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本·阿格尔,在探索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时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源头追溯至马克思的辩证方法,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审视其不同流派的理论得失,吸收西方马克思主义内、外部的合理因素,重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检讨西方社会理论,驳辩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指责非难。  相似文献   

2.
高美苏 《前沿》2013,(11):188-190
西方史学思想中"西方中心主义"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历史阶段理论是其根本原因,而西方经济科技地位上升则是其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但伴随着战争对西方社会的破坏及非西方国家工业化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史学思想中西方中心主义思想逐步被打破。  相似文献   

3.
阅读提示:希腊、爱尔兰等多个西方国家爆发债务危机,美国版的债务危机险些上演,号称绅士之国的英国爆发骚乱,近两年的西方并不太平。47%的受调查者认为西方衰落征兆已现西方发展模式的弊端在危机中日益显现,西方已处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关于西方动荡对  相似文献   

4.
源于西方的政党政治自诞生伊始,便在西方学术界中陷入了民主和反民主的争论与分歧之中。另外,自20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政党政治被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正在走向衰落,成为民主政治发展的过去式。如何看待西方学者关于西方政党政治的争论与分歧,如何对当代西方政党政治进行定位,将是当代民主政治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角研究西方民主,能够对西方民主产生的社会根源、存在的基础、发展的前景有很好的掌握。不能片面地研究西方民主的相关理论,这样不仅会陷入西方民主的悖论,而且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表现。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分析西方民主的产生、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以及中国不能走西方民主道路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分清、辨认西方民主,防止西方民主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侵蚀。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东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差异性,探讨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民族教育多元化文化教育改革的启示。首先分析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成果和不足,总结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特征,着重探讨了我国民族教育与西方多元文化教育之间的差异性,最后从五个方面分析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民族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周菁 《人民论坛》2012,(20):190-191
虽然就文学思潮而言,西方浪漫主义已经过时,但是浪漫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早已深深地烙刻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之上。浪漫主义更是直接影响到西方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以今天的视野来研究西方浪漫主义传统的文化价值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西方浪漫主义的起源、对艺术的主要影响、主要精神价值所在以及浪漫主义对今天西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西方浪漫主义传统所具有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写作教学理论研究重心各有不同,表现为中方重视作者地位而西方重视读者价值;在语言技巧上,西方重微观训练而中方重整体把握;在文体教学中,中方重文学文体的教学而西方重实用文体的学习;在研究方法上,西方常用微观分析法而中方多用宏观概括法。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 ,西方马克思主义被当作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西方社会思潮。本文从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代表观点入手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并结合当前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代背景 ,认为马克思主义应当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成同盟军 ,建立起反对资本主义的世界统一战线 ,共同推进本世纪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吴恒 《桂海论丛》2011,27(1):58-63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我国兴起以来,理论界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研究热潮";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界定问题上,却一直争论不休,先后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观点。近年来,随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二级学科的设立,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提法逐渐被理论界认同。但即使如此,有其特定内涵和外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仍不应舍弃。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在西方发达国家,涌动着一股躁动青年形成的暗流。金融危机后,公共开支大幅度削减、学费提高和失业率骤升是导致西方青年上街游行的诱因。除此之外,西方青年上演街头政治的部分原因植根于西方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2.
布庆荣 《前沿》2007,(11):201-205
在西方长达五百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西方的古典文化传统并没有中断或丢弃;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入侵,东方国家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尽管如此,东方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大多也没有中断和丢弃。历史表明,对于近代中国而言,"中体西用"正是接纳西方文化的同时又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它达到了时代的理论高峰,不仅是西方文化中国化的必要途径和过渡环节,也是当时中国现代化走向西方化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旗帜。  相似文献   

13.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乃至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要展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研究,首先要明确界划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之源流的理论定位,其次要全面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文化的批判"与"主体的追寻"之共轭的演进逻辑,最后则要正确贯彻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民族性的价值"与"世界性的意义"之统一的研究原则。  相似文献   

14.
正以西方某些观点看,由党来领导法治建设"是自相矛盾的"。这种简单的标签式评论,反映出西方对中国政治制度根深蒂固的偏见。西方精英心知肚明,中国在学习西方的同时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实际的路,是这个超大型社会的成功之本。中国如果照搬西方那一套,不仅"玩不转"而且必栽。但他们避重就轻,专挑符合西方舆论场的帽子给中国戴,让中国看上去永远另类、奇怪。然而,需要正视的是,在今天的  相似文献   

15.
城市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产品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转型期品种丰富、数量众多的西方文化产品进入我国,成为广大青少年文化消费的重要选择对象。本文根据对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产品的状况进行的调查,了解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产品的倾向和途径,分析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产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青少年对西方文化制品品种的消费倾向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期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西方文化制品进入我国,成为广大青少年文化消费的重要选择对象。本文主要介绍西方文化制品及其在我国转型期的销售状况,并根据对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制品的状况进行的调查,了解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制品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西方工业文明已经显现出发展的困境,韩国新村运动没能避免西方工业文明的侵蚀.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应当吸取韩国新村运动的教训,避免走西方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老路,并且超越西方工业文明,最终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文明和城市文明协调发展的道路.中国有着超越西方工业文明的文化底蕴、物质基础、历史经验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明既绵延不绝又不断发展,其历史演进呈现出四个较明显的阶段:河洛文明阶段,儒、道、法三足鼎立阶段,佛、儒、道三足鼎立阶段及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对立阶段;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保持其内核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内容,在形式发生变化的同时又保持其基本特征;依据中华文明的演进逻辑,可知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自近代以来受到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呈现出严重西化的状态,但未来不会被西方文明取代,反而会在挑战下获得新生。此外,针对"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明,中华文明不应当接受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笔者认为,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西方国家,但其本质属性是一种批判西方的社会制度、背叛西方文化传统的思想体系,是一种被西方排斥的、代表被压迫者的解放哲学。可以预言,马克思主义将会完全融入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9.
在美学的发展史上,现代西方美学以存在为核心,而后现代西方美学则以语言为核心。[1]海氏美学思想一方面确立了存在的本体地位,从而标志现代西方美学的完成;另一方面又开拓了语言释义学的存在领域,从而又标志着后现代西方美学的开始。如果说康德美学问题(人的二重性问题)之解决标志着近代西方美学的终结和现代西方美学的开始,那么海氏思想工作的终结也标志着现代西方美学的完成和后现代西方美学的开始。[2]海氏的存在本体论美学与语言释义学美学就像两盏明灯照亮了美学的未来之路。一作为现代西方美学完成形态的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近代西方美学…  相似文献   

20.
赵卫 《时事报告》2003,(7):50-51
“西方”一词原本属于文化概念范畴。著名学者爱德华·W·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书中指出,所谓“东方”实际上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从发现“东方”开始,作为其对立面的“西方”就已存在。 但后来,“西方”或“西方世界”更多地表现为一个地缘政治问题。19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