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贫困吗?至少比十年前不贫困。据笔者所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就是由理论家提出,尔后才为政治家所重视的。更何况哲学同其他学科不同,它有着更为特殊的规律,他不可能像经济学、社会科学那样对各种社会病直接诊治。企图让哲学直接投方治病,这是另一类“贫困”的表现。然而,“哲学贫困”之说,也确有根据。  相似文献   

2.
古斋 《新湘评论》2006,(3):58-58
哲学贫困吗?至少比十年前不贫困。据笔者所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就是由理论家提出。尔后才为政治家所重视的。更何况哲学同其他学科不同.它有着更为特殊的规律,它不可能像经济学、社会科学那样对各种社会病直接诊治。企图让哲学直接投方治病,这是另一类“贫困”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世界观的定义打开任何一本哲学教科书,几乎第一句就读到:“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请看下列几本有较大影响的著作和教材给世界观所下的定义。苏联出版的《哲学百科全书》说:“世界观是人对整个世界的一般观点的体系。”1963年苏联出版的哲学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说:“哲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从产生之日起就是或多或少完整的世界观,也就是世界即自然界、社会和人的一般观点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报》1999年11月14日刊登鲁欢的《哲学新形态:路在何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李德顺答客问》。李德顺在文中说,前苏联教科书的哲学体系在整体上并未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貌和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21世纪中国版”正在酝酿和形成之中。文章认为,前苏联教科书的哲学体系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即世界观和历史观相分列的方式规定了自身框架,并且不正确地认为这“两个主义”之间,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对古老的时间和空间问题,也有着与传统哲学很不相同的观点,为着说明这一区别,让我们先从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说起。翻开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无论哪一种;关于时间和空间,都是论述恩格斯和列宁的这样几段话:“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谬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唯物辩证法教科书认为: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它把唯物辩证法定义为“关于永恒发展的科学”。①教科书说:“唯物辩证法通常用运动、变化、发展等概念一起来表述自己的发展观,它把运动理解为一般的变化,把变化理解为某种新东西的生成过程,即理解为发展。”②   传统哲学教科书关于“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理论,由于有革命导师的论述,并且引证了许多的自然科学成果和社会生活实践的例子,因此,几十年来哲学理论工作者们似乎都坚信不移。今天,当我们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再细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把世界看作是永恒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评“哲学贫困”说康祥生我们面临两个世纪之交,两个千年之交。在这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哲学界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正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规划着新世纪的发展蓝图。但是近些年来有一种和时代不协调的声音:哲学贫困。不少论者著文列举“哲学贫困”的种种表...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认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然后论述其各自特征,最后归之“这种斗争也贯串于哲学史的始终”。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都是按照这个模式论述的,字句也相差无几。按照现行教科书观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水火相克,势不两立的。理论界也有人谈及形而上学的历史必然性和一定范围内的合理性,但这是以其绝对对立为条件。为前提的,似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毫无统一性可谈。但是,这样一种没有统一性的对立难道符合唯物辩证法吗? 不,不符合。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马克思哲学的解释者认为 ,马克思是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返回到费尔巴哈的以抽象的自然为基础的唯物主义 ,把一般唯物主义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和核心 ,将这一思想路线向前推进 ,把它推广到社会历史领域 ,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传统的马克思哲学的教科书也正是持这样的观点去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及其发展史的。因此厘清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 ,区别二者的唯物主义学说 ,明确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学说的特征所在 ,对于如何“回到马克思”和“让马克思走进现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实践性”、“历史性”确…  相似文献   

10.
1、真理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这个问题在我们所有的哲学教科书中都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在本体论上主张物质一无论,相应地,在认识上就要主张真理一无论.一元真理观是正确的,多元真理观是错误的,这就是教科书的结论.笔者认为,这个结论原则上可以成立.但是,在哲学上,简单的结论往往在消除了问题的同时,也封杀了人们对复杂性的深索,钝化人们思维的敏感.2、何谓“一元”,何谓“多元”?这本身是一个问题.“元”者,本源乎?本质乎?其实,世界的“本源”问题是我们不可能给予解答的.而世界的“本质“问题,我们也只能从认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常常能够听到一种关于“哲学贫困、哲学无用、哲学过时、哲学终结”之类的声音。哲学果真如此吗?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一些人仅仅看到计划经济时代,那种人为将哲学功能提高的虚假“场面”,而没有看到哲学自身功能的真实性,致使其产生哲学“贫困”的错觉。计划经济时代,出于政治家的需要,哲学成为政治的婢女。举国上下,“学哲学用哲学”成为政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哲学的功能抬高到不应有的位置。诸如,当时的工、农、商、学、兵都有自己的哲学学习组织,农民“抬石头”也是哲学。而形式主义的各种类的考试中,…  相似文献   

12.
论序变     
“序变”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出现在哲学教科书里,是近几年来的事,“序变”原是系统论里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指一个系统由于内部原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系统中诸要素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排列组合的突变,导致一个系统向另一个系统的质变。近年来,由于系统论被引进哲学,序变也成为一个哲学范畴,哲学家们把序变放在量变质变规律里去探讨,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探讨过程中也出现某种误解,表现在: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都把序变当作量变去加以阐述。例如,有一本哲学教科书上说:量变转化为质变的另一种形式是,事物的构成成分在空间关系上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的回答中,分为两种不尽相同的观点。一种是辫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就是多年来在我国和其它一些国家长期流行的教科书中的观点。另一种观点是实践一元论的观点,以卢卡奇、葛兰西为代表。这种观点也肯定世界的统一性,但认为它既不统一于物质,也不统一于精神,而是统一于实践,不是物质这种抽象体,而是社会实践的具体性,才是唯物主义理论的“真正对象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吴文仙 《当代贵州》2022,(Z3):12-13
<正>践行嘱托十年间,多彩贵州勇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贵州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十年。打开新时代的时光卷轴,黔贵大地刻满了非凡十年勇跨越的绚烂记忆——从举全省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到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多彩贵州千年梦圆;从综合经济实力“全国挂末”,到经济增速连续十年“全国领跑”,多彩贵州后发赶超;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西南枢纽的重大跨越,多彩贵州山乡巨变;从“大风起兮云飞扬”到“多彩贵州彩云飞”,多彩贵州乘“云”而上;  相似文献   

15.
我们正处在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经济浪潮汹涌澎湃。首当其冲的是人文学科,尤其是哲学。哲学似丧失了昔日的光辉,它正在困境中挣扎:或者抛弃哲学下海,俯身去拣拾“金苹果”;或者固守哲学阵地,在孤寂贫困中走向没落。事情仿佛只能如此,别无选择。 这种情况正常吗?不正常。 市场经济和哲学并不是绝对对立的。整个资本主义发展证明了这一点。在资本主义社会,哲学就是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王宏甲 《当代贵州》2022,(Z3):230-23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贵州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十年,贵州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圆梦全面小康,创造了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抚今追昔、饮水思源,依然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在贵州播下的红色基因。遵义会议的光荣永久地写在这片土地上,它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从此真正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世界的哲学”这一范畴,源自马克思著名的《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它的含义是:任何一种真正的哲学,都是一个随着时代的更迭而不断发展的哲学;在不同的时代,由于实践发展的水平不同,其“时代精神”和“文明”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到哲学上,其实质就是哲学的当代化(即成为“当代世界的哲学”)。史实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作为19世纪“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而进入世界的,它与当今世界“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1995年3月联合国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有关社会发展的世界首脑会议,专门讨论贫困、失业和社会分化三大社会问题,这在联合国历史L尚属首次。它表明,向贫困开战,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共同承担的艰巨使命“贫困”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看似简单的问题由于世界上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发展水平、程度参差不齐,专家乃至决策者们的认识角度也不一致,因此,长期以来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加以衡量界定。有鉴于此,世界银行在其1990年的《发展报告》中将“贫困”的定义表述为“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该报告指出,贫困的表…  相似文献   

19.
罗晓梅 《探索》2005,3(6):157-162
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是中国哲学界走出“贫困”窘境的正确路径与时代责任。全部的问题在于以什么为基础和建构什么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以编写于计划体制和阶级斗争为纲年代的、群众今天普遍“厌学”的教科书哲学为基础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还是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为基础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重新编写的“教材”,还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麾下的多元化形态,特别是突出加强同现代化建设实践联系最紧密的经济哲学学科建设?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重大问题。笔者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麾下的多元化形态,特别是突出加强同现代化建设实践联系最紧密的经济哲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有的哲学教科书,在讲到“原因和结果”这一对辩证法范畴中的因果关系复杂性时,写有“同因异果、一因多果”等多种情况。这一教科书对所谓同因异果的表述是:“同一原因在不同条件下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42页)比如,同样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由于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产量就会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