸文博界的人们,大都熟知一位盛誉海内外的老人,即古书画鉴定大师、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徐邦达。五年前,徐邦达应台湾新生代基金会董事长李涛先生的邀请访问台北,成为大陆文博界首次访台之人。台北月余之行,徐老无心游览异地风情,无暇光顾繁华闹市,全部时间都用在考察与鉴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古字画藏品和广泛会见台湾文博界人士及商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6,(12)
正6月4日,"台湾南鲲鯓代天府文化摄影特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30位台湾摄影家的90多幅作品参展,反映了台湾形式多样的宗教仪式、祭祀仪典、民俗活动和人文风情。大牌楼、灵霄宝殿、黄金玉旨牌、拜亭、轿式屋顶,以及庙会上的舞龙、八家将,躜轿脚祈福、进香,通过一幅幅照片,人们不仅欣赏到南鲲鯓代天府宏伟、古色古香的庙宇建筑,还了解到台湾传统进香的民俗文化。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曾于去年访问南鲲鯓代天府,"当时触动我心的是这个地方的文化火种一直在燃烧",王离湘在致辞时表示,南鲲鯓代天府传承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台湾摄影家创作的摄影作品展现了美,充满视  相似文献   

9.
4月的上海,杨柳吐绿,鲜花绽放,到处春意盎然。4月18日,台湾著名画家周荣源的“宝岛风情”画展,在中国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豫园拉开序幕,展出的水墨和水彩作品近百幅,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祖国宝岛的自然风光、民俗民风、人文景观、都市生活和乡镇习俗等风情,让前来观赏画展的上海民众,仿佛走进了祖国宝岛台湾……  相似文献   

10.
尚道 《台声》2006,(10):48-52
浅浅的台湾海峡,阻隔不断两岸人民的情恋,在大陆生活着许许多多从台湾远嫁到大陆的台湾女性,在大陆她们被爱称为“台湾媳妇”。从台北嫁到大陆的连凰岑就是其中之一,每一份跨越海峡的爱恋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那连凰岑的故事又是什么那?那就跟着记者一起感受连凰岑所讲述的那些故事和故事中的酸、甜、苦、辣。连凰岑告诉记者,她和许多嫁到大陆来的“台湾媳妇”一样,和先生的相遇是在她来大陆参加学术交流会的途中。那是在1998年刚刚结束在西安的学术会议,准备独自到昆明去旅行。在从西安开往昆明的火车上遇见了后来成为他先生的肖雷。台湾的…  相似文献   

11.
李铭 《台声》2001,(12)
第一幕第一次听说“台联”,是因为自己主持的北京电视台《梦里情怀》电视栏目,当我在台湾采访著名歌手文章时听到的。犹记得那是1992年的事,当时文章提到在北京得了一个奖,因有事不能亲自来北京,所以请全国台联的焦万曼大姐代为领奖。第二幕曾有朋友想在北京办一个“中华宝岛风情园”的绿色公园,将台湾知名的名胜古迹微缩在园中,让来北京旅游的中外游客也能顺便感受一下台湾风情。由于创意很好,我也积极配合奔波,但创办中困难重重;当时为了促进这件事的顺利完成,我经常往来于两岸之间,并促成了蒋纬国先生出任“中华宝岛风情…  相似文献   

12.
近日,记者在“爱我中华”中国画油画大展组委会办公室见到了专程从台湾赶来、参加作品评审的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蔡建郎先生。蔡先生正在和天津炎黄艺术馆的几位专家一起对参赛的作品进行认真的评审。蔡先生风趣而健谈。他对作品的评价几乎一语中的,足见他素养甚高,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一位专业的书画家,孰不知这位两岸文化交流的“大使”原本也是位出色的“企业家”。 天性中对文化艺术的热爱 改变了他人生的道路   蔡建郎先生祖籍福建晋江,祖上六代移居台湾。 1954年,蔡先生出生于台湾彰化县,从小家境贫寒。但父亲对民俗文…  相似文献   

13.
张方远 《台声》2022,(22):108-109
<正>6月20日,大陆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因病逝世于北京,把“一条大河波浪宽”“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等脍炙人口的作品留给了他所挚爱的土地和人民。消息传到台湾,媒体也有做报道,也让笔者忆起他那首《我的祖国》在台湾政治夹缝中被传唱的过往并带着兴趣去寻找乔先生与台湾社会的一些联结。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台湾     
最近有机会走进台湾,走进台北、台中和高雄,我们漫步莺歌老街,领略苗栗风情,感受法蓝瓷魅力……以一种文化的视角、文化的情怀去看台湾。在那里,那些随处可见多出了许多横竖撇捺的繁体字,以及人们的传统饮食习惯、建筑理念与风格,无不蕴含着与大陆一脉相承的文化内涵。短短几天,我们由北到南一路走来,沉浸在具有浓厚中华传统气质的台岛地域文化中,是一次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旅。老旧街景文化——台北艋剥皮寮城市承载着一个地方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涛畸》是台湾第一部诗钟总集,所录作品题材多样,内容庞杂,既有对文人心态及淫逸生活的记述,也有对科考定制及相关风习的载录;既有对官场规则及腐败风气的摹写,也有对历史风物及社会风情的体察等等。从单个作品来看,《涛畸》所描绘的也许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雕栏一画础”;但从整部钟集看来,它所反映的却是清末台湾宏大而壮阔的历史图景,堪称“涛史”。  相似文献   

16.
何标 《台声》2003,(1):17-17
《台声》作为沟通两岸的综合性刊物,20年来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仅以我撰写的有关两岸文学方面的作品来说,就发表过十几篇。记得最早一篇是1984年第5期刊载的《鲁迅先生与台湾青年张我军》,这篇文章首次公布了76年前台湾青年张我军登门拜访鲁迅先生的经过以及在交谈中鲁迅对台湾青年的高度评价;并附有张我军赠给鲁迅4份《台湾民报》原件的照片,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样难得的资料,出现在我写的《喜迎<乱都之恋>归来》、《6O年前北京———台湾一座“桥”:读<少年台湾>创刊号》,《张我军与“新野…  相似文献   

17.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 ,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句。但是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为了立意和行文的需要 ,其形式还是可以活用的。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中 ,就恰如其分地对成语进行了活用。这些活用后的成语 ,增加了作品的哲理性、幽默感和语言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彬  刘亚亚 《台声》2006,(9):48-49
王克璋先生1957年出生于台北市,毕业于台湾科技大学化纤系,1983年担任台湾瑞毓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工程师,1987年担任台湾聚隆纤维股份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1996年担任济南聚大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1999年担任济南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2000年担任济南大自然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先生的父亲是台湾老兵,受父亲的影响,1989年陪父亲来大陆探亲之后,就决定在大陆开创自己的事业。见到王克璋先生的时候是在他的厂区里,炎热的天气让每个人心里都有些浮躁。而王克璋先生的热情,儒雅给我们带来了一丝夏日里的清爽。在会客室里,当我们表明采访意图…  相似文献   

19.
香港问题是按照邓小平先生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的。从香港回归前夕开始,人们就在议论“一国两制”和台湾命运。香港顺利回归以后,一切运作良好,人们的议论就更多了。他们在问:“一国两制”既然有适合于香港的“香港模式”,是不是也会有适合台湾的“台湾模式”呢?台湾当局说,香港是香港,台湾不是香港,“一国两制”不适用于台湾,台湾绝不接受“一国两制”。这一类话,说了又说,真不知已说了多少遍了。为什么会这样?大概是香港实行的“一国两制”已严重构成对台湾的“压力”和“威胁”了。那么,“一国两制”究竟适不适用…  相似文献   

20.
台湾女画家吴和珍系北京新华书画院特聘画家,1982年就读于台湾“国立艺龙学院”美术系,1995年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随著名画家景玉书教授研习油画,并获硕士学位。先后在台北“首都艺术中心”举办“大陆记游”个人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台湾文化风情画展”,获得海峡两岸观众和同行的好评,被誉为具有文化意识的优秀艺术家。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曾给予其作品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