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欲而不贪     
人可以爱财,但不能无厌。恐怕没有人愿意走到“人为财死”的份上。其实见《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每个人都是有欲望的。只是老子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相似文献   

2.
“有女莫嫁都隆村,半夜挑水到天明。一年辛苦半年饭,从春到冬肚无油。”过去这首流行于天峨县六排镇的山歌唱出了都隆村以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山无脊梁要塌方,虎无脊梁莫称王。人无脊梁莫做人,做个饭袋装米粮。”这几句通俗的歌词确实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能够做到“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就是因为他们用铁骨钢筋铸就了一副硬朗挺直的脊梁。一个人如果得了“软骨症”,必将人格丧失,尊严不保,甚至堕落为历史  相似文献   

4.
军人、话剧演员、影视演员、笑星、商人、艺术家,这就是我们熟识的莫元季。 大多数人关注莫元季,始于198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孙二娘开店》中前来应聘的“变脸人”。时隔10年,他又“重出江湖”,化身于《曲苑杂谈》系列节目《莫业余与安专业》中的莫业余、《老莫与胖刘》中的老莫。 这位多才多艺的“老莫”,在我国的艺术舞台上堪称“怪才”。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5月的一次讲话中,告诫领导干部说:“咱们的门神要摆正,大鬼小鬼莫进来.一个要有情操,这是一道防线;一个要有戒惧,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摆正门神,拒鬼于门外,乃是防身祛病、确保平安的关键所在. 旧时过年,民间有在自己家门上贴门神的习俗.被称作门神的有关公、包公等历史人物,但更多的是钟馗,因为传说钟馗能捉鬼.  相似文献   

6.
邓小琴 《前沿》2013,(20):136-139
粤方言否定副词“咪”(mei13)来源于古汉语词“莫”,经由分音“莫个”,在“莫”以保留“m”声母为主要特征以及入声韵尾“个”逐渐脱落的语用条件下,“咪”(mei13)以其历时文献的高频使用地位,在多项韵母变式中被选用并定型;当代粤方言否定副词“咪”随着否定语义的虚化,呈现出语素化、连词化的语法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权魂要美容     
李峰 《半月谈》2004,(8):70-71
写在纸上的权力,无形、无能、无生命。人格化了的权力,能量之大,除了神仙,非它莫属了:所以,如何使用权力,总是天下大事。  相似文献   

8.
莫以为,培训、学习就是“应知应会”、“操作要领”,就是专属于新上岗员工的事儿。并非如此呢。  相似文献   

9.
清代经学家万斯大在《周官辨非?天官》中有言:"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意思是说,凡是有利于百姓的事情,即使再小也要去做. "天下之大务,莫大于恤民."古往今来,心里装着百姓安危冷暖,倾情解决百姓"急难愁盼",是为官执政的大事.苏东坡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于澶渊,洪水汇于城下,他"衣亵履屦""庐于城上",数十天坐镇指挥不回家,守住了城池安全,确保百姓免受水患之苦.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个事物都具有多种属性。因此,人们在认识同一个事物时,如果观察的角度不同,那末,就会得出关于该事物的不同结论。对此,古代的人们就明确而深刻地认识到了。 战国时期的庄周在《秋水》篇里说,对同一事物,观察者“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  相似文献   

11.
“一登莫干、两至匡庐,两党得以更接近,合作之局以成。”这是周恩来总理对1937年他与蒋介石在莫干山举行会谈的总结。诚然如是,“一座莫干山,半部民国史”,莫干山不仅保存下民国要人登临造访的岁月印迹,而且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峥嵘岁月,自然也成为日后海峡两岸交流交往的一道历史文化桥梁。  相似文献   

12.
“劳浸靡莫”尤其是“劳浸”有在“叟”内,“劳浸”即“僚”;“劳僚”即“讫佬”诸说法。本文试就“劳浸靡莫”族属提出新浅见。 一、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滇王者以众数万其旁东北劳浸靡莫皆同性相扶”。从这句话的字里行间看出“劳浸靡莫”在滇王领地的东北部约今洪东北一带。司马迁时代,今威宁为犍为郡都鄢县地属滇东北辖境,“劳浸靡莫”是住在这一带的民族。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20,(6)
正2014—2019年班玛当地共种植藏雪茶1.85万亩,建成了青海首条藏茶加工生产线,实现了从"藏在深闺人未识"到"撩开面纱惊八方"的逆袭。班玛藏雪茶不仅拓宽了产业发展渠道,还带动了当地牧民群众脱贫致富。"茶莫(无)盐,水一般;人莫(无)茶,鬼一般。"这是青海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顺口溜。因为食用较多的肉食和高蛋白质胆固醇的奶食品,消食去腻的茶叶成为青海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然而,作为茶叶消费大省",不产茶"一直都是当地的一个难言之隐。  相似文献   

14.
石歌 《群众》2000,(12)
科技下乡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愈来愈突出。目前广大农民已不满足科技下乡千篇一律地发资料、上大课、开“方”取“药”,他们对科技下乡有许多新要求,期望科技下乡要创新,为他们脱贫致富“架金桥”。要常下乡,莫“赶潮”。有些地方的科技下乡  相似文献   

15.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中的这句古语,时刻警醒世人,人生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过错就是贪得无厌.而在面对"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这样的问题时,《老子》中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  相似文献   

16.
宝玺者,是皇帝处理政务使用的各种印玺,是封建权力的最高象征,国之重器也。它是自古天子不可以假人的名器。“治宇宙、申经纶,莫重于国宝”。“泱泱大国,惟此为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相似文献   

17.
生命如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老子》文中的这句话,一语道破天机,水是柔弱的但又是坚强的。正因之水的双重性格,所以才能“滴水穿石”。才能千回百转而一泻汪洋。  相似文献   

18.
“当地烟,外国烟,成瘾苦海都无边.前人唱,后人和,饭后一支,神仙生活,错!错!错!烟如泪,人苦透,咳嗽气喘罪受够.喜乐少、愁苦多,一朝上瘾,终身枷锁,莫!莫!莫!”这是台湾社会流行的一首模仿宋代陆游的《钗头凤》填写的《戒烟歌》.这首《戒烟歌》是一位台湾同胞寄给他在牡丹江市的亲属的.他在信中写道,台湾吸烟人大部分靠此戒了烟,他也是其中一员,希望大陆吸烟同胞都来试试.我本人已经试过了.我靠《戒烟歌》度过了最初几天的关键时刻,每当烟瘾袭来,我便默诵戒烟歌,几遍之后,烟瘾也就过去了.清早起床后是吸烟愿望最强烈的时刻,我除反复背诵戒烟歌外,并结合回顾自己吸烟带来的害处,脑际里尽量浮现“喜乐少、愁苦多”的情形,从而树立决不动摇砸碎“终身枷锁”  相似文献   

19.
法治思维是推动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只有先立好安身立命的“规矩”,才能远谋做大做强,许多优秀企业的成长之路概莫如此。讲法、信法、用法的前提是检修企业自身“规矩”是否合法。“检修”是靠外审还是内审?又需要由哪些机构来提供“服务”呢?  相似文献   

20.
律师与诗人     
不一样的新书发布会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自古以来在文人骚客笔下少不了种种离愁别绪。不论是李白送孟浩然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还是高适《别董大》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歌从古至今都是人们表达内心深处情感的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