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软件本身的特点,以数量作为认定以软件为对象的侵犯著作权罪的标准.可能与其他标准之间发生冲突,并且有可能造成罪刑不相适应的情况。制作软件的“外挂”牟利的行为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著作权罪,具体构成何种犯罪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犯罪,我国侵犯著作权犯罪的行业领域集中,行为狡猾隐蔽,犯罪主体的智能化、组织化程度高,具有其显著的特点。面对当前侵犯著作权犯罪的严峻形势及其造成的巨大社会危害,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侦查对策,有效打击侵犯著作权犯罪。  相似文献   

3.
云盘技术在获取资源、共享资源方面给用户提供了巨大便利,且其效率远超传统的资源共享模式,已得到广泛应用。音像制品具有普及性和涉及领域的广泛性等特点。由于云盘技术和音像制品类知识产权的特点、用户的网络版权保护意识弱、网络侵权监督管理难等多种原因,利用云盘技术侵犯著作权的发案较为突出。因此,应与网络云盘运营商协作,及时确定违法犯罪事实;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资金账户,调查其资金流向;调查犯罪嫌疑人的社交平台账户及上网记录;对网络云盘运营商进行调查,对其进行责任认定;询问相关知情者,收集其他相关证据等强化侦查取证工作。同时,应完善避风港原则,加强惩治力度;与网络云盘运营商配合,加强对云盘用户的监管;全方位严格限制盗版资源的流向;建立专门长效的管控部门和人员;通过网络舆情宣传提高网民的版权意识等方面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4.
侵犯著作权犯罪在现代社会日趋严重,近年不少国内学者提出利用设置资格刑的方式来遏制这类犯罪。通过借助交叉学科的研究视野,基于SWOT分析方法对侵犯著作权犯罪设置资格刑的SWOT因素和SWOT矩阵进行了分析,认为设置资格刑并非一项简单工作,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具体策略出发进行设置。  相似文献   

5.
著作权侵权向著作权犯罪的转化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种转化的顺利与否对于著作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明确著作权侵权和著作权犯罪的界限,对于是否发生著作权侵权向著作权犯罪转化具有直接的提示性作用。著作权犯罪在实践中容易和非法经营犯罪相混淆。民事程序、行政程序中应明确发现著作权犯罪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6.
著作权保护体系必须顺应网络时代下利益平衡的要求做出必要的调整与变革,以求既维护著作权人的各项合法权益,又良好地维系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著作权的司法保护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近年来随着侵犯著作权案件的不断变化,对该类犯罪的法律适用出现了一定的冲突和问题。为此,文章以一个具体案件的审查批捕为出发点,对当前办理侵犯著作权案件的基本做法、实践问题进行了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8.
小议侵犯著作权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对侵犯著作权罪的规定与著作权法存在不协调与不衔接之处,要完善立法,可以将原有的叙明罪状修改为空白罪状,充分利用空白罪状之利,并且将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参照依据限定为著作权法,以减少空白罪状之弊。  相似文献   

9.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的归责原则问题是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中一个重要问题。对于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应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对于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应采取过错责任原则。《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对这个问题的规定有许多进步,但还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法律的生命在于适用,在于实效,如果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以贯彻实施,即便最完备的法律也等于废纸一张。我国刑法对著作权犯罪作了较为详备的规定,然而在现实中实施效果并不理想,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著作权刑法保护意识的薄弱。法律意识既是法需要向法创制过渡的中介,也是法规范向法关系转变的桥梁,法律意识具有构建和运行法制的功能。著作权刑法保护意识匮乏成为著作权刑事法律制度向著作权刑事法律关系运行中的滞阻因素。加强著作权刑法保护意识,对提高著作权刑事法律制度的实效,抑制著作权犯罪的泛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编辑过程是对书稿从内容到形式最全面、最细致的一次把关。在这一过程中,编辑要尊重作者的署名权,制止不当署名行为的发生;慎用修改权,把握好文责自负与编辑把关的尺度;尊重作者的学术观点和行文风格,确保作品的完整性;保证著作权人获得报酬权,将维权意识贯穿于编辑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法律责任制度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将计算机软件的侵权界限延伸到最终用户 ,引起了广泛关注。从各国立法例来看 ,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的法律责任问题尚无同一规则 ,一般而言 ,各国著作权法不认为个人用户非商业使用未经授权软件构成侵权。我国应立足国情 ,依据最终用户的类型 ,规定不同的法律责任 ,同时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去评价和解释新软件条例 ,使其在制度取向上更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武松打虎图”版权纠纷一案为线索,借鉴国外相关立法,探讨了版权与商标权的冲突中版权人与商标权人权利转让中权利变化以及由于转让所带来的对双方权利人权利的限制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日益昌盛,银行卡已经成为消费、交易和贷款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银行卡犯罪案件的上升速度惊人,由于银行卡犯罪的高科技性、跨国性和隐蔽性,其社会危害性是传统型财产犯罪无法比拟的,研究银行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控制对策对构建我国的和谐社会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浅论编辑的版权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著作权法》以法定形式明确了著作权的归属,同时也明确了出版单位的权利,作为出版业主体的编辑,必须认真研读著作权法,提高版权意识,从而有效地保护出版社、作者、读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论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是著作权侵权行为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一个核心问题。我国《著作权法》未明确规定归责原则,学界也对著作权侵权责任、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以及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等问题纠缠不清。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研究首先要建立在对侵权行为的正确界定上,这就离不开对著作权侵权之财产与精神两方面损害赔偿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7.
刍议会计电算化犯罪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信息处理中的广泛运用,会计电算化犯罪现象有所凸现。应当充分分析会计电算化犯罪的手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遏制对策。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传销犯罪是传销犯罪在网络时代的变化,虽然和传统传销犯罪在本质上相同,但呈现出智能化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等异于传统传销犯罪的鲜明特点,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更大,并给该类案件的侦查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在针对网络传销犯罪特点采取侦查措施予以打击的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网络传销犯罪防范机制,消除网络传销犯罪萌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遗弃罪刍议     
我国 1979年刑法将遗弃罪规定为侵犯婚姻、家庭的犯罪 ,据此规定 ,我国刑法学界均认为遗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在家庭中的受抚养的权利。 1997年刑法修订以后 ,遗弃罪已经归类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 ,而众多学者仍然认为该罪是侵犯婚姻、家庭的犯罪。应从本质上进行理解遗弃罪的本质是对生命、健康的侵犯 ,这样才有利于我们解决司法实践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减少由于法律理解不当即带来的司法上的困惑。  相似文献   

20.
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侵犯著作权罪以营利为目的、复制发行、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要件在网络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这些要件的认定与一般的侵犯著作权罪的认定相比而言较为疑难.司法实践中对这些要件的准确认定应结合其在网络背景下的具体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