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傍晚,街坊王老汉与儿子的吵吵声震顶房盖,只听老汉大喊大叫地说:“你这样‘啃老’下去还能维持多久,等我死了看你怎么撑起这个家。”老汉只有一个儿子,是地道的“80后”。老人一辈子土里刨金,省吃俭用供他大学学业,又为他娶妻生子。并在一家民营企业找到了一份工作,一月能挣一千多块钱。做老人的心疼下辈,  相似文献   

2.
朱敏 《工友》2014,(1):45
正曾经有一位63岁的老妇人,从纽约市步行到了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她说: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我就是这样做的。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一步,我就到了这里。在邮政局上班时,我曾陪着区公司领导去慰问一个全国劳模,他干了一辈子投递员,整整送了38年信,风雨无阻。大家都很佩服他,觉得他能把一件事坚  相似文献   

3.
陈鲁民 《工友》2012,(8):54-54
网上有个段子,短且精彩,不妨摘录于此:出生一张纸,开始一辈子;文凭一张纸,奋斗一辈子;婚姻一张纸,折腾一辈子;金钱一张纸,辛苦一辈子;病虏一张纸,痛苦一辈子;悼词一张纸,了结一辈子。  相似文献   

4.
钱国宏 《工友》2009,(10):60-61
前不久,采访一位公司老总,他说,最容不得三种员工在他企业做事:  相似文献   

5.
格林 《工友》2013,(11):50-51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的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当不抱怨的时候,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相似文献   

6.
朔梅 《工友》2011,(5):51-51
人的一生到底做些什么,这一生才不算白活?这是一个使人困惑的问题。一个人从懂事开始,只要不是白痴,在这件事上,都会有少年的烦恼,成年的迷茫,老年的无奈。  相似文献   

7.
在水头镇大盈村的3千余名职工和家属中,有谁提起林太极的名字,没有不心悦诚服,交口称赞的,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说:“他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工会好干部”。职工们的形容不算过份。而他自己却说:我只是为大家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8.
每次回家,总会看到驼背的父亲扛着铁锨到田畈去。我问母亲,现在田里还有啥事可做,母亲说,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没事也总是要到田里转悠。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父亲不打牌,因为耳朵聋,跟人说话费劲,也没人跟他拉家常,看电视也像是影子戏。所以,他只有亲热土地。每天吃了饭就扛着铁锨,到田里整整田埂,挖挖沟缺除除草,累了坐在地上抽几口烟,比什么都舒坦。  相似文献   

9.
《工友》2009,(11):44-44
《工友》编辑部:我公司一位职工因履行工作职责被人打伤,在人身损害赔偿诉讼中,其被鉴定为伤残九级。后该职工又提出工伤保险赔付,在工伤保险赔付中,其被鉴定为七级伤残。请问,为什么同一个人,同一个事却要做两个不同的鉴定呢?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0.
饶燕枝 《工友》2014,(2):30-31
正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打开网站,浏览新闻,这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他们P得了图,卖得了萌,抓得住热点,做得了专题;贫得过郭德纲,暖得过撒贝宁。将所有的新闻当做娱乐新闻来做是现实赋予他们无奈又欢乐的工作格言。有时候,一条求助新闻会因为他们的一次关注而改变一个人甚至一群人的命运。虽然他们不是掌握人间生杀大权的大神,但使命感和正义感却一直都在。除了文字,网络人还做些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听听他们讲诉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农村青年》2008,(6):59-60
“地震发生让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深受震撼,我非常幸运中了奖,既然有能力了,就为他们做点儿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广西南宁市一位中得500万元彩票的市民,自愿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20万元。  相似文献   

12.
白纸和黑点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上课时,老师拿出一张画了一个黑点的白纸问:“这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黑点!”老师摇摇头说:“不,这是一张白纸。为什么你们只看见了上面的黑点,却看不到这实际上是一张白纸呢?”没错,白纸就是白纸。我们不能因为它有了一个黑点,就否认它是一张白纸这个事实。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只看到了黑点,却看不到黑点所在的介质——白纸呢?这就像评价一个人,往往我们只看到了他身上的缺点,却看不到他身上的优点,人一生中,总有做错的事,又何必悔恨一生呢?要知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一个人只要他吃五谷杂粮,就要经历…  相似文献   

13.
我决定去农村教书。亲朋好友极力反对,有的劝我:“你曾经说过要做一只鸿鹄,现在却怎么甘当一只燕雀?!”我没说啥,坚持自己的决定。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在我们从计划向市场转轨过程中,不少人深深地感到:在我们的一些企业和领导干部中,由于受官本位、权本位和钱本位等利己主义思潮的影响,只会做领导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的人增多,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和虚报浮夸抬头.以权谋私和贪图享受蔓延——面对诸如此类影响我们党的先进性和挫伤职工群众积极性的不良现象.作为身处在企业最基层、战斗在生产最前线的职工群众对此究竟有何期盼和愿望呢?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经笔者走访调查.采撷到了“领导干部要牢记‘四个千万”’的意愿,即:  相似文献   

15.
"吹拉弹唱,打球照相"……在一些人心目中,工会是一个颐养天年的清闲所在;同样,工会主席职位也只不过是为那些长期在党政领导岗位就职的人提供的聊做退前休养的驿站而已。然而短短三年时间,我对工会和工会主席工作的酸甜苦辣有了切身体验,当好工会主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6.
悦读     
《工友》2014,(5):4-4
正为什么我没有看到一个获奖人是快乐、幸福、富足的?仿佛"中国式好人"就应该是苦人、穷人、累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蒋术发微博称,央视的《感动中国》节目太过苦情,似乎在传递"好人没好报"的价值观我今天一定会开始做事;就算今天不做我明天也一定会做;我可以很快就做完这件事;劳逸结合效率高,先玩一会儿电脑;我看完这段视频或电视节目一定开始做;到最后一个小时会才思泉涌;有拖延症的人都很聪明;拖延症会提高作业质量;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有拖延症;等到深夜人静的时候学习做事才有效率;我下次一定不会再拖延到最后一天了。  相似文献   

17.
开心园地     
《工友》2011,(11):62-62
专家请假 某公司有位专家,一天,他去向领导要求请假一周,可是他垂头丧气地从领导办公室里走出来,同事们问他是怎么回事。 他说:"我请假一周,他却只同意给我三天。我说三天不够。他说:‘你是个能干的专家,别人需要七天办的事,你只要三天就能办好了’。”  相似文献   

18.
流沙 《时代风采》2014,(10):19-19
接到刘代斌的电话后,吴海娟对红塔区总工会所做的工作深表感谢,她说:“红塔区总工会办事就是实在,当初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工会求助的,没想到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就解决了问题。”至此。吴政行被拖欠工资一事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9.
悦读     
《工友》2013,(4):4
一个人脾气好,不容易发火,不跟人过不去,不但对自己是幸福,也对他周围的人是幸福。相反,好发脾气,老是跟人抬扛,喜欢挑人毛病的人,不但一辈子磕磕碰碰,他周围的人也受累。这个简单的道理我到四十多岁才慢慢明白过来。——茅于轼(学者)  相似文献   

20.
2010年3月22日,河南睢县发生震惊全国的“茶杯门”事件:城郊乡魏堤口村农民魏克兴在找乡长蒋友军说事时,因误用乡长茶杯喝水,双方产生肢体冲突,乡长当即叫来派出所长抓人,对魏克兴予以拘留。一石激起千层浪。3月25日,人民网推出“人民调查”。1.3万多网民投票,近九成认为乡长滥用权力。不配做父母官;6.9%的网民认为冲突背后定有隐情。应该彻查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