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发县域文化产业资源,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和集约化、品牌化优势,应做到四个方面:要发挥政府在产业规划、营造发展环境、培育龙头企业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要注重文化创意的提升;要整合特色自然人文资源,注重文化品牌的打造;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县域文化骨干企业,谋划一批资源深度开发、产业链条延伸、展现文化特色的好项目,形成一批有影响、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2.
县域文化建设是青海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保证。当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强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县域文化,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以平安县为例,对当前县域文化建设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艾方毅 《学习导报》2012,(17):38-38
县域文化是在一定区域内经过长期积淀和传承而形成的独特地域文化,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密切相关。县域发展应把文化发展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以经济发展助推文化建设,以文化繁荣带动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4.
熊智勇 《新湘评论》2006,(12):47-47
县域文化作为在一定区域内经过长期积淀、传承而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互为支撑。在靖州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立足文化和经济的“互恋”关系,充分绽放县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弹跳点。  相似文献   

5.
从湘西来说.建设文化强县.必须继承土家优秀的历史文化.整合县域文化资源.以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龙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里耶秦简牍的发掘.更是向世人展示了土家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展示了汉文化和土家文化的历史融合。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契机,站在继承和发展土家优秀历史文化的高度.全方位整合县域文化资源,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氛围。目前,从龙山的文化资源现状来看,重点是实施三大“文化工程”。  相似文献   

6.
县域文化建设是文化大区建设的基础部分,也是最佳突破口。随着我区各旗县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铺开以及群众文化素质逐渐提高,县域文化建设全面开展已经具备成熟的条件。但是在县域文化建设中,我们也要避免在思想认识上,在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上,在立意和规划上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7.
发展县域文化产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需要:是推进我省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需要;是争取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竞争主动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是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扩大地方知名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全省宣传文化战线的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我省县域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县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出尽管还比较陌生,但作为一个社会文化现象却早已存在。县域文化是以县域经济为基础,以县情为依据,以开发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为重点.以建设现代文明为方向.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一种特定文化现象。她的核心应该是植根于区域文化土壤和民众心灵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她的特色应该是本地化的民俗艺术和群众文化活  相似文献   

9.
推进松桃文化发展繁荣,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握文化自强的发展力,以文化之力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大团结大进步。  相似文献   

10.
蕲春县是个文化资源大县,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近年来.蕲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已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基础.县域文化也有长足的进展。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推进.区域竞争更多地表现为文化的竞争.如何助推蕲春在更高层次上加快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品位,打造文化品牌.进而以县域文化的发展来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增强综合竞争力来提供文化支撑和品牌动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没有经济的文化是不存在的,而没有文化的经济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对于一个地区来讲,没有区域文化,就没有区域经济。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给县城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走特色经济之路,更需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走特色文化之路。现代文化建设,就是要处理好文化特色和文化的现代化的关系,要保持住的文化特色,同时又使特色文化具备现代文化的功能和时代要求。把特色和现代结合好了,才会出现创新,实现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尤其离不开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许玉华 《奋斗》2007,(1):34-34
近年来,萝北县委、县政府强化宣传思想工作,通过打造“文明村建设工程”、“县域文化挖掘工程”、“文化活动品牌工程”,努力为县域经济发展造势。  相似文献   

13.
吴国禄 《奋斗》2008,(3):11-12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辟阐述,表明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认识的深化,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更为我们发展县域文化、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添了极大的信心与决心。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贵德县按照“经济强县、文化名县、旅游兴县”的思路,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而且在文化建设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精神文化产品日趋丰富,优秀文化得到了弘扬,城乡文化设施逐步完善,文化市场逐步繁荣和规范,群众文化生活逐步丰富多彩,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提高,这些都为发展县域经济、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县域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构建的基础。当前,要发展县域文化产业,更好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要着眼三个创新。一、思想观念创新发展县域文化产业,必须与时俱进,敢闯敢试,不断创新。当务之急,要正确处理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1、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没有文化含量的经济,就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没有文化品位的城市,就不可能成为现代化的城市;没有文化的繁荣,也就不可能有经济的持久繁荣。文化为经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经济为文化提…  相似文献   

16.
芷江,因为八年抗日烽火息落地而蜚声海内外。近年来,芷江这座湘西边城紧紧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将抗战文化延伸、精炼,升华为和平文化,并以“打造和平名城,构建和谐芷江”为目标,大力弘扬和平文化,打造和平文化品牌,开创了一条创意文化之路,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芷江,因为八年抗日烽火息落地而蜚声海内外。近年来,芷江这座湘西边城紧紧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将抗战文化延伸、精炼,升华为和平文化,并以“打造和平名城,构建和谐芷江”为目标,大力弘扬和平文化,打造和平文化品牌,开创了一条创意文化之路,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衡东县依托县域各种文化资源,大打特色名人牌、民俗艺术牌、地方饮食牌、绿色休闲牌.努力构建特色文化,既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又较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走特色经济之路,更需要走特色文化之路。特色经济的特色是在特色文化的背景下展开显现的,因此,发展特色经济离不开发展特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是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底蕴,地方特色文化是县域特色经济跨越的支点,突出地方特色文化,是助推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贵南县以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在努力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狠抓基层文化建设不放松,不仅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在基层文化建设上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