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就业与先进性别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女性的就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社会转型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女性的就业处境愈加困难。其中,传统性别文化带来的性别歧视,是女性就业难背后深藏的重要文化因素。解决女性就业难,必须大力加强以性别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从理论研究、男女参与、社会宣传、法律构建等方面为实现女性平等就业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
促进女性能力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的题中之义,女性自身和谐发展的话然要求。当今社会仍存在一些阻碍女性能力发展的不和谐因素,突出表现在男女两性能力发展不平衡、能力发展机会不平等、对女性能力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与偏见等方面。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应把性别视角纳入公共政策,改革生育保障制度;建设和谐的性别文化,培育平等的性别意识;强化教育培训,全面增强女性自身能力。  相似文献   

3.
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观念、家庭教育、经济背景、自然环境、教育投入等多重客观因素的制约,宁夏农村回族女性教育发展仍然缓慢。本文通过对宁夏农村回族女性教育发展中性别与公平问题研究分析,提出改变其女性教育公平和性别平等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西部地区积极完善女性参与决策管理的法规制度,营造女性参与决策管理的良好氛围,使女性参与决策管理的程度和水平均有大幅度提升,但是仍然存在有待改善的地方,突出表现为农村女性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整体水平较低、女性“权力尖端缺位”问题依然存在两个方面。因此,促进西部地区女性参与决策管理必须尊重女性价值,构建平等的性别文化;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政治文明视野;构建女性参政的外部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5.
论女性参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女性就被逐出了社会权力系统之外,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丧失了言说的权力。一个社会的政治权力系统抛开女性,并不是女性一个性别的悲剧,而是整个人类的悲剧。虽然这种封闭的系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为男性的垄断性发展带来了好处,但由于失去女性意志的制约,缺少女性智能的润泽,这个权力系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难免陷入偏执与歧途,导致了人类精神和心理的严重缺陷。到19世纪末,发源于欧美的女性主义运动开始向男性中心的社会争取女性的各种权利,其中社会政治权利便是重要内容。在几代女性先驱经过艰苦卓绝的…  相似文献   

6.
“钱海”里的沉沦──当代女性经济犯罪纪实文/赵亚山图/胡武功女性,是美的化身和象征.在人们心目中,她是神圣、纯洁的,也是善良、温柔、娴淑的.古往今来,世间有多少美妙措辞都汇集到女性身上。几千年来,华夏民族涌现出灿若繁星的巾帼女杰,为日月增辉,为山河壮...  相似文献   

7.
邹磊磊 《世纪桥》2008,(11):114-115
女性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群体,被专家称为“弱势中的弱势”,其生存状况在男性农民工之下。女性农民工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城市和谐,影响到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关注女性农民工的教育问题,应该强化政府的职能职责;加大对女性农民工教育的政府投入;政府部门要积极构建适合女性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体系;突出女性农民工教育的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8.
女性参政是实现人的基本权利以及政治决策主流化的产物。文章以社会性别理论为视角,结合中国的公共政策理论,通过对于政策制定的主体、政策内容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三个重要环节的具体分析,考察我国公共政策中的女性参政问题,探讨妇女参政与社会制度、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全面构建“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设想及具体策略,为切实促进男女两性的和谐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搭建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我国女性政治参与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视角赋予政治参与研究一个十分重要的角度和方法,妇女参政问题已经得到了诸多国内学者的关注,本文试从目前我国女性政治参与的意义、障碍及其克服等方面对有关女性参政的研究做一个综述,以期为更深入的探讨女性参政问题以及进一步提高女性政治参与的水平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和谐社会构建的目标对女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女性由于本身生理、心理特点及历史上的弱势基础和社会发展性别偏向的原因,她们要面对的问题更多、生存压力更大、承受的任务更重。因此,只有依法保障女性的受教育权、促进女性充分就业、消除性别歧视,以便真正实现女性在政治经济地位、文化教育权利等方面与男性平等生存和发展,才能促进两性和谐,进而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对女性就业歧视界定基础上,提出:在法律上明确对女性就业歧视的内涵,为真正消除女性就业歧视提供有效法律保障;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设立性别平等监察机构;完善立法和监督机构,在人大等相关立法和监督机构设立性别平等政策评估、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12.
女性参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但是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许多女性参政机会却处于一种似有实无的状态.女性参政受制于社会性别意识和性别制度,这种意识和制度渗透在公共政策过程中,进而导致所产生的公共政策大多处于社会性别盲视的状况,使女性参政机会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女性权益无法得到真正维护.社会性别理论作为分析男女两性社会关系的一种重要理论范式,提供了一种观察女性参政的新的视角,通过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审视,发现政策过程中社会性别视角的缺乏,导致了女性参政的实际机会的匮乏.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3,(16):86-86
越南卫生部副部长阮越天日前说,越南有1/5流产女性仍处于十三四岁的青春期,而且有1/3的年轻人缺乏避孕常识。据统计,2011年,每1000名越南青少年中就有46人生育子女,而在贫困、少数民族地区以及中、北部山区和农村地区人口中,这一情况更为严重。联合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1月中央启动实施"单独二胎"生育政策,这是我国人口领域的一件大事。文章从女性学的学术视角出发,分析"单独二胎"生育政策出台的主要依据,探讨二胎生育可能给女性生存与发展带来的性别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缺乏社会性别和性别平等意识的决策过程,往往会忽视公共政策可能产生不同的性别效应;人口回应低于政策预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城镇已婚妇女在家庭生育决策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与此同时她们又有着比丈夫更多的生育二胎的性别忧虑。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性别文化角度分析女性个人化小说的叙事视角,阐述其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在中国女性写作的大文化背景下论述女性个人化小说,通过呈现女性独特的生命景观所体现出的自觉的性别意识和女性诗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女性流动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认为农村流动女性在生殖健康、在与城市社会融合过程中、在生存状态和心理感受等方面与农村流动男性相比更处于劣势,她们是农村流动人口这个社会弱势群体中的更弱势群体,而公共政策选择中性别意识的缺乏是造成这个更弱势群体的极为重要的原因。为此,政府应从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层次,制订综合性的农村女性流动引导和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17.
女性参政是女性获得解放的重要标志,也是女性从政的基础。女性从政是女性参政的更高层次,然而,当今在制定公共政策的部门,能行使权力职能的、进入权力中心的从政女性仍然太少,可以带动整个女性政治发展的高层次女性政治家的比例依然少得可怜。各种女权主义流派也极少涉及权力尖端女性研究,本文认为对女性政治参与水平的衡量,既要看女性基本权利的保障状况,更要关注女性政治权力的实现程度,要加大对女性从政和女性权力问题的研究、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女性政治参与发展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 《世纪桥》2008,(4):23-24
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是现代西方政治学率先提出的一个重要术语,它是政治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作为政治参与的主体,是不可忽视的性别因素之一。提高妇女参政水平,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我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所以,了解女性的参政状况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网络与女性就业机遇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小华 《唯实》2003,(3):79-81
女性就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妇女走上自由全面发展道路的重大问题。它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又是必须予以很好解决的实践问题。在社会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和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下 ,结合我国基本国情面对妇女就业的具体情况 ,探讨信息社会中网络的广泛应用给妇女就业带来的性别模糊、体力弱势淡化、信息的掌握和共享、交往范围的拓展和广阔就业途径的开辟等五方面的机遇 ,说明信息时代女性就业的多种途径 ,以期为研究解决女性就业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不论在公共领域还是私人领域,当代女性的角色地位与作用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尽管如此,女性受歧视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对于女性不平等的根源问题的研究,女性主义倾向于用性别分析方法,而马克思主义倾向于用阶级分析方法。当代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凯瑟琳·A·麦金侬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为理论研究基础,结合社会性别视角考察女性地位,把马恩的阶级观点与女性主义的性别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消解女性不平等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