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童俊 《人事天地》2016,(8):25-27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工作部署,笔者于2016年5月先后3次带队到南宁市高级技工学校及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对口帮扶的南宁市马山县10个贫困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助推贫困户精准脱贫调研,以“解剖麻雀”方式再次进村入户,了解贫困村、贫困户在脱贫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通过研究分析,提出脱贫解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襄樊市在全市开展以“单位联系党支部、党员联系贫困户,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促进和谐襄樊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双联双促”活动,形成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一句话信息     
夷陵区雷家畈村开展“六个一”“双带”活动,即每名在家党员包一个屋场,办一件实事,帮扶一个贫困户,农业结构调整上一个新项目,提出一条好建议,联系一名进步青年。  相似文献   

4.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云南省确定的首批脱贫摘帽县之一,开展精准识别工作以来,共有3个省级贫困乡镇,40个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54户15663人需要脱贫。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贫困户+产业+其他方式”为重点,在产业帮扶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以项目制为基础的产业扶贫方式使政府得以将企业作为国家资本“代理”嵌入贫困村参与扶贫;为了激发村庄的内生发展能力,地方政府以政治精英下沉嵌入和村庄内生嵌入的方式,引导扶贫干部、合作社、大户三大重要的扶贫力量参与到产业扶贫中,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和解决贫困问题。但基层政府对“短平快”效果的追求、企业纯粹逐利进入、村庄共生关系淡化及贫困户被动的策略性接受,破坏了这种嵌入性带来的结构性转变,造成产业扶贫中产业发展与脱贫目标的靶向偏离、贫困户实际创收有限、产业扶贫难以为继,形成一种脱嵌式产业扶贫。因此须构建一套完整的对产业扶贫参与主体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努力探索开发扶贫目标下农户能普遍获得资源和项目成果公平性分享的制度安排,以期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6.
今年年初,中共南宁市委在全市开展“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开展“结一联五”活动,即市、县(区)四家班子领导干部和市县级单位部门正职领导干部分别与1个村(社区)、5户基层群众建立直接联系关系,具体为:每位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分别与一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联系,每位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分别与一个村(居)民委员会结对联系;每位领导干部分别与1户农村贫困户、1户城镇困难户、1户致富典型户、1户普通党员户、1户村干部户建立直接联系、结对帮扶、定点服务的“基层联系户”关系。  相似文献   

7.
当阳市委组织部机关干部职工每人联系一名党员贫困户,坚持把联系的对象当亲人看、当亲戚走.践行“五个一”活动。一是带一份礼。有的带去生活用品,有的带去生产资料.还有的带去技术服务、就业、销售、致富信息。二是干一天活。三是吃一餐饭,体察群众疾苦。四是谈一次心。谈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品供给"补缺式失衡"造成村庄间资源获取厚薄不均,损害政府施政公平性,降低村民获得感,不利于村庄协调发展。对中部地区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个案比较研究,可以理清国家对贫困村过度扶持造成的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公共品供给"补缺式失衡"生成与强化的深层逻辑。研究表明,基层政府生产"虚假贫困户"的变通性行为,以及贫困识别—退出机制形成的"因点及面"效应是推动农村公共品供给"补缺式失衡"问题生成的关键环节,基层政府过度供给、优先供给的逻辑则又进一步强化了公共品供给"补缺式失衡"的局面。对此,要从完善贫困村识别办法、加大非贫困村公共品供给力度等方面出台举措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正"太感谢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他们与我们村结了‘亲戚’,免费组织贫困户学技能,让我们贫困村脱了帽,让贫困户脱贫走上了致富路。"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庄埠村委妇联主任黄格丽满怀欢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2016年以来,桂林市人力资源社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通讯员 银中辉 罗韵玲)今年以来,来宾市象州县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推荐,落实创业优惠政策,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技术、岗位、资金帮扶促进就业,助力精准扶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贫困村摘帽的难点主要是培育壮大集体经济,贫困户脱贫的难点主要是发展产业和实现就业。为推动贫困村产业扶贫和集体经济发展,文章在总结横县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从促进产业融合、引育新型经营主体、补齐基础设施和服务短板、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贫困村扶贫示范园提质增效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农村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将真正的贫困识别出来,但调研发现,精准扶贫往往出现"瞄不准"的现象,也就是说,扶贫名单上出现的并不完全是贫困户,甚至精确瞄准并不是按照收入水平来划定的。精准扶贫的贫困识别分为三个过程:瞄准贫困村、瞄准贫困户、贫困户核查,分别由扶贫办、村干部和驻村干部执行,在这三重对焦机制中,福利均分原则、村庄政治结构以及扶贫考核压力都限制了完全按照经济收入来进行贫困识别。  相似文献   

13.
我的家乡——广水市马坪镇龟山村,是鄂北一个小山村。6年前,它是全省有名的上访村、集体经济的“空壳村”、水电路不通的贫困村,甚至一度被外界戏称为“鬼山村”。  相似文献   

14.
一句话信息     
春节前夕,保康县纪委监察局22名党员干部顶风冒雪,深入到“双联双促”联系点后坪镇三岔村,慰问特困、贫困户。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以来,铜仁市把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作为实施扶贫攻坚的战略基础,作为精确瞄准到户到人的战略抓手,实行市、区县、乡三级联动,通过集中力量抓贫困户信息采集和调查分析,加大力度抓创新突破,抓体制机制创新,顺利推进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1基本情况1.1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全面完成贫困户、贫困人口和贫困村识别工作。2014年4月10日,全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电  相似文献   

16.
恩施市属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全市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万人,占总人口的82%。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重点贫困村为基本单位,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为主要内容.不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探索出了一条贫困村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陈国良.南漳县板桥镇双龙寺村党总支书记。16年来.陈国良和村“两委”一班人励精图治、艰占创业,将一个高寒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的贫困村改造成小康村。2008年,双龙寺村荣获湖北省委授予的“五好村党组织”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8.
在扶贫过程中,驻村第一书记的下派对于贫困村有着多重意义,其下派的过程也是社会资本向贫困村流动的过程.第一书记的入驻,为贫困村搭建起了一条与外界联系的社会桥梁,助力贫困村整合资源,提升脱贫效率,提高村民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同时,随着第一书记的离任,一些贫困村出现了由第一书记搭桥刚建立的社会关系发生中断、社会资本流动的暂停...  相似文献   

19.
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地处桂东南端,是广西54个贫困县之一,并被列为2016年脱贫摘帽县。2015年精准识别贫困村67个,贫困户19889户,贫困人口85817人,贫困发生率达10.14%。2016年,陆川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玉林市关于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以6.3万贫困人口脱贫。  相似文献   

20.
甘毅 《人事天地》2016,(6):65-65
本刊讯(通讯员甘毅)5月5日,玉林市博白县在旺茂镇三清村、东平镇火甲村举行“精准脱贫就业先行”贫困村现场招聘会,27家企业提供涉及保洁、保安、家政服务、电子商务、机械制造等550多个就业岗位,2个贫困村800多名群众参加招聘会,当天达成就业意向的有80多人。此次招聘会的重点是为县内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和各类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及城乡劳动者特别是贫困村户劳动者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