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武汉,中国中部的中心城市,国家战略支点,著名历史文化名城。长江、汉水在武汉激情相汇,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字,隔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以其区位优势和雄厚的实力,成为华中地区经济、科技、教育及文化中心。武汉市是有名的"湖中城",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全市约有166个湖泊,江河纵横,湖港交织;因为江多,湖多,所以桥多,548座桥梁及隧道、航运、铁路、高铁、机场以及辐射全国的高速公路成为我国海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武汉文化底蕴深厚,楚文化根深叶茂,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2.
东西部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中部经济发展缓慢,如何发挥武汉特大城市的比较优势,让武汉率先"中部崛起",关键在于选准自己的定位,强化优势、培育自主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3.
水运枢纽区位优势形成了历史上武汉转输——中转贸易的商贸优势。历史上的武汉是座码头城市,流行的是码头文化。在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8+1"城市圈的今天,武汉要形成开放型的大码头格局,参与国际国内经济竞争,必须联合区域城市,形成强大的城市共同体。要发扬武汉大码头文化"善变"和开放的文化精神,摒除"内陆"意识,再一次促使武汉码头的功能转型,使武汉真正成为区域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进而建设成开放性国际型城市。  相似文献   

4.
王德军 《世纪行》2007,(8):41-41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日前在武汉接受中央媒体采访团集体采访时表示,湖北工业布局结构调整有2大重点:一是要突出武汉的位置,二是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他同时透露,武汉至重庆、西安、上海、广州、郑州等地道路建设将于明、后年陆续开工,这将使武汉真正成为中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5.
鄂璠 《小康》2012,(7):74-75
在"16城市居民安全感"排行中,武汉位列第二。但在交通安全问题上,武汉却在16个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要让武汉的一些"担心"转为更多的"安心",交通"短板"亟须补齐最近三年《小康》杂志发布的"平安城市榜"上,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呈现出了"蹿升"态势。2010年,在"12城市居民安全感"排行中,武汉排在最末位;2011年,在"15城市居民安全感"排行中,武汉居第五位;今年,在"16城市居民安全感"排行中,武汉上升到第二位,仅排在"三  相似文献   

6.
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早在3500年前,商朝在这里建有万国商城。至明末清初年,得长江、汉水交汇之利,武汉已形成了汉口、武昌、汉阳三足鼎立的格局,居民填溢,货物山积,商贾云集,为天下"四大名镇"之首。从古至今,武汉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蜚声中外。特别是在中国近代,武汉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壮丽篇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武汉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重镇、物流中心、交通枢纽和教育科研基地。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武汉人民,正以改革者的魄力和创新者的勇气,朝着把武汉建设成为中国的钢铁、汽车和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基地,建设成为金融、流通、运输、信息、科技五大聚散中心,建设成为开放式、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而豪迈前进。武汉有着"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在全国的经济发展布局中,居于"承东启西"的重要地位,亦是湖北经济发展的龙头。近年来,作为湖北的省会城市,武汉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聚集力日益彰显,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能力大为增强。一个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圈在长江中游日渐形成、日益扩大。它包括黄冈、黄石、鄂州、孝感、天门、仙桃、潜江、  相似文献   

7.
《政策》2008,(9):23-24
武汉新港是长江中游的第一深水良港.是我省宝贵的港口资源。将武汉新港建成“内河航运的国际大港口”,对于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促进湖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它是发挥武汉综合交通优势、建设武汉交通枢纽中心、增强武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聚散功能.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及长江流域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互动,构筑武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基础框架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湖北、武汉外向型经济的客观需要;是优化武汉港口结构、增强武汉港口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建设,既是武汉"中部崛起"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实现武汉率先崛起的基本保证。武汉建国以来的历史,就是为构建和谐武汉不懈奋斗的历史。当前,在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中,武汉只有构建一个科学创新型、成果共享型、发展有序型和道德高尚型的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缩小与东部地区先进城市差距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钟禾  明璞  袁枫 《楚天主人》2008,(6):12-13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正式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湖北及武汉城市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省人大常委会作为地  相似文献   

10.
艺园  保林 《楚天主人》2012,(11):35-36
8月至9月,省人大常委会就《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条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条例》,展开密集的立法调研。近年来,我省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面临新的形势任务,地方立法是先实践再规范,还是"立法先行",加  相似文献   

11.
《长江论坛》2010,(1):F0002-F0002
新建成的武广客运专线武汉站,站址位于武汉市青山区杨春湖附近。总用地面积达110公顷,是服务中部、面向全国,国内一流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功能完善、充满活力的华中生态陆港,整个车站设东西2个广场,东广场设置公汽及长途汽车站,西广场为景观休闲区。  相似文献   

12.
湖北目前正在实施的"一主两副"战略中,武汉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使命。这一战略是对湖北"金三角"战略的完善和发展,确立了湖北区域发展和城市带动的总体思路。武汉要努力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不仅要带动湖北发展,还要代表中部参与全国竞争,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这是武汉肩负的"中部责任"和"国家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世纪行》2021,(1)
正强化武汉"一主引领",加快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着力提高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水平和整体实力,使之尽快壮大为长江中游和中部地区最具带动力和影响力的城市群。建议:一、完善城市圈组织领导体制,抓好协调推进。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武汉城市圈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城市圈规划、协调及组织服务,研究重大事项。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规划建设"长江新城"、"长江主轴"及"东湖城市生态绿心",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亮点区块。这是武汉提升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城市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为武汉未来五年乃至更长远的城市发展和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天门市将抢抓武汉城市圈发展机遇具体落实到全市项目建设上,强力推进"工业兴市、项目强市"战略,一手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手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有效促进了全市产业素质不断提升,已连续六年进入"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连续七年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市域经济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16.
张林 《政策》2012,(4):56-59
2008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站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构建中部崛起支点的高度,提出了建设武汉新港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其作为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三年  相似文献   

17.
武汉,欢迎你     
《小康》2015,(11)
<正>武汉,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湖北省省会。九省通衢,"天元"之位,中国经济地理"心脏",中国内陆地区最大铁水公空枢纽,是对这座城市特殊地理位置的生动描述。这是一座特别的城市,依水而建,因水而兴,长江东去,汉水西来,两江交汇,穿城而过,市区被天然分隔为汉口、武昌、汉阳三个部分,俗称"武汉三镇",可以说是"一座"城  相似文献   

18.
武汉,欢迎你     
《小康》2015,(4):7
武汉,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湖北省省会。九省通衢,"天元"之位,中国经济地理"心脏",中国内陆地区最大铁水公空枢纽,是对这座城市特殊地理位置的生动描述。这是一座特别的城市,依水而建,因水而兴。长江东去,汉水西来,两江交汇,穿城而过市区被天然分隔为汉口、武昌、汉阳三个部分,俗称"武汉三镇",可以说是"一座"城市,也可以说是"三座"城市,这在世界上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9.
《世纪行》2020,(5)
正5月20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年度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光谷经济总量达1876.77亿元,首次跃居武汉各区之首,这标志着工业重镇武汉,高科技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正是基于这种强劲的发展态势和武汉所具备的科教优势,今年两会期间,住鄂全国政协委员杨松、郭跃进、舒红兵、王焰新、袁志明、何建华、张文彤等多人提交了一份重点联名提案——《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部)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武汉建设武汉国家(中部)科技创新中心具有诸多有利条件。"杨松说:"武汉东湖高新区  相似文献   

20.
武汉,欢迎你     
《小康》2016,(5)
正武汉,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湖北省省会。九省通衢,"天元"之位,中国经济地理"心脏",中国内陆地区最大铁水公空枢纽,是对这座城市特殊地理位置的生动描述。这是一座特别的城市,依水而建,因水而兴。长江东去,汉水西来,两江交汇,穿城而过,市区被天然分隔为汉口、武昌、汉阳三个部分,俗称"武汉三镇",可以说是"一座"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