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 北京的士司机小赵一听说记者要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去采访,第一句话就是:"我怎么也忘不掉我看的第一部电影《地道战》!这部电影我总共看了11遍!"我父母是门头沟煤矿的工人,那时最让我们兴奋的就是看电影。我们常会透过破旧的会场窗户,贪婪地看那些电影,如《地雷战》等等。"1963年出生的小赵现在成了老赵,再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雅兴去影院看电影了。但那个饥饿时代的经历和记忆,对于他来说,却比什么都值得珍惜。在去八一电影制片厂半个小时的路上,他说的全是小时侯看电影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漫画与幽默     
非洲野猪 生物老师正兴致勃勃在台上描述非洲野猪的长相,偶尔眼光一扫台下,竞发现多数学生在打瞌睡。于是大为光火,喝道:“你们要看着我啊!不看我,你们怎么知道非洲野猪长的是什么样子?” 爱哭的小弟弟 “为什么你的小弟弟总是整天哭个不停?”一个小朋友问另一个小朋友。 “这有什么奇怪的呢?要是你也没有牙齿,没有头发,又不会走路,不会讲话,连大小便都要人家帮忙,你也会整天哭个不停的。” 挑花了眼 一位醉心于抽象派和立体派绘画的美术学院学生,在画展中花了一小时选画。他终于对一幅白底黑点镶铜边框的作品大为倾倒。他问…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和他的儿子》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好几遍了,这不仅因为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且因为他那宽大的胸怀,公而忘私的精神深深激励着我。抗美援朝刚开始,毛主席毅然把自己的长子毛岸英送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有人问主席:’“为什么让岸英去?”主席严肃地说:“难道他是我的儿子就不能去?要让他去前线锻炼锻炼。”毛岸英刚到朝鲜不久,便以身殉职。彭德怀元帅在回国后,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并告诉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抽着,听着,默默无语,最后抬起头来,缓缓说道:“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嘛!为了国…  相似文献   

4.
从前有一则民间故事,说有个人坐在井边哭,行人问他哭什么,他说有一枚铜板掉进井里了。行人说,“不要哭了,我给你一枚铜板吧”,可那人还是哭。他说:“要是刚才那枚铜板不掉进井里,现在不就有两枚铜板了吗?”行人又给了他一枚铜板,谁知那人还是哭,问他这又是  相似文献   

5.
王立常 《创造》2001,(1):47
“吕氏春秋”上有则故事说,梁国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村子,“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乡里有个老人到集市上喝醉了酒回家,这个奇鬼就装成这个老人的儿子的形状,一路上折磨他。老人回到家里,酒醒了,责备他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的嘛,哪一点对你不慈爱啊 ?我喝醉了,你一路上那么捉弄我,是什么道理 ?”儿子急得哭着跪在地上说:“作孽啊 !没有这样的事情啊 !昨天我到东边村子收债去了,不信可以问东村的人啊 !”他父亲相信了他的话,怀疑是奇鬼折磨他,准备“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剌杀之”。第二天,老人到市上去喝…  相似文献   

6.
乔安山每次来北京都要挤出时间和我见面,他说,没有16年前我去铁岭找他写剧本,就没有《离开雷锋的日子》这部电影,也就没人知道他是雷锋的亲密战友。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集邮,因此收集了许多有邮票的旧信封。信封t一些稀奇古怪的地址,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一日,我拿了一沓爷爷给我的旧信封去问他。我先从里面拿出一封面写有“中和联保AA保JJ甲”的信封给他看,他看了后说:“那时我们这里才解放,地名都还没有改过来,用的还是解放前的地名。解放前兴保甲制,10至15户为一甲,10至15甲为一保,全县有25联保。保甲就和现在的村组差不多,抓壮丁、交租税都由保甲负责,一户犯法,保甲连坐,非常残酷。”找又拿出一个信封给他看,上面写的是“六区卫东乡跃进村”,爷爷说“解放后不久即在全县实行分…  相似文献   

8.
小幽默     
寄托希望儿子问阿三希望他长大之后当什么,阿三毫不犹豫地回答:“当厂长。”儿子又问:“当厂长有什么好?”阿三深情地看了看儿子说:“你当厂长爸爸就不会下岗啦。”吴书纯道歉法官问阿卡斯德:“您是不是在电话里骂了约翰先生?”“是的,先生。”“您是愿去道歉呢,还是去蹲一个月监狱?”“我打算去道歉。”“那好,去打电话道歉。”阿卡斯德打电话给约翰说道:“您是约翰吗?”“是的。”“我是阿卡斯德。今天早上我们激烈争论时,我叫您见鬼去。”“是的。”程胜(荐)令人费解李四领到工资时发现少了十块钱,便气冲冲地责问出纳员…  相似文献   

9.
一个不太热的下午,他敲开心理咨询室的门,慢慢走进来。看上去,他穿着朴素,神情忧郁。见他半天不开口说话,我主动打破了沉静:“期末考试挺紧张吧?”“是的,不过,我老是看不进书去。”“为什么呢?”我关心地问。他又沉默了一阵,断断续续说起来。原来,前一段时间,他们寝室的一个同学丢了几十块钱,结果大家互相猜疑,搞到最后,连丢钱的人也弄不清是在外面丢的,还是在寝室丢的,只好不了了之。“本来事情过去很长时间了,可我总担心有人怀疑是我偷的钱。”“有人问过你吗?”“没有。”“有人暗示过你吗?”“没有。”“有人影射过你吗?”“也没有。”…  相似文献   

10.
《传承》1997,(1)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听一位美国记者说:“在日内瓦看不到共产党统治下几亿中国人民的悲哀与愁苦。”周恩来不久便为外国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放映了《一九五二年国庆节》,让外国人从电影里看看中国,了解中国。谁知电影放映后,又有一个美国记者说“这部电影说明,中国是在搞军国主义。”因为电影中有我们海、陆、空三军威严的检阅队伍镜头。周总理并不生气,他让再给他们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工作人员为放好这部片子,还准备了一份长达十五六页的说明书。周恩来看后批评道:“这是不看对象,对牛弹琴。”那位准备说…  相似文献   

11.
休闲长廊     
对答如流 同学小林非常害怕写作文。一天,他找同学马东借作文看。为防止他抄袭,马东在后面特意附了一句:“版权所有,不得抄袭”。次日,小林把作文本还给了马林,后面也附了一句:“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爱哭的小弟弟 “你的小弟弟为什么总是哭个不停?”一个小朋友问另外一个小朋友。 “这有什么奇怪的呢?要是你也没有牙齿,没有头发,不会讲话,不能出去玩,就连大小便也要人家帮忙,你也会整天哭个不停的。”  相似文献   

12.
刘小波 《同舟共进》2010,(12):38-38
一个长假,驾车携妻小游赣皖地区。 车刚过井冈山,鬼使神差般的,我把车一拐,驶进了共青城。小女儿奇怪地问:“爸爸,您要去哪里?”我告诉她,我要去看一个人,按辈份,他不是我的朋友;论阶层,亦不属于同志(我不是中共党员),但他是一个值得我终生敬佩的人。  相似文献   

13.
老舍之死     
《春秋》1997,(6)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老舍在北京市文联工作。老舍出事的前两天,北京市文联开会,老舍问茅盾先生:“明天的斗批改大会你参加不参加?”茅盾先生没有作正面回答,只轻轻地向他摇了摇手。第二天,老舍问我:“今天是红卫兵学生们‘帮助’我们文联搞斗批改,你看我参加不参加?”我说:“没有通知你就不参加。”老舍接着说:“文化大革命是触及每个人灵魂的一场大革命,我怎么能不参加呢?”我无言以对。于是他就去了。谁知他一到那里,早已做好准备的“造反派”们就贴出了标语,宣布了老舍的所谓三条罪状:美国特务、反革命分子、修正主义分子(说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拜香港大明星成龙做师傅,终于使这个人称“小阿信”的打工妹当上了武术冠军的故事,它向人们道出了“自尊、自强、自立”的人生真谛。从迷恋武术到崇拜成龙龚晓红是个孤儿,1990年的冬天,才13岁的她辗转来到长春给一对老夫妇当小保姆。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当时的长春市武术协会副主席郭景生。在他的帮助下,她一边到一个小饭店打杂,一边跟着他习武,并且学有所成,在当地的一些武术比赛上也取得过好名次。有一次,她和几个朋友去工人文化宫看电影,那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看电影,而这部电影恰恰就是香港大明星成龙主演…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央党校学员宿舍——说实话我没有想到这样级别的学员住这样的陈设简单的宿舍——我们见到了王小青市长。看了我的名片,他问:“怎么没有e-mail网址?”他的,显然有。他说他经常在网上看《人民论坛》的市长访谈栏目。  相似文献   

16.
蝈蝈 《人民公安》2009,(16):63-63
很多年前,在河西的时候,我跟着父母去张掖农场七站场部电影院看过几次电影。那时看电影是一件大事。电影《少林寺》刚刚放映的时候,我们一家全部去了场部电影院看这部片子。我们去得很早,买了票之后,离开演还有一两个小时,于是,一家人在电影院外空旷的场地上闲转。  相似文献   

17.
看了《泰坦尼克》这部电影大片,我在被那个悲壮不已的爱情故事深深感动的同时,也对悲剧提出的安全警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不久前,读到英国《每日电讯报》有关“泰坦尼克号”巨轮“夺命钥匙”的报道,更加深了对安全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文艺广场     
战争和政治有个行伍出身的人参加议员竞选,经过一番的唇枪舌剑之后,终于落选败北了。“真是可惜。”有人替他抱不平。“我已竭尽全力,没有什么后悔的。”他回答说“战争和政治比起来,战争更难吧?”那人又问。“不,战争比政治容易多了。”他回答道,“在上,你只要看服装,就能知道是友军还是敌人。”近视“我看不清太远的东西,医生。”病人对眼科医生说。“请跟我来。”医生把病人带到外面,用手指着天上的太阳,问道,“你看那是什么?”“太阳。”病人回答。“那你还想看多远?”医生生气地问。宣传63道德规范进万家系列漫画策划…  相似文献   

19.
私心     
《后汉书·第五伦传》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人问第五伦“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有求于我,送给我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始终也没有介绍他担任什么官职,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我哥哥的儿子生病时,我会一夜多次探望,看过后又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生病时,即使我不去探望,也整夜不能眠。这样看来,能说我毫无私心吗?”这也是成语“一夜十起”的出处。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8)
正麦特戴蒙说:"读了《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电影剧本,每看一次哭一次。"片长130几分钟的这部电影,真是需要点耐心、静心看待这起家变。家变,无法起死回生。但是,后续可以创造什么呢?是这部电影的感人之处。"原谅自己,才能抚平伤痛。"一看这段宣传字句,多少可理解《海边的曼彻斯特》是部关于疗伤的电影。这伤痛是关于夫妻、父女、父子、母子、兄弟、叔侄的家庭关系。麦特担任监制,故事发想于他。显然他必定难忘于他与班艾佛列克发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