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应对通货紧缩和经济下行风险,欧洲央行于2015年初出台了量化宽松非常规货币政策,并于12月进一步加力。实施近一年来,欧元区融资成本降低,通胀有所提升,欧元贬值导致欧元区贸易顺差扩大,制造业指数持续上升,消费者信心增强,欧元区经济基本保持了稳定增长势头。但是,欧洲央行量化宽松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量化"枯竭"、欧洲央行"日本化"以及非欧元区国家货币升值等负面影响,并缩小了欧洲央行未来的政策空间,不利于其应对更大的风险。目前看,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仍会持续一段时间,将与美国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分化,可能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新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国际碳关税发展趋势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表示要采取碳关税措施,碳关税问题可能成为今后影响国际经贸关系的热点。国际碳关税的发展趋势反映了发达国家保障本国利益,重新布局世界经济的真实意图。碳关税实质是披着“绿色外衣”的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它的出台将在贸易、产业等领域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对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其负面影响将尤其突出。鉴此,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国家有必要加强合作,并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后危机时代,全球主要经济体在经济周期中的矛盾凸显,由此带来了各经济体在宏观政策制定与实施上的冲突.开放经济条件下,由于政策的外溢效应,"以邻为壑"的政策取向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如要实现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各国就必须进行宏观政策的国际协调.博弈理论证明了国际协调的效率和收益高于不协调的状态,因此宏观政策的国际协调是可行的.有效的国际协调可通过寻找利益共同点、达成均衡、维持均衡的路径来实现.现阶段各国应慎用量化宽松的政策,避免货币竞相眨值,继续在G20的框架下推动各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重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他律功能,发挥相互评估机制的互律作用,同时各国共同提高自律能力,以实现有效的宏观政策国际协调.  相似文献   

4.
周边经济体掀起缔结RTA高潮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我国周边国家掀起了缔结RTA的高潮。一方面,这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体应对全球RTA缔结高潮和地区经济集团化压力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周边经济体、地区外经济体利益角逐的结果。周边经济体缔结RTA对我国谋求经济发展,寻求稳定、和平、繁荣的周边环境,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家统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全球经济结构正在进行的重大调整和新兴经济体地位的迅速上升为金砖国家集团的出现提供了时代契机。本文深入分析了金砖国家之间的共同经济利益和利益分歧。金砖国家在经济结构互补、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提升国际经济地位、应对大规模资本流入和碳排放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但在双边贸易、大宗商品定价、人民币汇率和国际货币经济秩序改革方式等问题上存在着一些分歧和矛盾。  相似文献   

6.
近期,世界经济呈现温和复苏、增长分化的新走势,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道扬镳"。同时,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牵动全球市场的"神经",美元汇率持续上扬,大宗商品价格下行,新兴市场跌宕起伏。世界经济处于新的十字路口,未来走势关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应准确研判世界经济走势和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妥善应对,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正能量。  相似文献   

7.
谷源洋 《亚非纵横》2011,(1):1-8,57
2010年世界经济持续复苏,没有出现“二次探底”局面,但各经济体复苏力度和步伐各异,面临高失业、产能过剩、市场保护、消费低迷、流动性泛滥等众多障碍和挑战,并未完全消除“危机后遗症”。关联储和日本央行“量化宽松”常态化的政策选择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了新矛盾、新风险、新博弈。世界经济将在U型复苏底部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在复苏的道路上依然一波三折。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尽管其成因不同,但均对全球经济、国际金融市场尤其是新兴经济体造成了实质性影响。历史上,拉美地区饱受各种经济危机的冲击,而当前拉美国家比10年前具有了更好地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能力。面对美欧债务危机的冲击,拉美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们应对  相似文献   

9.
谷源洋 《亚非纵横》2013,(1):10-17,59,61
2012年世界经济较上一年度明显减弱,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同步下行,贸易与投资保护升温,全球治理和政策协调难度增大。世界经济面临新的引爆点。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开始逐渐关注崛起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其中,巴西参与G20全球经济治理的意愿和作用在拉美新兴经济体中表现十分突出。然而一些制约因素也随着这一进程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出现,特别是巴西目前低迷的国内经济形势。对于巴西而言,它参与G20全球经济治理的进程与国内经济状况及外交政策侧重点的不断转变密切相关,但归根到底则受其经济发展模式和外交传统的影响,这也最终决定它在G20中的角色和行为。  相似文献   

11.
欧亚经济联盟是欧亚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机制,也是新兴经济体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实践。从国际环境和新兴经济体的角度来看,欧亚经济联盟是在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双边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渐盛行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欧亚地区应对世界贸易体系由多边化向分散化发展、由自由贸易主义向贸易保护主义演变的有力举措,也是新兴经济体通过加强合作增强自身实力、谋求成为多极化世界中新的一极的战略选择,以及提高贸易地位、改善贸易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就80年代后半期以日本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为中心的亚太地区的经济变化加以分析。其次就日元升值所导致的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对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影响、以及在世界经济中进一步巩固了地位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所采取的对策加以考察。而后就亚太区域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形成资本和物资的区域内循环结构的同时、90年代仍继续保持高速经济增长的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在发达经济体艰难迈向复苏、新兴经济体增长减速之际,各国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鼓励更多国家学习中国经验,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财政,提振需求,增加就业,以拉动经济稳健增长。IMF认为,基建投资会减轻政府债务负担,因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本身就能带来回报。通过提高整体经济产能,基建投资还提升了经济应对任何水平债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黄莺 《国际资料信息》2010,(12):25-27,39
2010年夏季以来,美国不断放出进一步“量化宽松”信号,美元贬值预期形成。发达国家之间、新兴市场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之间的汇率摩擦不断出现,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面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走高的大环境,俄罗斯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和调整政策,如选择走"第三条道路"、强调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居民收入以及福利水平、重要企业收归国有、扶持农业、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等等。由于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俄经济增长迅速,一跃成为发展迅速的新兴经济体,但同时也要注意到,这一时期俄经济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工业,造成经济结构失衡尤其是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失衡,而且这种对世界能源市场的过度依赖,给俄经济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正一年来,在政治、军事、经济、金融、文化、社会等各种矛盾交织作用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动荡不安,突发事件不断。影响全局形势的主要有以下因素:一、全球经济前景不容乐观过去一年里,全球经济总的形势是: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赶超发达国家的趋势没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2015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为2.0%,新兴经济  相似文献   

17.
姜跃春 《东北亚论坛》2013,(2):60-65,129,130
始于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西方经济模式受到种种质疑和挑战,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大国将为世界带来种种机遇。在此背景下,美日两国围绕"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纷纷调整其亚太政策。美国希望调整该地区合作"制度"规范亚太合作进程,日本希望通过呼应美国TPP战略来干预亚太一体化进程。东盟国家希望通过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强化在亚太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中日韩FTA谈判不仅有利于三国的经济利益,也将对亚太区域合作进程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在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的同时,还必须加速本国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2014年下半年以来,在石油供应持续增加、欧洲和亚洲市场需求下跌及美元强势回归等因素推动下,石油价格一路"跌跌不休"。当前石油价格暴跌的深层原因则在于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这些深刻变化使得当前的能源格局呈现出异于以往的新特征。就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而言,世界能源新格局将加剧发达经济体内部和新兴经济体内部经济增长的分化,而增长的分化将引发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变迁。与此同时,世界能源新格局一方面将使中东局势愈加扑朔迷离,另一方面也迫使俄罗斯的战略重心"东移"。总体来看,世界能源格局的新变化对中国利大于弊,中国应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利益,抓住机遇,及早做出战略反应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而临时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简称G20峰会)逐渐取代八国集团首脑会议(G8),成为调整各国经济金融政策、维持和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国际经济金融合作平台。至此,G20正式形成二十国集团财长央行行长会议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简称G20峰会)并行召开的国际经济协调合作框架,成为协调各国经济金融政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2013年,非洲主要表现为政治上自主发展意识增强,凸显了非洲自强、自主和对非洲尊严的捍卫;安全上无奈依靠西方的趋势凸显,如何在“自主维和”与“外来干预”之间寻求平衡和最大限度地维护非洲的主权与利益已成为非洲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经济上通过“向东看”政策,并依靠与亚洲等新兴经济体的紧密经济联系,保持了稳步增长。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5%-6%之间,大大高于3%-4%的世界经济增长平均水平。2013年也是中非关系平稳推进、继往开来续写新传奇的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