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对汉画像石中图像类型的梳理,介入现代设计转塑方法,提炼传统文化元素,探讨这类艺术系统从“遮蔽”到“敞开”的具体路径,在传承传统和连接现代中,建构具有特色的区位品牌文化,实现在当代语境下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对汉画图像中祥瑞图像、人物形象、历史故事进行文化资源的分类识别,并通过对应的三种开发策略进行设计转塑,运用品牌跨界合作的共生模式完成现代传播。在设计中识别和运用图像典型性视觉符号,构建特色性品牌文化形象,并勾连起传统艺术和现代设计,为塑造区位品牌文化提供创新性思路。  相似文献   

2.
黄廷珦 《协商论坛》2011,(12):47-48
鲁迅对祖国文化遗产是非常重视的。当他看到 南阳汉画像石拓片时,就显示出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台静农一方面在北平为他搜集像石拓片,又写信问他是否见过南阳汉画拓片,他回信说:“南阳画像,也许见过若干,但很难说,因为购于店关,多不明出处也。倘能得以全份,极望。”  相似文献   

3.
汉画像舞蹈研究是汉画像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中国舞蹈史研究关于汉代舞蹈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汉画像舞蹈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都体现出一定的史学研究特点,对于还原历史原貌,展现汉代舞蹈的艺术状态和艺术面貌,具参考价值,但这种研究形式却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即研究性强,应用性弱的问题,如何对汉画像舞蹈的史学研究成果进行合理的应用,让这些成果能够跟上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步伐,真正让这些成果为现代舞蹈艺术所应用,对汉画像艺术进行应用研究,也成为当今汉画像舞蹈研究者,乃至所有汉画像研究者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古城瑰宝汉画砖葛磊古城新野曾是光武中兴发祥地。公元22年10月,汉光武帝刘秀在此起兵反对王莽新朝,皇后阴丽华及二十八宿将中的邓禹、岑彭、来歙、马成等人皆为新野人,所以新野县境内多汉墓古冢,据县志记载:“城东北二里,坟冢林立,三、四相连,状如联珠,世传...  相似文献   

5.
图像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媒介曾在人类历史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文字产生之后,图像的叙事作用虽然有所削弱,但并没有完全消失.汉画像石图像以其独特的构图方式——把握“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展开构图与并置重要场景与事件的画面,在图像叙事中达到了一定的成就.我们不仅要关注汉画像石在艺术上的成就,同样要关注其在图像叙事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它们是那样的不起眼,被遗弃,被践踏;但却顽强地留存下来这些汉代的精娄、艺术的瑰宝,等待着识宝人的到来。两位老人降临,像掘宝者,更像目魂者。拂去砖上的尘土,真美啊!那线条、那动姿、那气势,何等灿烂夺目。两位老人叩拜在汉画砖前。土墙上的意外发现67岁的潘用民老人,成都币八195年来到凉山。几十年的劳顿,1990年退休前是凉山州地名办主任。地在任时走村串户,接触到不少文物古迹。1995年的一天地到西昌市庙准转悠老乡家土墙中嵌的一匹防分地大吃一惊:刚劲、洗练的线条勾勒出一个翩翩的舞者、地问老乡;“这砖哪来的?’老乡…  相似文献   

7.
论唐玄宗与唐代乐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玄宗爱乐善乐 ,是位具有极高音乐素质的音乐家。他一生通过对乐舞机构的改革 ,极大提升了燕乐在乐舞文化中的地位 ,为燕乐兴盛提供了条件 ;从历史的角度看 ,唐玄宗的音乐文化观是崭新的 ,正是这种崭新的文化观造就了崭新的唐乐舞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8.
服饰最直接地反映了社会历史变化的基本风貌,是一部生动活泼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唐代多姿多彩的妇女服饰文化,形象直观地显示出唐朝文化的多元性、特定人群的精神风貌以及当时社会的流行风尚,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标准、妇女的观念与政治、社会、经济等环境的影响。唐代妇女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服装有襦、衫、裙和半臂等。襦和衫为上衣,红和绿的服色较为普遍。襦为冬季抵御霜寒的衣物,衫是春夏着装。唐代妇女喜欢长裙、笼裙、幅裙和破裙等。红、绿、黄的服色最受欢迎。裙上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半臂是穿在襦、衫外的短上衣,别称半袖、短袖等,装饰华丽。丰富的文化交流和开放的社会风尚促成唐代妇女服饰文化前所未有的绚丽面貌,成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最精彩也最丰富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史料所见唐代女性参与的竞技性活动主要包括球类、射箭类、舞蹈类、杂技类、各类岁时节令活动等。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普及程度较高,参与主体较广泛,实现了艺术与竞技的结合,且具有很强的岁时性和民俗性,顺应了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展示了唐代民族融合、兼收并蓄的特点。女性竞技活动在唐代达到巅峰的原因在于唐代经济实力强大、文化极为昌盛、女性地位提升以及帝王的带动和审美观念转变等。  相似文献   

10.
胡珺 《前沿》2008,(9):174-176
唐代,翰林学士以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干预文学的发展进程。他们的介入能起到明显的效果,和崇重的社会地位不无关系。翰林学士的文学观念渗透着浓重的政治色彩,折射出匡时济世的士大夫政治人格。  相似文献   

11.
法律视野下的唐代婚姻制度——以婚约立法为个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婚约是指男女双方以结婚为目的而作的事先约定.唐代的婚姻成立是广义上的婚姻成立,即婚姻的成立是合定婚、结婚为一体的,既包括夫妻关系的建立,也包括婚约关系的建立.正因如此,立法者十分重视婚约关系,在法律上以律这一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婚约的订立、形式、效力及违约责任等问题均作了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佛教的中国化之一即为佛教禅偈的诗化。诗的形式使禅更加通俗易懂,不再是教义的繁琐的理论,而是世俗的浅显的诗歌,禅理入诗,则丰富了诗的表现内容,使诗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徐国荣 《前沿》2013,(22):150-152
唐代咏物诗的发展可概括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初唐时期为唐朝咏物诗的准备期与形成期,盛唐时期为特色完成时期,中唐、晚唐咏物诗在盛唐咏物诗的基础上各有变化,每个时期的独特演变共同组成了唐代咏物诗坛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富饶的巴蜀地区孕育了伟大的民族和灿烂的文化。从起源和历史发展的角度总结巴蜀文化的独特之处,并考察其对唐代诗歌的影响。风景秀丽、地势险固、兼容并包是巴蜀地区文化的主要特点,也是吸引大量文人入蜀的原因所在;在巴蜀文化中生活的诗人,创作有大量优美的山水田园诗,但外地入蜀诗人难掩思乡之情,诗风多悲愁,由于蜀地道、佛两教兴盛,诗人对此也多有描写和阐发。  相似文献   

15.
唐代道教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丧葬礼制。本文对唐代道士染病弥留阶段的关怀礼制、身亡善后阶段的丧葬礼制和服丧制度都作了较为详细的阐释。本文还对唐代亡故道士的遗产处置及唐代道教的丧葬礼制的薄葬特点做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6.
边疆民族的国家认同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依赖内在自觉性及外力推动下而逐渐形成的。唐朝统治者在统一国家框架内,通过宗法血缘、修德、册封、朝贡、文化传播等方式,加强对边疆民族的身份、政治、文化等认同的构建,以此强化其国家认同。以史为鉴,国家认同构建要以主流文化的传播与认同为核心内容、以国民身份确认为重要手段、以政权合法性塑造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唐代妇女地位>一书借鉴其他学科理论、方法所带来的研究突破与创新,认为此书资料翔实可靠,拓宽了唐代妇女史研究的范围,同时也指出了书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唐代虽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民事审判制度,但因大量民事案件的出现,民事审判活动已悄然开始。唐代对民事案件的审理,由下而上,对当事人可传唤、禁身,当事人可自我辩护;民事案件的判决,一般都在州县基层解决,判决的依据除国家制定的律令格式外,也尊重民间习惯、风俗;在唐代已出现了民事案件执行难的问题,可通过强制方式执行;对一般民事纠纷,可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调解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解决民事纠纷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再论唐代茶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纯艳 《思想战线》2002,28(2):70-74
唐代税茶始于赵赞 ,而茶政的真正奠基肇自张滂茶法。张滂茶法是官府通过严格监管 ,允许茶园户与其商人直接交易实现间接垄断茶叶收购环节的榷茶制度。唐代后期茶法均继承了这一基本模式。而且对宋代的贴射法和合同场法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红霞 《求索》2011,(5):188-190
在唐代崇奉道教的文化背景下,唐代众多诗歌多具有仙隐情思,构成唐诗中独特的仙隐主题。其主要表现为:唐诗中的仙隐意识、以仙隐颂美友人、视中隐之士为"地仙"三个方面。唐诗中的仙隐情思,体现了唐代文士逍遥淡泊、傲世脱俗的精神追求,折射出道教文化与隐逸文化在唐代的交融并向世俗化转变的倾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