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指算来,我从西北师大毕业分配到武威市凉州区委宣传部工作,已近23个年头了,成为全市在宣传战线工作时间最长的“老兵”。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凝视着近250多万字的著作和文章,手抚着上百种荣誉证书,感到无比的充实和欣喜。我可以自豪地说:“迈进此门没有错,无悔人生数十年!”1985年仲夏,我调到报道组工作,从此开始与青灯作伴、纸笔为伍。起初我写稿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多数新闻来源于会议和文件,所以稿子写得干巴巴的,上稿率很低,大家戏称我是新闻上的“文抄公”。痛定思痛,知耻后勇。我在  相似文献   

2.
某贫困县一位新任领导在一次全县宣传工作会议上“豪迈”地提出:“把本县建成新闻大县!”要求每天广播里有声,电视上有影,小报天天有,大报三六九;村村有通讯员,乡乡有报道组,全员搞新闻、抢新闻。笔者已记不清曾经多少次听到过这样的“豪言壮语”。从发展新闻  相似文献   

3.
那年,我在一家杂志社做编辑。一天,我收到一个男孩儿写的稿件,他的文笔不怎么好,语言枯燥直板。我勉强看了两段就把稿子退了回去。可过了几天。我又收到了那篇稿子。我有些意外,带着一丝好奇。我读完了整篇文章。它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虽然文笔不怎么好,但我还是能感受到那字里行间深深的情意。  相似文献   

4.
许多干部可能都听到过群众骂声。对于群众骂声有各种各样的对付方法。一种是听到骂声暴跳如雷,以牙还牙。例如一天从报上看到,某地一个主管宣传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在一个什么思想工作会议上就公开声称,谁批评本县工作,谁就是给本县抹黑,就是败坏本县形象,就对谁不客气。他还真说到做到,把一个写了批评本县稿子的记者辞退了。另有一个乡,一个农民曾写过好多稿子表扬该乡工作,后来写了一篇小稿,反映该乡有个村的有线广播坏了,呼吁尽快修复。这都谈不到是什么批评,更不是骂了,不料竟惹怒该乡领导,找上门去,把这位农民打得头破血…  相似文献   

5.
1948年,我带着燕京大学新闻系的介绍信,从北平到香港《大公报》去实习.当时,香港《大公报》刚开张(1948年3月15日复刊),一共几十个人,几间小房.记者少,没人带,我只好单独去跑新闻.报社每天分配具体任务,要求及时交稿.记得,日伪统治时,我在上海大同附中学习,写过一篇小稿,寄给上海《申报》刊登了.这是我见报的第一篇稿子,内容是讽刺学校生活,没署真名,也不敢写地址.解放后听说:学校当局对此稿追查了一阵子,几位比我大些的男生替我背上黑锅,受到怀疑;该校当时已有中共地下支部,书记就是今天的外交部长钱其琛.1946年高中毕业,正准备考大学的时候,少年时代的一位好友从江苏宜兴来上海我家:两个小姑娘决定将来都当记者.我考上了燕京大学新闻系.她因故未赶到燕大考场,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工业管理系,几年后也搞起新闻.她就是当代中国著名记者金风.  相似文献   

6.
初识《兵团工运》是在十多年前我刚踏上宣传岗位之时,因为怯于手拙不知如何下笔,更担心写不出好的稿子。一天,在师新闻界已颇具名气的宣传科长李维爱递给我几本《兵团工运》并说:“这是咱兵团自己的杂志,看看别人咋写的。只要用心准能上稿。我的第一篇稿件就发表在这本杂志上。”当时的《兵团工运》,页码虽然不多,纸张  相似文献   

7.
我原是江苏省淮安市席桥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建国后读了点书,又因学校停办而回乡务农。但我酷爱写点小东西,新闻、小故事、田头说说唱唱什么的都能写几句。为此,1957年我就开始发表新闻作品,1963年就当上了《新华日报》农村版特约通讯员。可是“文革”一开始,我就被“罢官”(当时我任淮安县席桥公社三里大队会计)了,原因是“社会关系”不好,“政治上基础不纯”。好在我祖辈种田为生,已习惯与黄土地、老黄牛打  相似文献   

8.
我从1936年起开始当记者,至今已逾半个世纪。五十多年间,我写的各种新闻不下万件,但能记得住的不多,很多已无法查找了,这里先回忆解放前我的记者生涯中的几件往事。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国民政府即已决定把首都从南京迁往重庆,把重庆定名为“陪都”;国民党的要员们,纷纷从南京,从武汉到了重庆。 对这些人的采访,多半是官样文章,发的也大都类似公报新闻。但是有几件事,却是我至今  相似文献   

9.
音乐聒噪     
吴娜 《先锋队》2014,(10):54-54
在咖啡厅,我大声问服务员:“小姐,能不能换一首有品位的音乐,什么小苹果,什么民族风,这几首歌都太吵了,我只是想安安静静地写稿子。”于是,服务员走过来,帮我把耳机拿下来了。  相似文献   

10.
正1962年秋冬之际,作家楼适夷到老舍家里做客。当他穿越丹柿小院,走进书斋时,见老舍正在一摞书稿上圈画,便问道:"先生最近写些什么呢?"老舍笑着说:"我正在当‘奴才’,给我们的‘皇帝’润色稿子呢!"老舍幽默的回答把楼适夷给弄糊涂了。由于老舍是满族,而且是很有名望的作家,有关方面就交给老舍一项任务:为末代皇帝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润色。11月26日,老舍把修改、润  相似文献   

11.
孙国 《湘潮》2012,(3):45-45
我与《湘潮》交往13年了,感到荣幸的是,《湘潮》编辑部在2002年聘我为特约通讯员。上世纪末,《湘潮》编辑来单位组稿,约我写湖南名人的稿子。民革湖南省委名誉主委徐君虎,曾与国共两党的领导人蒋经国、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于是我写了几千字,交给编辑部。1999年第一期稿件刊登了。  相似文献   

12.
在《共产党员》杂志即将迎来50岁生日的时刻,我作为从1953年就开始给她投稿的通讯员,心中实在抑制不住对《共产党员》崇敬、感激之情。是《共产党员》那些素不相识的编辑们多年用辛勤的汗水、坦荡无私的胸怀和孜孜不倦的教诲,使我由一个不懂写作的农村干部,最终步入了众人敬慕的新闻队伍。 那是1953年,我在黑龙江省方正县四区做共青团干部的时候,区委书记李芳林给我一本《共产党员》杂志。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里边的人和事像磁石般地吸引着我。我在爱不释手的反复阅读中,萌生了给她写稿的念头。于是,我在老房东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稿子写出来了。但在邮稿时却犯了寻思,编辑同志能搭理我吗?最  相似文献   

13.
1979年6月13日午夜,我刚刚投笔而眠,就听得一阵急急叩门声。我的也一向睡得较晚的妻子连忙下床开了门。来人是新华社国内部政治组同仁赵永西。他急促而简短地转达社长办公室的电话说:“耀邦同志约你明天早晨7点前到他家里去,磋商修改中纪委会议新闻的事,总编室要我陪你一道去。”我不禁一惊:耀邦同志看稿子竟看得这样快!几个小时前,我在中纪委副书记魏文伯同志那里研究修改这篇稿件的时候,魏老的秘书说,耀邦来了电话,他也很想看看这篇稿件涸为稿中也提到了他的讲话。他希望把修改过的稿子尽快给他送去。当时已暮色苍茫,想来耀邦…  相似文献   

14.
中央领导同志提倡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若干篇重要著作,特别是哲学著作,这在目前是很必要的。我就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问题,写了一个书面发言稿,印发同志们参考。这里说的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错误一定会有,请同志们指出、批评。现在提倡写短文,这个稿子已经写得过长了,为了节省同志们的时间,印发了,就不再讲了。一九八一年九月十日  相似文献   

15.
1964年5月14日,中共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逝世,年仅42岁。一个多月后,仍处于悲痛之中的兰考县委通讯干事刘俊生,找到《河南日报》"党的生活"专栏编辑郭兆麟,提出要写一篇《兰考人民满怀信心迎丰收》的稿子。这是焦裕禄生前给他出的最后一篇报道题目,他要完成焦裕禄的嘱托,将兰考人民除“三害”(指内涝、风沙、盐碱)的经历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可是,郭兆麟却说:“七一快到了,写个党的好干部吧!”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的书柜里,至今仍保留着一封30年前河北省委《共产党员》杂志社的来信。信是当时的专栏编辑崔纪敏老师写的,时间是1988年12月28日,全文如下:汪金友同志:您给老杨寄来的稿子,老杨每次都转给我。您的稿子思想性强,文笔犀利,刊登后,很受读者欢迎,给我们的刊物增添了光彩。谢谢您的帮助!新的一年来到了,希望您再赐给我们佳作,望多联系。落款是:河北共产党员杂志社"思想杂谈"专栏编辑崔纪敏。  相似文献   

17.
正回忆起50多年前请邵式平省长题写报头这件往事,我内心充满了对他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那是在大跃进年代,各县都先后创办县报、县刊,县委要我筹办此事。请谁为报刊书写刊头呢?我想到《九江日报》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是请邵省长写的,我也要去请他写。我把想法告诉了县委领导,他们虽很支持,但考虑到邵省长很忙,怎好意思求他呢?经再三考虑,最后还是让我去试试。  相似文献   

18.
我跟当代好记者陈中华结识,缘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次喝酒。他那时已是《作家报》的副总编,写了大量稿子,我对他挺钦佩的。我俩都爱文学,又有佳酿相伴,自然就谈了起来,而且是谈兴愈来愈浓,似乎找到了一种境界、一种情感的归处.  相似文献   

19.
高扬同志荐赠给我一本书:《新美学论纲》。作者的名字叫吴宗熿,高扬同志为这本书写了序言。据高扬同志说,1984年12月底,还是他当河北省委书记的时候,默默无闻的作者在经历了将书稿先后寄给一些知名的美学家征求意见,均无反应的困惑之后,转而将书稿寄给他“谨请赐教”的。高扬同志挤时间读了这本专业性很强的十万字的稿子,建议出版社支持这“一家之言”,并在为该书写的序言中提出了对传统  相似文献   

20.
单位一同事聊起一件事——他是当笑话来说的:一次,他带的大学实习生写了一篇非常普通的稿子,却自我感觉极好,先是当着众人的面美美地自夸了一番,然后自我陶醉,谁的意见也听不进。同事感慨: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会这么“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