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的理论(简称“两变”原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回答,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深入研究这一原理在当前改革中的具体运用,对于正确开展各项改革工作,推动四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叶兰 《前线》1964,(12)
精神变物质,这样的问题乍听起来好像有点玄妙。两种看上去完全不同的东西,怎么能够由一个变成另一个呢?其实,它不但不玄妙,反而是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一个具有十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对物质概念曾经有各种不同的表述,但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列宁对物质的定义,另一种是恩格斯对物质的定义。近年来有学者对列宁物质概念作出新的阐释,这些阐释具有实践唯物主义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西柏坡精神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内外因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因此,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层面去理解和把握西柏坡精神,对于推动西柏坡精神的弘扬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践和认识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实践和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研究的重要内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这对范畴所揭示的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在哲学上,称之为本体论的问题。因此这两对范畴区别  相似文献   

6.
余栋华 《唯实》2001,(9):14-19
本体论的本来意义是关于存在的学说,有关本体论的讨论必须立足于这个基点.主题的永恒性和表现的时代性是本体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趋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有自己的本体论,所没有的只是古代与近代的旧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实践关系中的物质本体论或者说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这种本体论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又反映了哲学的时代精神,与实践本体论毫无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论实践关系中的物质本体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栋华 《唯实》2001,4(8):14-19
本体论的本来意义是关于存在的学说,有关本体论的讨论必须立足于这个基点.主题的永恒性和表现的时代性是本体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趋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有自己的本体论,所没有的只是古代与近代的旧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实践关系中的物质本体论或者说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这种本体论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又反映了哲学的时代精神,与实践本体论毫无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是最早系统宣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共党员之一,他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和论述,弥补了早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宣扬的缺陷。他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出发,阐释了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强调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则。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发展着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物质内部的矛盾性,事物发展表现为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很好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奋斗》2015,(8)
<正>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恩格斯曾说:"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这  相似文献   

10.
实践核心论与哲学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曙光 《理论学刊》2001,2(3):32-35
随着学术界对实践问题研究的深入 ,有的学者提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本问题 ,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有的学者则提出了与此相反对的意见 ,认为实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作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其他哲学的 ,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同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础 ,实践核心论并没有否定哲学基本问题 :实践核心论从属于哲学基本问题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本体论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精神的力量     
精神的力量薛保勤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命题。它不仅是科学的方法论,同时,也准确地反曜了人作为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的典型特征。人是物质的,同时,也是精神的。这大约是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人并不是单纯依赖于物质生活的动物,那只算作活...  相似文献   

12.
苏南人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以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创造了“苏南模式”.在这片土壤中,集体主义原则的自觉实施孕育了集体主义精神这朵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之花;集体主义精神反过来又促进了苏南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成为苏南城乡物质文明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哲学在苏南模式中再次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一、公有制为主体——集体主义精神的经济前提集体主义精神,从历史发展分析,它和人类一样古老.最早的集体主义是原始人的集体主义.一方面,这种集体主义是广泛的,纯朴无私的;另一方面它又是狭隘的,局限于同一部落或氏族,而在部落之间或氏族之间则难以做到相互兼容,因而常常引起部落和氏  相似文献   

13.
论物质     
朱兰芝 《理论学刊》2005,4(12):24-29
在二元对立的哲学视阈中,物质概念是一个高度抽象了的概念,因而它不再是指称现实的物质的概念;它就像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一样,是一种陈旧的哲学思辨的产物。哲学的发展必然要超越这样一种陈旧的哲学思辨,而代之以新的物质观。新的物质观的要义是:物质是不能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它只能是人的视阈中的物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意义上的物质。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文,是《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的一段。在这篇文章中,毛主席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一方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透彻分析十八大报告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要用十八大报告所总结的最鲜活的实践经验和最新理论成果讲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应着重把握六大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21,(4)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了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遵义会议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髓,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历史观相统一、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7.
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必然.基本价值、时代精神、现代成果、中国问题和中国表述,是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五大核心要素和努力方向.只有在全面把握这五大要素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构起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18.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阐明了党中央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今后发展的期望、要求以及应注意的问题。新阶段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和气派方面四个向度来把握理解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精神,是贯彻落实好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求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的行政哲学精神一方面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表现.人和、中庸之道、知权变通是周恩来的行政哲学精神在行政活动方面的集中表现.周恩来的行政哲学精神对于今天和谐社会下的行政活动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们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克服了以本质主义、主客二分以及实体性的传统思维方式,在哲学上是对于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变革,而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社会意义才体现了它的本质特性。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社会意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统一的社会现实性,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性以及未来社会的基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