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面对诉讼案件的逐年增加,仅有24名员额法官的基层法院,如何破解"案多人少"难题?如何让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审判,提升审判质效?梧州市万秀区人民法院创新探索"智慧法院"内核建设,将信息技术与审判工作深度融合,打造"法院-基层"对接互通的"网络法庭",开辟了诉讼便民利民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确立了受理反垄断民事诉讼案件不需要以行政执法程序前置为条件,但随之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在"跟进诉讼"中,行政机关处理决定的法律效力如何?二是在"单独诉讼"中,如何协调法院与反垄断执法机构对同一案件的立场?应在"跟进诉讼"中秉承"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将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生效的调查结论和行政决定视为"初步证据",如当事人提出适当的反证,法院可以推翻行政机关的决定;在"单独诉讼"中应允许反垄断执法机构直接参与法院的审理程序,并设置法院受理反垄断民事案件后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查询等辅助制度予以协调。  相似文献   

3.
现行刑诉法执行过程中,司法和执法部门过多关注怎么能够让犯罪分子服法或者如何提起诉讼,但是百姓关注的是如何让诉讼过程公正,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要把这两个矛盾解决好,需要在修法过程中充分听取方方面面意见,除立法、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外,还要关注一些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修正  相似文献   

4.
原则抑或例外--论行政诉讼(不)停止执行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行政诉讼中,应以诉讼停止执行为原则,还是诉讼不停止执行为原则,是行政法上一个争论已久话题.但现代行政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立法表明,两者的原则--例外之争已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其重心都已向"法院停止执行程序"转变.  相似文献   

5.
正借助网络技术拓展司法公开便民,已成为一种趋势。时下最具人气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也成为法院推动执行工作公开便民的新尝试。2月27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国中级法院层面,率先启用了"执行事务中心网上辅助系统"。作为法院运用新媒体手段推进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的又一形式,系统通过线上咨询、预约和查询等方式,实现线下诉讼案件执行的推进,为社会公众带来法院执行工作新体验。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法制》2014,(25):67-67
我在北京开了一家店,客户遍布各个省市,有些客户拖欠款项,怎么协商也不能解决,无奈我只能选择诉讼。为了节省诉讼成本,我想所有因合同产生的纠纷都能在北京的法院审理。请问在合同中该怎么约定?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起精心策划、通过法院诉讼手段骗取巨额工程款的案件这是一起人大顶住压力监督7年之久的典型案件这是一起值得司法人员认真剖析、深思、对照检查的案件现年43岁的王军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锒铛入狱。几年前,他利用自己的亲属,通过法院诉讼手段,骗取工程单位的巨款。然而,他的如意美梦,最终被人大监督这把坚韧利剑击得粉碎。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非诉行政执行制度是为了解决行政机关的执行权而设置的,法院通过对行政机关行政决定的审查、规范并监督行政权。而在运行中,这一制度却带来了理论和实践的诸多弊端。美国的执行诉讼制度有着和我国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相似的适用前提,但不同的制度设计,使其与我国的非诉行政执行制度形成了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9)
正近一段时间,台湾电信诈骗嫌疑犯被肯尼亚遣返大陆一事引发两岸广泛关注。那么明明肯尼亚法院都宣判"无罪"的台湾人,为什么要被押回大陆?事件的来龙去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非曲直又如何呢?其实很多台湾同胞的愤怒源自于对事情的经过不够清楚。  相似文献   

10.
正1月10日13点30分,已过了中午下班时间,南宁市兴宁区法院立案庭的法官黄莉却还站在诉讼服务大厅立案窗口前。一位从贵州赶来的残疾当事人谭中坐在轮椅里,递上了一份交通责任认定书,要求法院让肇事者赔偿他的经济损失。黄法官接过材料后,耐心地帮助他写好起诉书、填好诉讼费免交申请书,半个小时后当场受理了谭中的立案申请。"出了车祸,多个部门奔波一年多,没想到来法院立案打官司却那么便捷,法官态度那么好!"当值班法警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谭中走出诉讼服务大厅时,他的热泪打湿了手中的受理通知书。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与法制》2014,(35):69-69
编辑同志:李某和宋某因买卖合同的问题产生了纠纷,双方争执不下,宋某遂将李某告上了法院。宋某担心后期执行困难,自己的钱拿不回来,于是向法院提出了诉讼保全申请,要求对李某的一批赁物进行保全。法院接受了宋某的申请,对该批贷物采取了保全措施。李某得知后向法院提出异议、声称那批货物不只是自己的,还包括第三人张某的,是自己和宋某发生纠纷,法院不能查封这批货物。  相似文献   

12.
<正>法院在很多人心目中就是钢筋水泥层层浇筑的威严范儿。此行,我们看到法院另外的样子——和云南的"民族元素"从外而内融合,透出温暖的感觉。楚雄彝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是浓浓的"彝族风"。从诉讼服务中心到每一层办公楼道,墙面上都贴着同时标注了汉语、彝语的法治宣传语。诉讼服务中心加设了休息区,采用的是彝族风情浓郁的质朴木桌木椅,装饰以彝族刺绣和彝家人喜爱的红、黄、黑三色图案;诉讼服务中心使用  相似文献   

13.
<正>4月初到5月下旬,随着一系列改革方案、实施办法接踵推出,全国10个省份50个法院正式启动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由此点燃司法改革的又一关键议题。人民陪审员制度因何改革?如何改革?改革能否成功?诸如此类的追问,不仅仅是法律界、司法界的思考重心,也是事关司法民主和公正的社会关切。中国式陪审困境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案件审判的一项基本诉讼制度,陪审制度,被誉为"现代司法制度的根基"。  相似文献   

14.
本来是一场条理十分清晰的股权骗局,贾秉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拿着法院的执行回转书却要不回本属于自己的股权,但他更想不到的是骗子没被绳之以法,自己却锒铛入狱。  相似文献   

15.
经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批准,2017年8月18日,全球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揭牌,这一历史性时刻被写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事记",评为改革开放40年40个"第一",被誉为世界司法史上的里程碑. 作为互联网审理机制变革的"先行者",杭州互联网法院积极推动科技与司法的融合,打造在线司法服务样本,实现审判方式的革命性变革.率先制定一套标准化、结构化的网上诉讼规则体系,实现诉讼流程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首创"异步审理模式",在哈佛大学召开的"在线法院与司法的未来"国际研讨会上被重点推荐;创建首个大数据深度运用电子送达平台,大大提升电子送法适用率;先后上线全国首个电子证据平台和全国首个司法区块链平台,有效解决了电子数据取证、存证难题;创立疫情期间"在家在线"审理模式,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吸收推广.坚持以裁判树规则、促治理,全面对接互联网产业样态,积极营造公平正义的互联网法治环境,审理了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典型案例,为互联网空间治理植入法治"芯片".  相似文献   

16.
<正>一边是物业公司的入不敷出。一边是业主对物业服务的不满,物管与业主之间的矛盾,似乎是永远的痛。物管究竟能否履行好职责,"管"好小区,不成"勿管"?而业主又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一位基层法官给出了答案。物业管理纠纷是最为常见的集团诉讼案子之一。物管往往就是起诉业主不交物管费,而业主们的反映几乎一致:故意不交物管费,只是为了让物管重视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业主大致可以分为两派,配合法院工作,愿意与物管好好协商的,属于温和派  相似文献   

17.
报载,某法院经济庭受理一起经济纠纷案,用传票传某厂长到庭,该厂长问来人:"你们庭长是什么级别?"答曰:"正科级"。厂长大感委屈:"我也是正科级,你们有什么权力来传我?有事,下个请柬还差不多。"此事反映到一县委副书记那里,书记即打电话给庭长"指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不能动不动就用传票嘛,建议将传票改为请柬。传票能改为请柬吗?笔者不敢苟同。传票足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用以传唤诉讼当事人到指定地点接受调查、审理和宣判所用的法定票证,传票一经签发送达,即具有法定约束力,被传唤人须按指定  相似文献   

18.
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为深化司法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日前,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海法院将着力打造以"天平工程"建设为基本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引领,集审判流程公开平台、裁判文书公开平台、执行信息公开平台、12368诉讼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新闻发布平台、监督联络信息平台等七大平台为一体,法院与公众互动交流的司法公开平台体系。科技支捧,审判流程全方位公开据介绍,近年来,上海法院高度重视司法公开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了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全程化、庭审网络直播常态化、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常规化、公众查阅诉讼档案网络化、审判白皮书发布系列化和  相似文献   

19.
正"法院的执行工作给人感觉很神秘,观看了这次执行听证网络直播,不仅增加了我们老百姓对法院执行工作的了解,而且也有利于让广大网民来监督法院的执行工作,这是实实在在的司法公开。"一名网友对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全年执行收案量和结案数均位居全市法院第一的浦东法院执行局,在完成  相似文献   

20.
案例:曾某因生意需要资金周转分别向李某、余某借款20万元,后因生意失败,无法偿还二人债务。债务到期后,李某、余某分别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诉讼生效后,曾某还是未能还钱,两人又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未能发现曾某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于是法院终结了本次执行。在终结执行后,李某偶然发现张某欠曾某20万元货款,于是李某以张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