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球在长期的运动过程中,外表逐渐形成了一层固结的外壳,我们称之为地壳。它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矿物和岩石所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有用矿产。地壳形成以后,无论其物质成分(矿物、岩石)、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着:构造运动,导致地壳大面积的升降,或使地层发生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变动,形成岩层的弯曲和破裂;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地震等,使地壳内部结构、物质成分、地形发生变化。在地表,由于风化作用,使坚硬的石块崩裂、粉碎,“腐烂”成碎块;而冲积,搬运到低洼地方的砂砾、石块,在  相似文献   

2.
“地洼”之父陈国达曾长秋在地质科学领域,近百年来占统治地位的地质构造理论,是由美国与奥地利科学家先后提出和创立的“地槽──地台”理论。但是,这一权威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一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科学家的挑战,他创立了一门比较系统和完善的地壳构造及演化...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归纳推理“运动能够产生热”这一原理是谁发现的呢?是十八世纪俄国伟大的科学家罗蒙诺索夫。请看他在《关于热和冷的原因之探索》一文中的推断: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起来;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地锤击铁块,铁块也可以热到发红;由此可知:“运动能够产生热”。从逻辑上分析,上述推断是通过一个推理来进行的。这推理属于哪一类呢?让我们来分析一  相似文献   

4.
一流科研机构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生科技原创性成果、集聚和培养世界一流科学家的重要基地。这些著名的科研机构不仅拥有一大批世界大师级的科学家队伍,成为高新技术人才的集聚高地,而且,也是本领域的国家公共研究平台和世界科技创新的前沿。它们的成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轨迹;它们的研究,从某种程度上主导着世界科技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何谓泥石流     
为民 《支部生活》2008,(8):45-45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泥石流中大量泥沙石块混合成一股黏稠的泥浆,像脱缰的野马一般沿陡坡奔腾而下,暴发突然,来势凶猛,破坏力大。  相似文献   

6.
视觉     
《党建文汇》2010,(1):45-45
据美国宇航局官方网站报道,科学家们近日首次发现“卡西尼”号探测器已捕捉到由土卫六表面湖泊所反射的太阳光线。这一发现证实了土卫六表面存在液体的说法。科学家们由此认为,土卫六表面一些地区分布着许多大型湖泊状盆地,就是在这些地区存在液体。  相似文献   

7.
有这么一个人,他放着城里安逸的生活不过,硬是回到位于太行深山中的老家,撬动着几吨重的石块,只身一人要修起一座桥,那实在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这个人名叫郭池善。  相似文献   

8.
据国外媒体报道,1967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斯林贝尔发现太阳系外出现了一组连续的脉冲信号。这些发现令她非常惊讶,她当时建议这可能是外星智慧生物的信号,但后来科学家证实这是一种高速旋转的脉冲星,可发射出非常规律的周期性信号。  相似文献   

9.
解决科研伦理问题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克服科学家的道德困境。战后科学家和司托克斯对布什范式中两种科学之间关系的解读都是基于科学家思维,只站在其中一种科学的立场上去理解两种科学的关系,导致最终难以克服科学家的道德困境。布什首先是工程师,然后才是科学家。因此,基于“技术辩证法”的视角,以“自转-公转”的模式重新理解布什范式中两种科学的关系,有利于克服科学家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10.
为何沈登苗明清科学家自明代中叶到晚清,我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如李时珍、宋应星、项名达、徐寿等,或自己摈弃仕途,或由于仕途不得志转而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也有些士大夫如徐光启、徐有壬等在当政为官时就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钻研自然科学。这些著名的科学家为传统科...  相似文献   

11.
佚名 《党员文摘》2007,(12):44-45
去到一个陌生地方,却觉得好像什么时候来过?一个人走在月光下的小路上。总觉得似乎有人在背后看你?其实,这些可能都是大脑玩的“鬼把戏”。各国科学家最近对“似曾相识”等几种大脑错觉进行了研究,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12.
我们都知道,风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绿色能源。当地面附近的风能正在逐步得以开发之时,科学家已经不再满足于地面上获得的这些成绩了。近年来,一些能源科学家开始尝试高空风力发电。最近,纽约的风力发电工程师准备在高空设置风力发电机。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科学家在地中海海底的沉积岩中发现了3种神奇的物种,这些物种可在无氧环境下生活一辈子,而且还具有繁殖能力,这是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氧环境下存活的生物。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一些贵金属都源自于超新星的爆发,然而这些金属元素的确切起源过程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一项研究为僻开这个谜团提供了新线索。科学家发现,那些稀有的重金属,如金和银,都需要最极端的恒星环境才能形成,但是产生银元素的恒星质量应当稍小于产生金元素的恒星质量,  相似文献   

15.
自然奇观     
《党员文摘》2009,(6):I0001-I0001
在美国加州死亡谷的沙漠有一种奇特现象:这里有许多巨石,每块都重达300公斤以上,却常常“自动旅行”,井在其后产生深深的“划痕”。科学家正在运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对这些石头进行监控,以破解其奥秘.  相似文献   

16.
苏媛 《党课》2006,(11):71-73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大量的工业废水连同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给土壤、水域带来了很大污染,其中的难降解物质长期残留在环境中,给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寻找高效经济的解决办法是当前科学家和社会学者亟待攻破的课题。科学家们发现,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微生物对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环境形成了强大的适应能力,在降解污染物,尤其是“降伏”难降解污染物方面的巨大潜力,使它成为环境治理技术开发中的主角,被誉为大自然天然的清洁工。只要满足所需的营养条件和环境要求,它几乎可以对现有的全部化合物进行降解,彻底清除污染物并修复生态平衡。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微生物技术开发了一系列解决污染问题的专利技术,无论是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还是其他形式的有毒有害物质,都可以使用相应的微生物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我今年76岁了,和水稻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健康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健康的人格非常重要。情感、人格不健全,对周围人的影响就很不好。科学家也是人,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同样必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同时还要恪守科学道德。只有这样,才配当一个科学家,也才能当好一个科学家。我认为,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良知的合格的科学家,至少要做到以下这么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散木 《党史博览》2010,(11):42-44
李四光、钱学森、竺可桢这三位科学家,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中国科学界的标杆”,还可以说是三位红色科学家。其中,李四光、钱学森是新中国成立后回国的,竺可桢则是沧桑鼎革之际毅然留下来的。  相似文献   

19.
2003年2月17日清晨,我背着沉重的行囊,跨过于都河,沿着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开始了313天重走长征路的艰苦历程。当我踩着沙子与石块铺成的村道拐进深山里的于都祁禄山乡时,天完全黑了。  相似文献   

20.
吴教授在给即将毕业的MBA班的学生上最后一次课。令学生们不解的是,讲桌上放着一个大铁桶,旁边还有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我能教给你们的都教了,今天我们只做一个小小的测验。”教授把石块一一放进铁桶里。当铁桶里再也装不下一块石头时,教授停了下来。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