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笔者诊治母犬因交配、分娩护理不当,或因子宫脱、阴道脱等而导致的子宫或阴道的急、慢性炎症、化脓性炎症共12例,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收到满意疗效。临床症状 子宫炎和阴道炎可分急性和慢性。急性病例发热,体温39.8~40.5℃,呼吸20~35次/分,心跳90~125次/分,患犬食欲大减或废绝,喜饮冷水,精神沉郁,耳耷头低,常出现呕吐,有的病例腹痛呻吟、回首顾腹,偶见子宫内排出脓性或带血液体,大便干燥,小便呈茶色,且带有白色絮状物。外阴部红肿,患犬有时用舌舐拭外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1969年至今试用“一二三”合剂治疗马骡驴腹痛733例,有效率达95%。 患畜急起急卧,前冲后撞,不断倒地滚转,个别患畜呈犬坐姿势,间歇或持续剧烈腹痛;结膜潮红、充血或青紫;口腔湿润;脉搏增数,呼吸迫促;胸前肘后、眼睛周围和耳根部出汗,甚至全身出汗。随用20%  相似文献   

3.
随机抽调3个基层兽医站连续3年的大家畜门诊病例,统计数字表明:马、骡消化道疾病约占68.30%(694/1016),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占60.62%(616/1016)。其中仅肠痉挛、肠鼓气、肠阻塞和胃扩张4种就占腹痛总数的70.94%(437/616)。 腹痛病因复杂,病势剧烈,偏远地区常因辗转求医、错误诊断或条件所限,使病情加剧或预后不良,死亡率达10.55%(65/616)。其中肠阻塞  相似文献   

4.
临床症状 一雄性恒河猴,于1988年5月28日离群不食,下腹部增大,叩诊腹部呈鼓音,疑为肠臌气及消化不良,用土霉素、酵母片和复合维生素B溶液治疗2天后放回原栏,于6月21日发现该猴精神沉郁,下腹部膨大明显(约比正常大两倍),波及阴囊部,体温40.5℃,呈胸式呼吸,卧下缓慢,卧下不久又艰难站立,触压腹壁紧张,病猴挣扎明显,腹腔穿刺流出多量黄白色脓液。  相似文献   

5.
幼驹便秘是幼驹的一种常见病。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幼驹体小,难以采用直肠按压等疗法,因而其治疗效果常较成年动物差。现将我们从1975年以来用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及电针疗法治疗的52例,介绍于后,以供参考。 (一)临床表现 病驹突发腹痛,急起急卧,前肢刨地,回头顾腹,少数卧地翻滚,侧卧伸腿及努责;精神不振或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口腔干粘,有的有黄白舌苔;眼结膜充血或瘀血,个别黄染;肠音减弱,  相似文献   

6.
黄牛子宫捻转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笔者自1970年以来共诊治16例,全部行剖腹产术,治愈14例占87.5%,死亡2例占12.5%。手术取出的胎犊成活6头。16例中发生子宫前捻转9例,子宫后捻转7例;扭转90度的8例,90~180度的3例,180度以上的5例。 (一)病因分析 本病的发生多因孕牛临产腹痛不安,卧地翻滚使子宫转动而致。 (二)临床症状 母畜都有临产前的腹痛及努责现象,有的腹痛较剧,表现摇尾,后肢踢腹,拱腰,或卧地不起,强烈努责,但不见胎水排出。如持续时间过久,因捻转部位麻痹,疼痛表现减轻,个别的可消失。但  相似文献   

7.
1988年10月~1989年9月,某犬群共有38只母犬先后分娩,其中15只产后发生子宫炎,占分娩犬的39.5%。通过治疗,均于4~8日痊愈。临床症状 本病常在产后1周内发生。患犬食 欲减退,可视粘膜潮红,乳汁分泌减少。体温正常或偏高(38.5~39.5℃)。阴道粘膜肿胀充血,常流出多量暗红色或黄白色稀薄的腥臭粘液,在病犬卧下或蹲坐时,其粘液排出量增多。有时可影响仔犬使其食欲下降或废绝,精神萎顿、哀叫,拉水样黄色带有泡沫的粪便,肛门红肿。  相似文献   

8.
在母牛难产中,胎儿卡死在骨盆腔的病例时有发生,在没有产科器械的情况下,采取在骨盆腔徒手碎胎的办法,获得成功。 (一)保定及准备 将母牛置于平地或前部较高的地方站立,不使卧下。助手用线绳将露出阴户的胎儿一肢前蹄系部系紧,并握紧线绳,不使胎儿堕入腹腔。 (二)切开上下嘴唇 术者在母牛阴户处左手握住死胎下唇,右手执一小刀,在齿龈及下唇间切口。同样,左手握住死胎上唇,在齿垫前沿及上唇间切开。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豫皖两省邻接的郸城、太和等地,时有不明原因的耕牛“跛行”、“卧下爬不起来”(当地称“火活”)的疾病发生。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耕牛,因此病造成生产能力下降或被迫淘汰。特别是1982年春季,该病在两地区更呈爆发流行。仅据河南省郸城县白马公社兽医站和安徽省太和县兽医院自春节到5月15日的统计,已分别接诊患牛78头和116头。经反复使用补钙,静注水扬酸钠液,灌服除风、强壮、活血、止痛中草药等方法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水牛腱鞘炎在古代兽医名著中缺乏专门记载,现代兽医书中亦论述较少。多年来,笔者收治47例,现将临床观察情况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 临床诊治的47例均是因机械性损伤所致的无菌性腱鞘炎。其中因使役过重引起的36例(占78.1%),因突然受惊而猛跑致发的6例(占12.7%),因跌倒或角斗挫伤致病的5例(占9.2%)。 腕部腱鞘炎41例(占87.3%),其中指总伸肌和指内侧伸肌腱鞘炎11例,腕桡侧伸肌和腕斜伸肌腱鞘炎10例,腕桡侧伸肌腱鞘炎6例,指外侧伸肌腱鞘炎4例,腕指浅屈肌腱鞘炎4例,腕指深屈肌腱鞘发2  相似文献   

11.
20 0 0~ 2 0 0 1年 ,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和政、临夏3个县的 8个乡、14个村农户饲养的牛羊先后发生一种以高热、突然死亡、濒死期天然孔出血的疫病。2年内共发生 14起 ,发病牛羊 6 8头 (只 ) ,死亡 6 3头 (只 ) ,急宰 5头 (只 ) ,致死率为 92 .6 %。其中牛发病 18头 (乳牛 3头 ) ,死亡 17头 (乳牛 3头 ) ,急宰1头 ,致死率为 94 .4 % ;羊发病 5 0只 ,死亡 4 6只 ,急宰 4只 ,致死率为 92 .0 %。初期因群众不了解该病 ,剥皮解剖病死畜 4 9头 (只 ) ,4头被群众分吃 ,确诊后督促群众深埋 15头 (只 )。1 临床症状发病牛羊都是突然发病 ,表现昏迷 …  相似文献   

12.
在马骡急腹症中,肠变位的发病率虽不高,但其死亡率却最高,据近3年来不完全统计共收治肠变位病例76例(马61头,骤15头),其中有50例行手术治疗,失去手术抢救时机26例。死亡62例,治愈14例,死亡率占81.6%。鉴于肠变位容易误诊较难治疗和死亡率高等仍是目前兽医临床尤其是基层兽医临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对诊断肠变位谈几点体会以供参考。 (一)诊断 1.询问病史;了解对病畜腹痛初次诊断的结果及用药物治疗后效果如何,腹痛程度有无增重或减轻。病后有无剧烈翻滚和急起急卧,给镇痛剂后效果如何有无鼻流粪水,病后多长时间出现。腹围有无变化和有无造成腹内压突然增高史等。  相似文献   

13.
一、新定清凉散治疗猪的温病 温病与伤寒同为外感病,系外感病的两大类,但临床主证、治则及方药都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伤寒为寒邪所伤,寒为阴邪,易损阳气,故病初以恶寒为主,发热轻或不发热;又因寒主收引,腠理固密,故令其无汗而脉紧。治以辛温解表法。辛能发散,温以除寒,故用辛香温热之剂发汗祛邪为治则,以达扶阳(扶正)祛邪之目的。药以麻、桂、羌、防、细辛、白芷、藁本等为最常用。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站接治猪肠扭转4例,其中大结肠扭转1例,前肠系膜根扭转1例,空肠扭转2例,用手术疗法全部治愈。 (一)症状与诊断 病初猪突然不吃,神情苦闷,体温、脉搏、呼吸无显著变化;以后出现疝痛,猪喜扒卧,腹部左右翻动,有时后肢乱蹬,有时突然起立向前冲,将躯体倚在墙根处,而后卧下,起卧频频交替;病猪腹部饱满,触诊有痛感,可摸到隆起的肠型,并出现呕吐,呕吐物多为黄绿色水样物。根据一突(突然发病)、二痛(疝痛)、三满(腹部饱满)、四吐(呕吐)综合判定,即可确诊为肠变位。  相似文献   

15.
脾胃韧带赫尔尼亚在临床上易和其它肠扭转相混淆,生前诊断较困难。我院从1974年至1976年收治四个 病例(马骡各2例)均系剖解后或剖腹手术后才获确诊。经治疗3例死亡,1例痊愈。 (一)临床症状 脾胃韧带赫尔尼亚系小肠(多见空肠)一部分,通过脾胃韧带的破裂孔而形成肠的钳顿。发病后多呈持续性疝痛,疼痛剧烈,急起急卧,打滚,脉搏增数(80~90次/分),结膜潮红,体温39℃左右。随着病情的发展,呈现间断性腹痛,但全身情况更加恶化。病畜卧地时很小心,而且卧地时间较长。有时打滚后四肢朝天仰卧,有时出现犬卧姿势。肌肉震颤,全身出汗,口腔干燥,肠蠕动音减弱甚  相似文献   

16.
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又名山萝卜,野羊红,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生于疏林下、林缘、路旁、山沟等湿润地方。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某猪场因采刈大量商陆苗作青饲料喂猪,结果17头肥猪相继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四肢抽搐等症状。 临床表现 用商陆苗喂猪,约10天左右开始发病。病初食欲减少,精神不振,大便稍稀;继之恶心、呕吐、腹痛起卧、小便频数;随之大便水泻,带粘液或血液,小便减少并有血尿,精神沉郁,四肢无力(抽搐),站立不稳,呆立一隅或盲目行走;严重的心律不齐,神志昏迷,眼肌收缩,瞳孔散大,血压下降,四肢发冷,呼吸困难以致麻痹。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炎通常是子宫粘膜发生粘液性或化脓性炎症 ,为产后或流产后最常见的一种生殖器官疾病。症状 病畜有时拱腰努责 ,从阴门流出少量粘性或粘脓性分泌物 ,有的含白色组织碎片 ,呈污红或棕黄色 ,且有臭味 ,卧下时排出量增多 ;无全身症状或体温略有升高 ,精神沉郁 ,食欲下降 ,反刍、泌乳减少 ;直肠检查 :可感知子宫角变粗 ,子宫壁增厚稍硬、敏感 ,收缩反应减弱 ;阴道检查 :子宫颈外口肿胀、充血、稍有开张 ,阴道底部常蓄积有渗出物。治疗 静脉注射 2 .0 g/L甲硝唑注射液 5 0 0— 10 0 0mL ,每日 2次 ,连用 3— 5d ,治愈率达 10 0 %…  相似文献   

18.
砂结是内蒙地区马属动物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多因饲养管理不善,牲畜采食含砂土较多的饲草饲料所致。春秋季节多发。病畜食欲减退或废绝,毛焦肷吊,口色红燥,有时口中恶臭,呼吸、脉搏变化不大,体温正常或升高。轻度腹痛,起卧缓慢,常作排尿动作,排少量带砂软粪或稀粪,次数增多,肠音高亢或低沉,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9.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因跳跃、爬胯及各种特别剧烈的活动而致病;二是肠管痉挛性收缩,腹压增高,肠段相互排挤而引起一段肠管臌气,此段肠管阻塞继发肠变位;三是因便秘腹痛及症候性腹痛而引起。肠变位的根本矛盾,是肠管位置改变所造成的肠腔机械性闭塞,因而反射性地引起肠管剧烈痉挛,使闭塞前方肠管剧烈发酵,大量气体充满肠管而过度伸张,肠系膜也受到过度牵引,由此引起剧烈而持续的腹痛。由于病变部位肠壁和肠系膜相互绞扎,使局部静脉血管高度瘀血,结果肠壁发生浸润性水肿,大量血液成分漏于肠腔,使肠壁发生炎性肿胀及出血坏死。由于大量液体漏出引起脱水,使细菌性毒素和腐败物质被机体吸收引起自体中毒,心脏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全身症状急剧恶化,最后死于心衰。  相似文献   

20.
幼驹脐尿管(腹内段)破裂(亦称膀胱—脐尿管破裂),由于发病较慢,又与幼驹膀胱破裂相似,故常被忽视或误诊。其症状是:幼驹生后精神正常,但晚尿、少尿,腹围逐渐增大,腹部无压痛感,频作排尿姿势,却无尿排出或仅有点滴尿液流出。有时出现轻度不安或轻度腹痛,肠音减弱。初期不影响吃奶,至中、后期则不能吃奶,两眼发呆。重症者心跳加快,呼吸增数或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