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罪推定思想最早由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于1764年提出,法国的<人权宣言>首先予以采纳.严格地说,我国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并未完全给予肯定.为体现诉讼民主和文明,最终实现诉讼公正,我国应将无罪推定确认为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民主法治国家在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反映了西方人权、民主的现状,是人类法治文明的一大进步。我国刑事诉讼法只是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部分内容,并未建立完整意义上的无罪推定原则。为了维护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保障人权,有必要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真正的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3.
无罪推定原则即任何人在未经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宣告有罪以前推定或认为其无罪。该原则作为一项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的基本法律准则,已超越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法律传统的界限,成为  相似文献   

4.
无罪推定的立法思想是针对有罪推定、刑讯逼供等法律制度提出的,我国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首次吸收无罪推定原则的一些因素,虽然不是完全照搬,却是我国的刑事司法向无罪推定迈出了积极的一步。但在刑事司法立法与实践中尚有差距,还不能充分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5.
无罪推定确立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并逐渐成为普适性价值。无罪推定的含义即凡受刑事控告的人在未依法证实有罪之前应有权被视为无罪。其内容包括控方承担证明责任、被告人享有沉默权、法院享有最终的定罪权以及疑罪从无、罪疑从轻四项要求。其权利主体应当是被追诉者。其要求的控方承担证明责任并不是绝对的,与实事求是亦不冲突。我国立法未能确立无罪推定原则,需要进行立法构建。其构建应当参酌国际经验,通过修正立法表述、明确沉默权、规定讯问时律师在场权等予以充实。  相似文献   

6.
论无罪推定原则及其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适用张树军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规定在197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二条(即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未经人民...  相似文献   

7.
我国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内涵,从法理上明确否认过去长期实行的有罪推定做法。但是,我国目前实行的无罪推定原则还具有不完整性,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刑事审判中的应用还要结合中国实际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我国应首先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宪法地位,并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从明确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强化辩护权,完善审前羁押制度等方面全面确立该制度。  相似文献   

8.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保障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中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刑事诉讼法在96年修订时确定了有中国特色的无罪推定原则,反映出中国刑事法治建设过程思想的冲突与磨合。无罪推定原则作为刑事诉讼的基础性原则是确信无疑,然而无罪推定原则配套机制建设才是其原则待以实现的关键,宪法性无罪推定保障人权、拒绝自我归罪权的确立乃无罪推定原则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强制措施的体系部做了明确的规定,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强制措施的体系,我们要对其序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涉外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保证侦查和审判的顺利进行,防止被告人、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潜逃、隐匿、自杀或者毁灭、伪造证据或者继续犯罪,人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其人身自由予以限制或剥夺.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强制措施的种类包括拘传、监视居住、取保候审、拘留和逮捕.从总的原则来讲,这五种强制措施同样可以适用于涉外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但由于涉外刑事案件中的犯罪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的身分比较特殊,因而在适用这些强制措施的过程中需要遵守一些比较特殊的原则.本文仅重点阐释这些特殊原则.至于普通的规则可比照国内处理普通刑事案件的规则类推,在此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刑事诉讼过程中书记员、翻译人和鉴定人的回避由谁决定更为合适的问题,并着重从确认的原则、主体、效力、方式四个方面论述了应当回避的人员在回避前实施的诉讼行为有效性的确认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赵鹏程 《传承》2009,(24):156-157
沉默权是国外刑事诉讼制度中犯罪嫌疑人的一项重要权利。根据此项权利,犯罪嫌疑人不得被强迫自证其罪。沉默权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禁止刑讯逼供、正当程序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沉默权能否被写入我国能否刑事诉讼法,在刑事诉讼中能否赋予嫌疑人沉默权不仅与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有关,还需要与沉默权有关的一系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沉默权是国外刑事诉讼制度中犯罪嫌疑人的一项重要权利.根据此项权利,犯罪嫌疑人不得被强迫自证其罪.沉默权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禁止刑讯逼供、正当程序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沉默权能否被写入我国能否刑事诉讼法,在刑事诉讼中能否赋予嫌疑人沉默权不仅与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有关,还需要与沉默权有关的一系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过程涉及国家与社会利益、被告人利益、被害人利益,这三者之间既同向损益,又逆向损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这三种利益保护的侧重点有所差别,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利益保护模式,即不同的诉讼模式。要关注和保护被害人的权利,注意平衡被害人利益保护与国家社会利益保护,平衡被害人利益保护与被告人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15.
在刑事诉讼中要确保被告人陈述的自愿性和任意性;将被告人自愿作出的有罪答辩作为诉讼主体对程序运作方式和实体权益的选择及处分,给予程序奖励,实现案件繁简分流。同时,上述证明方式的转变,也由被告人陈述的性质所决定。我国刑事诉讼在运用被告人陈述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应设立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6.
程序正义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展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诉讼法学界对程序正义理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意欲借此提高程序的公正性与独立价值。但程序正义理论有其隐含的假设与适用上的局限,再加上刑事诉讼模式在现代社会的变迁,以至于许多刑事案件的实际处理过程并没有体现程序正义原则。为了提高程序正义理论的解释能力,需要补充其内在的评价要素。  相似文献   

17.
口供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之一 ,在直接证明案件事实、获取其他证据线索、审查判断证据以及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口供的真伪并存和不稳定性决定其不具有独立证明作用 ,只有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才能成为定案根据  相似文献   

18.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对我国刑诉法任务的新的修正.使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为使有罪的人受到公开的处罚,使无罪的不追究。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律师法》提前了辩护律师接受委托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辩护的时间,且改善了庭审方式,增加了控辩双方在庭审中的抗辩性,更好地发挥了控、辩、审三大诉讼职能作用。本文想就此谈一些意见。完善律师在刑事案件中的提前介入中国第一部律师法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律师的功能和作用比以往加强了,…  相似文献   

19.
唐治祥 《理论月刊》2010,(3):117-121
作为一项基本的刑事司法政策,"宽严相济"在刑事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中应得到一体遵循。在刑事诉讼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坚持"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并重"、"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兼顾"、"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等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0.
技术侦查是常用的一种侦查取证方式,2012年之前一直备受争议,2012年新刑事诉法的规定使技术侦查得以合法化,办案人员可以针对那些危害国家安全、贪污贿赂等重大复杂案件使用技术侦查措施。新刑诉法主要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对技术侦查进行规制,使其神秘的形象明朗化,其中有些问题还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