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政策》2008,(9):1-1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继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构想。有关地区和部门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规划,抓紧推进,在全省形成“两圈”互动、“两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共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底,湖北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作为一个整体区域,若要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必须构建符合其区域特色和发展条件的区域发展模式,即区域共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首先要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发展模式的空间演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其构成要素系统,最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以便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开发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文化遗产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特征.本文通过分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遗产的一般特征,探讨了该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通过理顺市场机制,引入多方主体对文化遗产的监督和保护,达到文化遗产利用和保护的统一,从而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军  周顺彬 《当代广西》2010,(23):61-61
为进一步保护和挖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提高西林知名度,不断扩大西林的影响力,打造桂滇句町故地特色文化旅游圈,构建文明和谐西林,促进旅游业和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西林县委、县政府于2010年11月19日举办了西林第二届句町文化艺术节。  相似文献   

5.
刘丽琼 《世纪行》2010,(9):37-39
<正>湖北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深化省情认识,提出了"两圈一带"战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9月7日,省政协召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常委专题协商  相似文献   

6.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明 《世纪行》2008,(10):20-20
为加快我省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加快武汉城市圈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宜昌、襄樊等城市为中心,以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等旅游景区为核心,包括宜昌、神农架、荆州、恩施和襄樊、十堰、荆门、随州等8个市(州、林区),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全省的50%和70%。  相似文献   

7.
严羡兰 《世纪行》2009,(1):39-40
一、发展三峡库区生态文化旅游意义重大 鄂西地区8个市、州、林区,有一半以上滨临长江和汉水.并延伸至川渝地区.以三峡库区生态文化旅游为重点,既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重要作用表现为4个方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郭有明 《政策》2008,(11):28-30
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既是一个旅游圈的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圈的概念。其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圈内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为此,本期《构建“鄂西圈”》栏目特刊发该圈中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襄樊市委书记谈如何加快发展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武陵山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峰 《理论月刊》2012,(5):124-127
湖北省武陵山区是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为实现该区域经济社会跨域式发展,湖北省做出建设"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重大决策。本文以此为背景,在深入剖析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及战略部署,对试验区的规划和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国家级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持续建设,重庆市《关于加快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意见》的印发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生态经济走廊建设规划》的实施,从国家和市级层面对渝东南地区的战略规划和科学定位更加清晰。加强生态保护与发展,成为渝东南实现国家战略部署和地区发展的有效途径。渝东南独特的原生态民俗文化也成了该区域生态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不断改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中部渝湘鄂黔毗邻地区,存在着一个与古老的巴、楚文化有着亲缘关系的区域文化圈,即"巴楚民族文化圈"。其独特的地域性,各民族文化的同源性,及其演变的趋同性,为其成为一个具有独立发展逻辑的整体奠定了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靖宇  韩青 《中国发展》2010,10(3):64-68
该文认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作为国家战略推进,对于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开发环渤海经济圈、完善全国海域经济发展布局和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都具有重大的区域价值。因此,不仅要从理论上认证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区域价值,而且还必须创意和采取务实的推进对策来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跨界治理视角下武汉城市圈区域合作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合作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形式,如何跨越不同行政区划政府"超优策略"选择下的"囚徒困境"进而形成激励相容的参与合作机制,是区域协调发展中亟待化解的现实课题。本文以欧盟治理为借鉴,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区域合作滞障的实证分析,提出要建立一个跨行政边界的"超政府"合作体制以实现武汉城市圈的跨界治理,以期为我国的区域合作提供一种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以文化安全问题为重心的非传统的安全观念日益凸显。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不仅仅单纯依靠政治、经济等一些传统的安全因素,文化等相关的非传统因素的发展也至关重要。认清目前条件下中国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国家文化安全战略,将是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对外发展政策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恐怖主义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头号安全问题。恐怖主义犯罪不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带来了恶劣影响。为此,我国颁布了《反恐怖主义法》以严厉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其中,境外反恐成为一大亮点。境外反恐具有多方面的必要性。当前,我国在境外反恐上存在反恐合法性、管辖权、恐怖主义犯罪认定与程序、证据交换、境外侦查与引渡等现实难题。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新型反恐刑事司法合作机制,完善国内立法与司法,以及加强与他国反恐合作等方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监狱法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从监狱法治化视野看,监狱法治文化是监狱法治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对监狱法治化内涵的补充和完善。中国监狱法治文化的理论基础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法律文化。亦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研究中国监狱法治文化必然要立足于中国监狱特色。对监狱法治文化本质的解析,有利于理解和弘扬监狱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17.
审视大调解     
我国的大调解机制是适应社会现实需要、对人民调解理念进一步延伸的产物。它强调的是调解的多方参与、多种调解资源的整合,是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化解社会矛盾的一种工作机制。在我国,大调解机制的存在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也具有正当性:它适应了我国社会转型期解决复杂性和特殊性矛盾的需要;顺应了法治发展的需要;缓解了法院的压力;在我国有着深厚的调解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调解资源;它既符合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也符合利益诉求和正义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试论区域经济合作下的地方政府职能重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拓展,已成为提高区域及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较之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地方管理方式改革明显滞后,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如何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已成为区域合作顺利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和亮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绝大多数乡村有条件、有市场顺应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发展乡村旅游。实践证明,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乡村旅游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应把握好乡村旅游的开发原则,探索其开发的有效途径,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的经济发展与全面和谐。  相似文献   

20.
陈健 《中国发展》2014,(1):84-89
该文认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地处北部湾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中国走向东册、止向世界的重要门户,是促进中国与东益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战略枢纽,是中国勺东盟全面合作的新增长檄.该文指出,作为后发展地区,其综合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制约因素和面临亟待突破的瓶颈问题关键。在此基础上,围绕荜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成为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新增长极进行思考,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