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这里介绍了一种应用于足迹识别系统中的鞋底点型花纹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改进后的图像二值化算法,在对比度很小的背景中将小目标提取出来。最后利用数学形态学滤波结合形状特性提取点型花纹。该方法可为足迹识别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青年人正常行走足底峰值压强变化稳定的区域,与传统足迹理论中的步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利用步态特征进行足迹分析、检验的科学性。方法:选择青年男性20名、女性10名作为测试对象,分别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和传统油墨捺印法进行正常行走时足底压力数据和步态特征数据的采集,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足底压力数据进行处理,找出足底峰值压强变化稳定的区域,而后将处理结果与捺印足迹步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足底峰值压强变化较稳定的区域,与捺印足迹出现率较高的步态特征所处位置基本一致。结论:依据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所呈现的足底峰值压强变化稳定区域与捺印足迹步态特征所处位置的相似性,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说明青年人行走步态特征出现的科学性,为足迹的分析、检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采集青年人抬重物行走足底各个区域的压力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定量分析、比较,研究压力分布变化规律,同时捺印穿鞋样本足迹进行对照研究,为利用足迹压痕等步法特征分析遗留足迹人的行走方式,进而分析其人身特点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66种不同品牌、不同种类、不同批号的鞋底原料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鞋底的红外光谱图中,吸收峰的峰形、峰位、特征峰的峰高比等不同,据此可以对鞋底原料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5.
鞋子在穿用过程中,由于经常摩擦造成鞋底表面物质发生剥落而形成鞋底磨损特征,它是对个人行走运动特点的形象反映,也是足迹检验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分析鞋底磨损特征,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对于利用鞋底磨损特征进行足迹检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对收集到的鞋印样本中的磨损特征进行了详细标化和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进而研究同一人不同时期的鞋底磨损特征所具有的特定性和稳定性,同一人左右足之间鞋底磨损特征的变化及联系,不同人鞋底磨损特征的变化情况。希望能为足迹检验鉴定技术走向定量化、标准化、自动化做一些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6.
鞋底生产加工工艺特征检验是足迹检验的重要内容,不同的生产加工工艺制作的鞋底表面所形成的特征不同,正确地剖析鞋底生产加工工艺特征的形成和利用价值,是准确利用该类特征服务于足迹检验鉴定工作的重要环节。对鞋底生产加工工艺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特性在足迹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指出该类特征在足迹检验中的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7.
当前,现勘提取足迹的数量不少,但在利用上几乎只针对鞋底花纹,而缺乏对留痕人人身信息的利用,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现勘人员对足迹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因此公安院校应加强足迹识别的训练,训练过程由浅入深可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支撑点、蹬痕、踏痕和足迹综合识别训练,每一步骤均按照先赤足足迹后穿鞋足迹的顺序进行训练。同时不管是赤足足迹还是穿鞋足迹,训练的次序均为先训练捺印足迹,再训练立体足迹,最后训练平面足迹。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似然率是否能应用于残缺鞋印检验,提出了使用鞋印种类特征和细小损伤特征作为识别特征并基于似然率的检验方法。收集了左右鞋各300份样本并对波折形、边块形、圆形、线条形、交织形、图案形6种鞋底花纹种类和点状损伤、线状损伤、坑洼损伤3种细小损伤特征出现的概率进行统计并计算似然率。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同时考虑检材和样本同源假设与非同源假设的情况下为法庭提供合理的检验意见,增强残缺鞋印证据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9.
探讨研究能否将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用于赤足迹与穿鞋足迹的同一认定,将数据量化分析后得出检验结果,分别收集200名受试的赤足迹和穿鞋足迹样本,并按足底压力轻重(鞋底磨损轻重)分级,再把各压力中心(磨损中心)连接后测量距离并进行统计,计算出各种特征在赤足(穿鞋)足迹中出现的概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通过对赤足迹与穿鞋足迹对应特征进行比较,相关性越大,则司法鉴定中证据效力越强。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用于赤足迹和穿鞋足迹的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10.
鞋底整体分离痕的检验是刑事技术领域出现的一个新问题。鞋底整体分离痕的形成机理不同于一般足迹,不同种类的鞋底整体分离其形成的痕迹特征亦各有特点。刑事技术人员在应用鞋底整体分离痕时,要重点做好案件现场分离体的发现、提取、保存和分离痕的分析、比对检验工作,为侦查破案和刑事诉讼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加准确稳定地实现对人体运动留下足迹进行分析与识别,以压力传感器捕捉得到的累积足底压力图像为研究对象,提取了图像中肉眼可观察的轮廓、形状特征并加以运用,实现对体重、年龄和性别等人体生理特征的区分和对不同个体差异区分。对一些不易观察的足迹图像局部区域位置结构特征,加以运用实现对不同生理特征和不同个体的区分实验。为了验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对27个不同测试个体按每人5次行走状态采集数据,获取得到了大约400张单足的累积足底压力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整体足部周长、足长、足宽和结构化特征等对于个体的生理区分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疙瘩鞋仅见于甘肃庆阳、平凉以及陕西的陕甘交界区域等地,鞋底以线结疙瘩为元素形成图案。庆阳疙瘩鞋底的典型针法有圆疙瘩、枣核疙瘩、荞麦皮疙瘩、拉锁子四类。简单的针法缔造除了千变万化的疙瘩鞋底图案。庆阳疙瘩鞋存在于传统农业文明民俗生活大背景中,折射出农业社会女性家庭生产的性质与特征,承载着女性的家庭作用、宗族地位、生存价值。因其渊源悠久、精工细作、特色独具,而显现出突出的美感属性,于功能关联显现出传统民间工艺良器的有用美,于质感、触感之形式而言具有雕塑美感,整体上体现出健实、简素、肃穆的美感,是民间美术中优美精致风格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足迹作为犯罪现场出现率最高的痕迹之一,在侦查实践中通常被用来分析犯罪嫌疑人个人特征。文章通过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获取在自然行走状态下的20名男性和20名女性的足底压力特征数据,利用费歇尔判别法对不同性别人群的数据进行分类判别。实验结果表明:在区分不同性别人群时,峰值压强特征和接触百分比特征的重要性和准确度高于峰值压强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特征,多个参数特征比单个参数特征判别的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4.
运用比利时Rsscan国际公司生产的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对鞋内底足迹磨损特征与足底力学特征进行比对检验,旨在通过探讨鞋内底足迹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鞋内底足迹特征的形态反映等,确定鞋内底足迹同一认定检验鉴定过程中可以利用的稳定、可靠的特征,特别是从理论上探讨鞋内底足迹检验的科学依据,为鞋内底足迹检验鉴定提供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5.
压痕是人在行走过程中由重力和肌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步态特征之一。本文运用了Foot 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对足迹动力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更科学地对足底压力进行分析,为论证足迹检验科学性、服务侦查办案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指印是手指末节皮肤乳突花纹遗留的印痕,能反映出手指末节形态的结构特征和乳突花纹的结构特征。在司法实践中,残缺指印的出现率很高,而且由于指印面积小,其纹型难辨,纹线数量少、细节特征少,检验残缺指印比较困难,用常规的鉴定方法难以完成。根据残缺指印的形成特点及鉴定条件从细微处入手、分析形成的原因,通过比对可以得出准确的检验结论。  相似文献   

17.
鞋印是现场常见的痕迹之一,对现场足迹进行正确检验所作的鉴定结论对案件的侦破和诉讼都是十分重要的证据。利用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是近年来我国刑事技术的一项新的重要的科研成果,它打破了长期以来足迹检验中形象特征检验的局限性,充实了足迹检验的理论,为揭露犯罪提供了新的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上研究了在鞋底磨损检验中,足型特征的反映及其作用,并提出了磨损检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在不同步行速度条件下所制足迹样本的步法特征和形象特征是否会发生变化,利用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仪检测了正常人在慢走(100步/min)、快走(130步/rain)、慢跑(大于130步/min)速度下赤足样本的特征变化。实验表明,不同的行走条件下,足底压力分布各不相同,即步法特征产生变化,足迹的形象特征也产生变化。因此,足迹检验中要制作与犯罪嫌疑人在现场作案时相同条件的足迹样本,从而得出正确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多功能钳的结构功能,加工花纹以及剪切破坏时形成的痕迹特征。并给出了区别钢丝钳等其它钳具的痕迹的方法,旨在办案中能够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