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认为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提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 化不可阻挡;要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必须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世界是丰富多彩 的,并长期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这是江泽民建构国际新秩序思想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的角度,分析了不同驱动模式下,两岸产业合作的模式、区域与战略选择问题。对于购买者驱动型产业,应采取共创华人品牌、逐渐打入国际市场的合作方式,区位优势主要在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对于生产者驱动产业,应集中力量发展产业链上游的技术合作,智力密集度高的环渤海地区最为适合;对于混合驱动产业,合作重点应是共同标准的研发与制定,综合实力强的长三角地区最具优势。对此提出三点配套政策:借助ECFA与搭桥项目,建立两岸产业合作平台;发展总部经济,推动购买者驱动型产业共同“走出去”;结合“十二五”规划,提早部署两岸产业合作重点及方案。  相似文献   

3.
石正方 《两岸关系》2012,(1):35-37,25
2011年的两岸经贸合作,一方面是制度化协商“稳中求进”、“稳中有进”;一方面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早收计划启动落实和大陆“十二五”规划实施之“双元”背景以及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下所呈现出的新气象、新特征。概言之,2011年的两岸经贸,无论从制度化进程角度还是从功能性发展角度,都可谓承前启后,在平稳有序中谋求新发展,在机遇和挑战中酝酿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判断, 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为解决全球问题, 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了 “中国方案 "。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不仅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内容, 也是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重构的重要举措。 因此, 通过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来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能源供需格局、互利共嬴的能源合作关系、绿色环保的能源发展方式、普适高效的能源治理体系, 对深化国际能源合作, 维护全球共同安全、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都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 需要世界各国树立命运与共的合作新理念, 坚持低碳环保的发展新路径, 构建能源开发利用的新网络, 同舟共济、精诚合作, 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互利共嬴、共同繁荣的全球能源治理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2010年3月18日至21日,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在海南隆重举行。作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开场锣鼓”,论坛像一张请帖,向世界发出了旅游合作、共同发展的诚挚召唤;论坛像一堂智慧“大课”,一次思想“洗礼”,于海南来说是视野跨越和思路提升。  相似文献   

6.
2015年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已成为全球性的规范,SDGs体现出国际社会普遍追求的和平、包容、开放、公正的价值观。因中日两国对SDGs有着共同的规范认同,在发展过程中拥有相似的历史经验——发展主义与新发展主义,当前存在共通的突破意识形态束缚、实现中日合作的外交需求,两国应以SDGs为价值观基础展开合作。具体来说,中日合作可以遵循以下三个路径:以发展为主导,带动社会包容和环境保护;以既有平台为依托,带动地区和全球伙伴关系的建立;注重价值观维度的舆论宣传,促进民间团体参与。在这一过程中,中日能够通过分享各自发展经验、提供普惠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框架,带动周边地区完成SDGs,提升两国的地区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唐志君 《理论月刊》2006,39(11):48-50
新国际主义是在全球化背景及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主题下的国际主义,其基本理念和内涵是淡化意识形态纷争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对抗,通过参与国际体系、国际机制及区域共同体的构建,在民族利益、自尊与人类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之间谋求最大限度的安全、合作、共赢。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必须坚持和平主义传统,倡导共同安全的新安全观,使全球范围的合作与地区层面的共同体构建并举,政治外交与经济外交并重,自我发展与“睦邻、安邻、富邻”协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8.
《两岸关系》2008,(10):4-5
国台办副主任叶克冬在10月14日举行的第三届海峡两岸企业发展与合作暨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高层论坛开幕式上表示:虽然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但两岸具有共同合作、战胜困难的有利条件。两岸同胞尤其是企业家们理应携起手来,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共享经验,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大要闻     
吴邦国与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会谈共同主持中国全国人大与俄罗斯国家杜马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5月1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与来访的俄罗斯联邦会议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举行会谈,并共同主持中国全国人大与俄国家杜马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双方积极回顾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以及议会合作为两国关系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双方还通报了各自国家的发展情况,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俄罗斯联邦会议国家杜马副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社会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的进一步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都与国际安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安全成为国际安全的核心。目前,国际安全合作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和发展趋向——建立多种模式的安全机制冷战的结束打破了各地区传统的安全框架,原有的地区组织和安全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华约组织解散,东欧国家寻求北约的安全保护。而西方原有的军事集团以及双边和多边安保体系在失去共同敌人之后,虽没有解体,但其性质和作用已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出于安全问题上的共同利益考虑,已认识到建立…  相似文献   

11.
加强海峡两岸警务交流合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有利于促进两岸人民的来往交流,有利于两岸的和平发展,有利于提高两岸警方的警务工作和警务管理水平。应建立海峡两岸警务交流合作机制,使海峡两岸警务交流合作制度化、常态化。如建立海峡两岸警方定期互访、警学研讨机制,增进了解和友谊;建立海峡两岸警务信息交流机制,增加两岸警务工作透明度;建立共同打击犯罪协作机制,更有力地遏制和打击跨境犯罪活动。加强海峡两岸警务交流合作,应求同存异,建立互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民生为先.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全球化时代共同难题所提出的中国方案。作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庄严承诺和独特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将全面促进国际人权价值、国际人权理论、国际人权规范以及国际人权合作的新发展。新时代中国应顺势而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联合国人权机制,形成国际人权对话合作机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话语体系,深度参与全球人权治理,讲好中国人权故事,切实提高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10年来,“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合作势如潮涌,有关“一带一路”的理论研讨、政策评估、具体实践以及未来规划,发展中国家踊跃参与,国际社会热议不绝,中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与日俱增。“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提供给当代世界的一大公共产品,开辟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成为引导国际关系与国际秩序良性发展、推动世界各国加速互联互通、促进人类文明互学互鉴向纵深发展的主要动力泉源。在人类社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转换与分化动荡相互交织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区域合作模式,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促进人类文明互鉴,成就有目共睹,经验举世公认。“一带一路”既是联动发展的中国策,也是时代进步的新潮流;既是国际合作的新范式,也是文明互鉴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4.
封面     
《人民公安》2023,(22):5-5
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一带一路”明确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15.
纵观国际风云变幻.“发展、和平、合作”乃是世界之主流;分析我国未来走向,正面临难得历史战略机遇期,在“和谐”的理念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之愿望的今天。如何更好地推行“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这一思想,如何促使两岸更好运行“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这一理念,其关乎顺应世界潮流和国运民生之大事。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共同应对全球化、信息化对公共管理的影响和挑战,比较和借鉴各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促进公共管理国际学术合作交流,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美国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17.
钟振 《当代广西》2007,(22):28-30
无论是港口发展和合作,还是食品安全问题;无论是减贫交流,还是电力合作——九个专业性的部长级会议和论坛上,传递出中国与东盟加强交流合作的强音,表达了中国与东盟共同繁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图雅 《前沿》2008,(5):39-41
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提出和平发展的新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国际上对于中国崛起的种种疑虑和不安,表明中国维护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决心,表明中国的基本国际战略是努力维护和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良好的周边环境,实现自己的发展和崛起,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进一步促进世界和平,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时事学习     
江泽民主席会晤会见八国首脑在雅加达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江泽民主席分别与美国总统克林顿、日本首相村山富市、韩国总统金泳三、澳大利亚总理基廷、泰国总理川·立派、菲律宾总统拉莫斯、智利总统弗雷、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朱利叶斯·陈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及地区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江泽民在会议上发表讲话。他对亚太经济合作的未来提出五项原则建议:相互尊重、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相互开放、不搞排他;广泛合作、互利互惠;缩小差距、共同繁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11月,简称“亚太经合…  相似文献   

20.
重要会议     
《中国民政》2014,(9):4-4
8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八届灾害管理高官论坛在北京举行。 本届论坛由民政部和亚太经合组织共同主办。会议主题是“加强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窦玉沛强调,面对新的自然灾害形势,亚太经合组织各经济体之间的共同利益在扩大,相互需求在增加。提议进一步深化各经济体在减灾救灾领域的合作。一是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的科技投入;二是推进防灾减灾专业化建设;三是建立重大自然灾害国际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