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斌 《青年论坛》2002,(6):17-18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意味着党对社会发展整体进程及其文化意识的深刻把握 ,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逐渐总结归纳出来并被历史所证明的。在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中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变化 ,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杨慧兰  刘瑞鹏  云丽华 《前沿》2006,2(11):54-56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新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党能否做到科学领导,是我国经受住各种考验、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的指导思想.领导者能否代表先进生产力,是领导工作是否具备科学性的关键.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顺应潮流,反映时代精神.党只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从人民利益要求的变化中洞察、判断社会发展的趋势,从而正确地制定战略和策略.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党都做不到科学领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注重实践的理论,它体现了科学领导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力地促进了人们解放思想.它的提出保证了非公有制经济沿着正确轨道发展.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制定新时期经济领域统战政策,才能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逐步培养起一支坚决拥护党、与党团结合作的代表人士队伍.这对于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振军 《前沿》2004,(3):129-131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既是对传统中国社会理想及邓小平理论的继承 ,也是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所提出的新目标 ,从政治哲学层面考虑 ,“全面小康”的政治前提是制度社会 ,道德预设是功利社会。制度社会与功利社会在逻辑上内在统一于小康社会。只有把握制度社会和功利社会 ,才能很好地理解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 ,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通篇都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光辉。我们党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今天又面临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自身的重大变化 ,如何才能“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答案就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我们党用浓墨重彩镌刻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笔,就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勇敢创新。决定中国在21世纪里的一切,关键在于党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在于党自身建设的理论视野能够拓展到多宽、多远?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为全党的思想解放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而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又从作风建设的角度对党的各级组织提出了落实好“三个代表”思想的任务,今年5月31  相似文献   

7.
郭伟  隋永法 《传承》2012,(14):11+31
在时代风云变幻的今天,我们党面临的"四种考验""四种危险"更加突出,各种矛盾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严重损害党的纯洁性,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党的历史与实践证明,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不断保持纯洁性,才能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8.
王河 《今日浙江》2003,(13):17-18
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即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学习当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这里我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李红  王彬 《湖北社会科学》2002,(10):120-121
“三个代表”中居首位的是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只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实现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活力。我们认为,用对立统一观来认识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我们全面地科学地把握“三个代表”的关键。1、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来认识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是空洞无物的抽象范畴,也不是具有独立人格意志的天然存在物或超历…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统帅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纲领,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确保党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领导地位,确保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切实推进依法治国。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就要大力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大力增强执政为民意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民主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贯彻好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要做到“三个代表”,归根到底是要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只有推进发展,才能真正当好“三个代表”,才能真正体现出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  相似文献   

12.
娄杰 《桂海论丛》2001,17(6):4-7
"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永葆党的先进性问题.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最终归宿.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对党的先进性的精辟概括.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并按这个要求解决党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发挥党的先锋队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千年更迭世纪交替的历史时刻,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党的自身建设实际的清醒认识与准确把握,江泽民同志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江泽民同志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发展,也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共青团工作的新机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和基本方针,是全党的行动指南。只有认真贯彻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的精神,从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直到全部实践都体现“三个代表”,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突出先进性,按“三个代表”建设党,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五大确定的党建目标上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党的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地位;必须更加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6.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的“5·31”讲话对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提出了根本要求 ,只有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 ,不断进行新的思想解放 ,才能抓住坚持与时俱进这个关键 ;只有不断推进改革新发展 ,才能体现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个核心 ;只有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才能坚持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论述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党建理论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论述 ,是总结我们党近80年的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这个新结论是与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论述一脉相承的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建设理论的科学继承和重大发展。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党的建设。从党成立的那一天起 ,党就致力于回答和解决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过程中 ,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 ,不断总结经验 ,形成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建设理论。民主革命时期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  相似文献   

19.
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 ,是十五大以来在党的建设实践与理论上的创造。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 ,把党在新时期的执政规律和党的建设的主要作用结合起来 ,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 ,实现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 ,才能真正领会“七一讲话”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0.
张晓明 《前沿》2006,2(8):115-117
本文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描述了法治"表层化"的症状,剖析了法治"表层化"的成因,最后提出了消除法治"表层化"的对策.只有坚持贯彻"人文关怀"的法治观,才能使法治早日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才能消除中国法治进程中的"表层化"现象,才能使法治在中国由理想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