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绕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跨境惠民政策措施,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研究以香港青年跨境购房为切入点,分析影响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安居的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和福利措施提高了香港青年进入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意愿,但由于行政管理系统在基层缺乏衔接机制和配套公共服务,香港青年难以融入内地生活;亲朋、同乡、校友等社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式制度的缺失,为香港青年在大湾区的跨境生活提供支持与援助;拥有良好经济条件和内地社会关系的香港青年更容易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安居。研究认为目前跨境惠民政策主要在“进入”环节着力,而对“适应”环节关注不足,形成了“经济机会驱动、社会网络支援”的迁移模式,对社会阶层较低的香港青年群体产生“挤出”效应。为了吸纳更广泛的香港青年,研究建议,应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方面完善政策支持系统,弥补政策短板。  相似文献   

2.
最近,香港“高登”(以下简称高登)网站创造了一个新词:“胶”,该词有调侃、戏弄、污蔑之意,例如,“胶力”“胶问题”“假胶”“烦胶”“真心胶”“实心胶”“黑心胶”“胶人”,等等。高登网对“胶”的鞭挞、讪笑、轻蔑,说穿了,其实是对“延后的青年过渡现象”和“青年在劳动市场被边缘化现象”的反应和反挫。新资本主义文化下,香港青年劳工在弹性、胶化和碎片化的工作场域中工作,时刻感到“谁需要我”的迷惑和焦虑,以及感受到来自工作中的冷漠与恐惧。高登网中的“胶”,就是大家不敢面对却一定要应对的新资本主义文化的渊薮,集中反映的却是青年劳工的生存本质。  相似文献   

3.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肩负着推动国家“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的使命。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社会感受和内地融合三大维度,尝试建构针对香港青年“感受—认知—行为”的研究模型,为解决香港青年激进行动问题,引导香港青年价值观提供有益参考。研究发现,内地及主观社会阶层为中上阶层的香港青年社会心态更正面,也更愿意融入内地,正面的社会感受有助于促进香港青年的社会态度和融入内地的行为,对中上阶层的负面感受进行有效引导也可促成其改变态度而融入内地。最后,对国家政策的正面认知能提升香港青年融入内地的可能性。香港青年会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及对国家政策的效果进行综合考量,进而做出是否融入或者深度融入内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课题说明:本课题是根据海南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青林同志的要求进行研究的,目的是在“九七”香港回归之际,探讨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强琼港经济联系,促进海南的改革开放和开发建设。这是一个新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的对策意见仅仅是初步思考,供进一步研究参考。199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的日子。根据《基本法》,香港回归后仍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这就意味着:1、香港仍将实行自由港政策,这对外资及外商按照市场机制的引导来港投资、经营所具有的吸引力不会减弱;2、香…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城市中的“年轻人为什么要买房”以及“怎样买房”这两大问题,通过实证研究,从“谁在买房”、“谁会买房”、“怎么买得起房”、“买的什么样的房”以及“购房给年轻人带来什么”这五个方面,对城市青年的购房行为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从“城市”这一视角出发,揭示了大多数年轻人“买不起房”但“不能不买房”的主要原因,缘于社会制度的刚性设置.  相似文献   

6.
西部,21世纪中国的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的放矢地研究一些青年与西部大开发的问题,通过作者的眼光,以宏观的视角和微观的角度来审视这一中国在迈入21世纪之际的重大战略选择,以期对西部的未来发展、对青年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我们举办“我看西部大开发”征文活动的初衷。在本期的“征文专栏”里,我们将有关“东部青年、中部青年、西部青年看西部大开发的话题”集中起来,以节选的方式,将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奉献给心系西部开发的每一位读者。  相似文献   

7.
从跨世纪角度看香港青年与青年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期推出的“港澳台之页”栏目中,分别刊载了“从跨世纪角度看香港青年与青年政策”、“港澳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初探”两篇文章。众所周知,香港已于97年回归中国,而澳门同胞也将于今年回到祖国人民的怀抱。为了加深对两地青年的了解,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魏雁滨博士在他的文章中,为我们展示了处于世纪之交的香港青年所具有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香港青年政策的启示。身处广州暨南大学的李世云老师,经过数年的探讨,也对来自港澳学生的特点以及教育管理方面的对策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及闸述。  相似文献   

8.
资讯     
动态▲三个关键点激活基层团组织当前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归结起来就是:Who——谁来创新、谁来作为;Where——在何处寻找创新点;What——创新干什么。安徽团组织正是抓住这关键的3个“W”,着眼于服务解决“三农”问题、服务农村工作大局、服务农村青年增收  相似文献   

9.
香港青年药物滥用与社会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巍 《青年探索》2006,29(1):16-21
药物滥用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早在上一世纪五十年代末,香港便将药物滥用视为“一项最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并在1959年和1974年发表毒品问题白皮书决心根除药物滥用问题。[1]尽管成绩不小,但药物滥用问题、尤其是青年药物滥用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根治。近年来,中国内地青年药物滥用问题呈增长趋势。本文将在回顾香港青年药物滥用现象及其政策的基础上,探讨其原因及应有的社会政策取向,以期对我们制止青年药物滥用及其政策制定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上海机关动态》2005,(11):27-27
青年工作是我们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执政党,谁拥有了青年,谁就拥有了未来。当前,团的工作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来保持和增强共青团组织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为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服务,这是团的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摆在各级团组织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1.
1997年7月1日,香港将回归祖国。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彻底洗刷上世纪中叶以来一百多年的一段民族耻辱,标志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重大事件。为了了解这一事件对内地和港澳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我们在内地和港澳部分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进行了座谈。我们发现:香港回归,增强了青年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 一、关心祖国统一,关心香港发展 历史进入九七年,青年学生谈论着香港,关心着香港,“香港回归”是青年学生共同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杨长征:我以为,适合《中国青年研究》的“好文章”,起码应做到:“真问题,新问题,从现象入手,依学理分析”这16个字。“真问题”,指的是真正的“青年问题”,是注定要发生在青年年龄段上或青年群体中的特有的问题;否则即是“假青年问题”、甚至“伪青年问题”。准确把握青年研究中的“真问题”,需要长期的经验与学识的积累,决非投机取巧、“拍脑袋”所能得。“新问题”,是说在青年中新出现的问题,或是仍具长久生命力的问题。能否发现“新问题”,取决于对青年是否具有足够的了解与洞察,以及与时俱进的眼光。“从现象入手”,即…  相似文献   

13.
赵锋  王友琛 《创造》2023,(2):49-51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亲切关怀青年的成长成才,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对青年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对青年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和批示,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新时代重大问题。习近平青年观涵盖了青年认知观、青年成才观、青年教育观、青年工作观等内容,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习近平青年观为指导并结合青年特点和时代要求来开展。  相似文献   

14.
有的放矢地研究一些青年与西部大开发的问题,通过作者的眼光,以宏观的视角和微观的角度来审视这一中国在迈入21世纪之际的重大战略选择,以期对西部的未来发展、对青年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我们举办“我看西部大开发”征文活动的初衷。在本期的“征文专栏”里,我们将有关“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国外对贫困地区开发和新世纪西部大开发”的话题集中起来,以节选的方式,将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奉献给心系西部开发的每一位读者。  相似文献   

15.
在青年工作中,青年就业培训变得愈来愈重要,在我们思考“政府为何推行青年就业培训计划”的同时,“政府是如何推行青年就业培训计划”这一类问题却鲜有人提及。“政府如何推行青年就业培训计划”是一组问题而非一个问题,因为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一连串具体而又互相牵连的问题,其中不但牵涉到“工作”的意义、工种、社会结构、全球就业环境等宏观层面的变迁,而且也涉及到香港政府应以何种措施、推行哪种角度的青年职业训练计划,以及这些措施正在塑造怎样的青年劳工。  相似文献   

16.
论天柱山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旅游业的构成包括旅游者、旅游景点和旅游中介组织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中,旅游者是主体、旅游景点是客体、旅游中介组织。因此,对天柱山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就是要研究并解决“谁来玩”、“玩什么”和“怎么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发展既为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带来黄金机遇,也为全球青年人才竞争带来严峻挑战。如何培养具有数字经济领导力、数字化业务能力和数字化治理能力的青年人才,成为亟待探讨的重要议题。本文提出数字经济背景下青年人才培养的“三维驱动”模式,分别是政府“战略引导+政策支持”模式、高校“知识供给体系建设+产教融合”模式、企业“‘一把手’引领+需求导向”模式。针对“三维驱动”模式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即把牢青年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加强数字经济对青年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推进青年人才投入优先保障机制、打造高水平青年人才培养平台。  相似文献   

18.
香港青年运动近年来有局部极端化和泛政治化倾向。香港非法"占中"事件对香港政治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要消除非法政治事件对香港的影响,关键是要处理当前香港青年的发展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方式和路径的不断创新来增强香港青年的身份认同。香港的人心回归以及香港青年一代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是香港回归内地母体的关键所在,这是一个长期、繁杂、系统的工程,所以我们需要在指导方针上坚持"统筹兼顾、创新交流"的指导方针,完善协调机制、创新方式方法、重视对港研究;在战略的顶层设计中坚持增强器物粘性、强化制度刚性、凝聚价值共性;在具体实践中要坚持抓住重点、突出实体、深耕项目、引导舆论、重塑史观。只有创新内地与香港青年交流模式、不断增强他们国家认同,不仅关乎"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实践能否成功,更关乎未来香港社会稳定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田飞龙 《青年探索》2022,(4):101-112
香港青年社会运动中存在的激进因素,是由香港独特的历史、境外势力插手以及香港青年教育背景决定的。香港青年社会运动的极端化暴露了香港青年在国家认同方面的薄弱状况及香港国民教育的缺失。香港国安法是中央依法展开拨乱反正的关键一步,开启了“一国两制”制度丰富发展的新时代序幕。在香港国安法实施背景下,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仍存在挑战,香港教育异化及其对香港青年价值观塑造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征,揭示出香港教育范畴的治理整顿迫在眉睫。香港国安法和新选举法为“爱国者治港”与香港拨乱反正提供了法治前提和操作思路,为解决香港青年国家认同难题获得前所未有的契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规范性重构,需要智慧、定力和正确有效的工作方法,对香港青年政治心智的再教育和有效引导,是新时代下“一国两制”不可回避的重要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20.
“嗑CP”作为一种时兴的、以追求快乐为目的的粉丝文化实践,其所涉及的情感空间的生成及营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反映了青年粉丝群体对于亲密关系、社会秩序的理解与解读,以及情感在特殊场域中的生成性与创造性等特点。本文试图从对情动理论的启发性理解出发,探讨青年女粉丝在“嗑CP”这一过程中如何通过情感共鸣、主客体互换来主动地创造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她们如何以此为契机探索和想象社会规范外的亲密关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