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2015,(5)
<正>我的父亲马叙伦是个很平常的人,他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为中华民族不受外辱,国家自强,人民平等、当家做主、安居乐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早年生活家里有一幅画,很有意义,也是传家宝。画上有两个人,一个是我奶奶,一个是我父亲。奶奶在织布,父亲在旁边帮忙、看书,说明当时家庭的环境是比较艰苦的。  相似文献   

2.
邵华 《瞭望》1985,(31)
我虽然演了三十六年戏,但是让我演祁老爷子,我感到负担很重。一是我原籍浙江,一张嘴就怕“露馅”,因此,以前青艺排北京的戏,我就主动靠边站。这次是硬着头皮上。幸好有林汝为、李婉芬、“四大爷”、“白巡长”为我把场把关。家里还有个“保镖”——老伴林子丹,她是个老北京,也是老演员。二是过去我演的多半是老态龙钟的老人,而祁老太爷爱憎分明,是个倔强的老人。为了把老爷子的戏演好,我尽力琢磨剧中人的脾气秉性,在“善、诚、挚、抗”四字上做文章。后来  相似文献   

3.
沈殿忠 《侨园》2004,(6):20-23
在2004年11月2日美国总统大选投票前的1个月,我应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者项目的邀请,从中国到美国进行了为期3周的考察,考察的主题是“美国的选举”。我9月11日从北京启程,由于时差的原因,到旧金山入境再转机到华盛顿,仍然是9月11日。一路走下来,三周内共途经10个州、1个特区、14个市和1个镇。其间,访问了40多个组织,谈了100多人,讨论了1000多个问题(据我10多万字的考察笔录)。待再回首时,方知无非是东进西出、南来北往、走街串巷、上山下乡、登堂入室、连珠问答。我看到,在美国除纽约等少数城市外,很多城市并  相似文献   

4.
阿卜杜 《侨园》2011,(1):19
我的名字叫"阿卜杜",我的全名叫"阿卜杜拉赫曼阿巴斯·阿卜杜拉阿米尔",名字特别长有点怪,这是阿拉伯人写名方法(第一个是我的名、第二个是我爸爸的名、第三个是我爷爷的名、最后一个是我的姓)。  相似文献   

5.
《民主》2015,(3)
<正>这一届做人大代表,我提了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建议,因为我是文化教育界的代表,关注的内容主要是在文化和教育。我认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指导理念离不开教育。针对文化发展我提出两点,一个是地方方言的保护问题,一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问题。习近平主席讲三个自信,源于我们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自信,讲到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我觉得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义不容辞的。  相似文献   

6.
廖雅慧 《侨园》2013,(11):29-29
<正>我第一次去中国的时候,我才39天大。在中国认识了奶奶、爷爷、姑姑、姥姥、大姨、二姨、大伯,好多人。我在中国住了几个月,就回到美国了。现在我去中国非常多,去了差不多九次了。有些年是夏天去,有些年是冬天去。不管什么时候去,每次都会看到新的东西。我妈妈和爸爸是北京人。去中国会住在北京。我现在已经去了15个省。从寒冷的东北到酷热的香港;从上海的高楼大厦到黄色沙漠的新疆,我都去过了。我跟爸爸、妈妈、奶奶、姑姑和爸爸的堂弟一起开车旅游。在中国旅游看到中国的好多好事和坏事。中国城市里有好多人,满街上都是。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6,(8)
正一般人写文章,都乐意回忆自己的父母。父母之恩,重如泰山,大有写头,这应该是个永恒的主题。还有人回忆自己的妻子。一日夫妻百日恩,爱情比天大,当然也有写头。而今天我却要写写我的3个儿子。我作为父亲,养活他们一回,父子之情,照样是个永恒的主题。我的3个儿子,老实说,从他们小时候看,每个人的性格就已凸现了。老大蔫、老二欢、老三挺犟性。他们尚在襁褓中,当然得向我要吃的,要喝的,要我给他们清理卫生、洗涮尿布等等。一家之中,除了妻子他人莫属,我也基本做到了  相似文献   

8.
二、定计出逃在西京招待所,周先生给了我二楼一个带阳台的房间,我的一名“警卫”就蹲在那儿值勤。这情景,很容易使人想起罗密欧的形象来。没多久,这支“警卫”的队伍增加到七名:一名是我的随身“警卫”;两名是法西斯蓝衣社的便衣,一个个凶神恶煞,相貌吓人——他们是当地的盖世太保,蹲在招待所大厅两旁的入口处,其他能轮流替班,还有两个流动哨,我走到哪儿跟到哪儿,我打电话时就跑来窃听,随时准备盘问前来找我的客人——没有一个人来找过我。夜班警卫似乎通宵不寐。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9,(11)
<正>我12岁时候,家里有个小二胡在墙上挂着。我大哥、我二哥都是在业余剧团拉弦的,他们是业余剧团的骨干。在业余剧团,他们一唱戏,我就在边上站着看,一场不落。后来我跟我哥说:"你们都会拉了,我也学学这个弦。"我就把小二胡拿下来了,里外弦一逛,手指头一按,就能按出点来了。打那以后,哥哥告诉我几个点,我就按路子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我很快就会拉了,打那以后我就拉二胡了。  相似文献   

10.
正我叫康斯特,大家都喜欢叫我"小康",由于"小康"本是中国人所追求的一种生活,我便很喜欢这个亲切的昵称。我来自赞比亚,今年22岁。现在就读于沈阳师范大学学习国际金融专业,是一名二年级的本科生。今年是我在中国的第三年,我来沈阳已经经历了第二个寒来暑往了。我去过北京、天津、上海、苏州、大连、鞍山、丹东、本溪、盘锦等很多城市,我喜欢经济发达的北京和上海,也喜欢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但是给我最深的印象还是辽宁省的这几个城市。这里虽然经济没有北  相似文献   

11.
正我前些天当了父亲,全世界的朋友都祝福我和我们一家,我很感动。可是也有很多中国朋友表示怀疑,主要是两个问题:第一,我为什么娶了个丑女;第二,我捐了450亿美元,是不是在避税。我决定回答一下这两个问题,顺带再多回答几个问题,比如我为什么不买豪车,为什么总是穿那一件T恤。  相似文献   

12.
平民巴金     
他是一介平民,一个今天连一枝笔也握不住、身不由已的小老 头。在他百岁生日来临,人们以各种方式祝福他时,我在键盘上敲下 “平民巴金”四个字。直觉告诉我,这是对巴金最为贴切的概括。  相似文献   

13.
粽子"外交"     
准备好粽叶、糯米和其它配料,我又要包粽子了。我包粽子当然是为了我的一双儿女,但也是为了我的美国邻居。我的儿女是大珠、小猪,大珠是姐姐,小猪是弟弟;我的美国邻居是大美、小美,大美是妈妈,小美是女儿。大珠和小美是同学。本来和大美小美也就是点头之交,两家亲密起来还是粽子牵的线。那是几年前,孩子还小,雇了保姆在家照看。有一次保姆包了粽子,并送了一些给邻居。那天下班回家我正掏钥匙开门,大美在街对面招手并向我走来,你家保姆给了我两个粽子,很好吃。可不可以再多给我几个?好一个爽朗直率的英格兰后裔,真拿自己不当外人!我一下子就喜欢上她了。  相似文献   

14.
《侨园》2016,(Z2)
正已经年近花甲的我,当向儿女们说起我从小的理想就是想当一名纺织女工时,他们都会发出嗤嗤的笑声,那笑声中的意味我听得出来,是笑我的幼稚、傻冒,甚至愚昧。我曾为自己的理想无怨无悔奋斗了大半生,今天回头想想在纺织厂度过的几十年,心情之激动无法用语言描述……从小人家都说我是个漂亮女孩,心灵手巧,从小我也有个美丽的愿望,那就是当一名纺织女工。因为那个时代,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6,(6)
正有一个成语叫"猴年马月",虽然它的源头无从考据,却在民间广泛流传。因为我是1932年农历壬申年出生,属猴的,凡是"猴"年都是我的本命年。今年是我要过的第七个本命年。已经过去的六个猴年,我从来没有在意过,但今年不同,我特别重视今年这个本命猴年,我最怕老天不允许我过第八个"猴年马月",因为那时我该是96岁的老人了,我期盼能够顺利通过第八关。中国古代先人,聪明的把十二生肖作为独特的民俗现象,而目把十二生肖广泛运用在各个方面,不仅以十二生  相似文献   

16.
刘淮 《瞭望》1988,(39)
你问我别后这十年的光景,我的朋友,黄昏已来临,年轻人即将手挽手在朦胧的月光下悄声慢语,那是属于他们的世界。而我眺望着西天那最后一抹晚霞,它明丽璀璨,流彩溢金。我知道,那里边有我,当然也有你,尽管它转瞬间就要融化在苍茫的暮色中。 这十年,论工资,论级别,我都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你知道,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们都不大在乎这个,我依然是个教书匠,前两年评了个高级职称也就是了。但是我感到那缠在我身上、捆住我灵魂的锁链,已逐渐去除。 为了父辈的那些事,我一直不得安宁。6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7.
余平 《侨园》2011,(11):21
2009年我因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库比提诺市工作了10个月,这里是美国著名的苹果公司总部所在地,当地一直流传着"三个苹果改变世界"的故事: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一个苹果砸醒了牛顿,一个苹果握在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手中。我很早就拥有一部苹果智能手机,其时尚的外观、便利的可操作性、丰富的应用软件让人爱不释手,我也成了不折不扣的"果粉"。  相似文献   

18.
党叫我搞政工,我就要干出个样子来我是一九七九年底从部队转业来油田的。在部队,我没有搞过政治工作,但是政工干部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是很崇高的。我亲眼看到许多辣手难办的事情,到了指导员、教导员、政委那里,做一做思想政治工作,就迎刃而解了。我打心眼里佩服他们。转业后,看到油田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很有特点,做得深,做得细,做得活,做得实。特别是一九八一年局党委树立了两个政工干部腆型——邵义乔和费德林的事迹,对我教育很深,我暗暗下定决心,向他们学习,做一名有作为的政工干部。在我开始做思想政治工怍的那几年,正是社会上一些单位政工部门威信下降,政工干部不吃香的几年。有人讲:“现在是靠文凭吃饭,钱厂长开道,  相似文献   

19.
郑洛道上     
宋洪 《瞭望》1991,(22)
从火车离开郑州西行,我便一直面对着窗外,望着眼前的平野、丘陵、树木和村镇。真是山川依旧城廓非,曾经深深刻在我记忆中的充满尘土的道路、破旧的房屋和窑洞,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代之而起的是不时闪过的工厂和一排排新的房舍。但新的面貌却抹不去我心底深处的记忆,反而使它更加清晰。 那是40多年以前,1948年的5月,我从开封到第二次解放后不久的洛阳去。我们一行四个人,一个是我的同学,另外两个女学生,是党的地下组织嘱我们带到解放区的。和我们联系的人说,从开封到郑州那一段因还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16,(8)
正我和妻子相伴已走过了37个春秋,年已花甲的我们依然相濡以沫,相互依偎,谁也离不开谁。偶尔哪一方因事外出几天,双方都会挂念不已,夜难以寐。每天我们都手牵手在小区里散步、晨练,小区里的老人们都对我们羡慕不已,都称我们是一对好夫妻。是啊,我们确实是一对恩爱夫妻,我们俩是在生活的风雨中相互搀扶走过来的。我们的"婚宴"是两个烤红薯1979年,我和妻子恋爱时,我在一家三线工厂水泥厂当工人,我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