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勇 《同舟共进》2011,(11):76-77
我知道罗大佑,大概是在1980年代中前期。那是一个台湾校园歌曲风靡全国的年代,他的《童年》随着《外婆的澎湖湾》、《踏着夕阳归去》、《橄榄树》、《乡间的小路》、《小雨中的回忆》等走进了我的视野。台湾校周歌曲以清纯、婉约、追求诗的意境见长,而《童年》在其中更显得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闻君小记     
闻君小记特约撰稿人乐秀拔闻君是我在台湾的亲戚,年过半百,已退休了。他身材较矮小,皮肤黝黑,但很精神,很健谈,知识也很丰富,经济、文学、政治、礼仪,他都懂;但他所专长的,是建筑装璜业,对建材、电料、五金等特别懂行。然而,我知道他是苦出身,大概是初小文化...  相似文献   

3.
孙玲 《台声》2010,(12):43-44
<正> 如果不是这些照片,人们不会知道,近百年前台湾少数民族同胞也经历过被日寇侵略时深重的苦难;如果不是这些照片,人们不会知道,近百年前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凭借原始的武器对抗过强大的殖民者;如果不是这些照片,人们不会知道,近百年前台湾少数民族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守卫家园、捍卫尊严的激荡乐章……10月25日,在北京台湾会馆,我有幸作为纪念台湾光复  相似文献   

4.
微主题     
《台声》2014,(9):110-110
微主题跨越海峡的爱情,听起来浪漫,但似乎也多了些许的艰难。如何能够在差异中寻求到共通点,幸福的牵手一生,是需要智慧和努力的。欢迎走进这期的微主题,去听听两岸婚姻家庭是怎样在#对岸,邂逅爱情#4年前我和大S相恋,就开始了大陆、台湾的双城生活。结婚快4年,如今也有了爱情的结晶。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还是会依然珍惜与大S的这个缘分,共同携手白头到老。  相似文献   

5.
傅健青 《台声》2013,(6):98-98
多年以前,我知道,台湾是个小岛,很远很远;从这次回乡以后,我明白,我的家在台湾,很近很近  相似文献   

6.
杨杰 《八桂侨刊》2003,(3):30-30
妈妈,我几次拿起电话却又放下,我知道你是不会同意的,我知道你还会千方百计地劝我,我知道这是你对我的爱!但你可知道我想念我们学校门前的那几棵大树,大概它们又换上了新绿。我想念我的同学、伙伴,还有家,我快想疯了,真的要疯了……  相似文献   

7.
阿柳的故事     
“我的名字叫阿柳,我在冈比亚出生, 我虽然从小就被遗弃,对双亲一无所知,但我很想念我的父亲和母亲。我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寻找我的爸爸,找到爸爸后,就能找到妈妈,我相信只有他能告诉我,我的妈妈是谁。” 有着一副黑色面孔和东方人面部特征的阿柳,体内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他甚至有“阿柳”这样一个很有台湾乡土味的名字,但是,他却始终与台湾这块土地无缘。 据台湾记者推算,阿柳今年应该是29岁,但实际上,连阿柳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何时出生的;他本该有台湾的“中华民国国籍”,但现在拿的是冈比亚护照;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相似文献   

8.
齐瑶 《台声》2013,(2):76-77
从小便知道,我的老家在台湾,那里是生养妈妈的地方,那里是妈妈成家后牵肠挂肚的地方……长大后,在课本上圈起地图上小小的地方,悄悄告诉同桌这里是台湾,台湾有我好多的亲人,从那时候起,能去台湾见亲人,成了我和妈妈一样的梦。  相似文献   

9.
彩色情结     
大概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彩色胶片被可以出国的人悄然带回大陆,能够照上一张带“色”的照片足以表明身份尊贵。还有冲洗呢,如果你不想远涉重洋的话,最近的地方是尚未回归的香港,价格不菲。我还珍藏着我的第一张彩色照片,一帮大学同学傻呵呵地咧着嘴,我知道他们心里说:咱可也带色了。但现在看起来,那照片像素极低,色彩严重失真。  相似文献   

10.
自由和科学     
我知道,要对基本价值的判断进行争论,是一件没有希望的事。比如,如果有人赞成把人类从地球上消灭掉作为一个目标,人们就不能从纯理性的立场来驳倒这种观点。但是如果有某些目标和价值是大家一致同意的,人们就能够合理地来议论达到这些目的的手段。现在,让我们来指出两个目标,凡是读到这篇东西的人大概都会完全同意的。  相似文献   

11.
陈嘉欣 《台声》2023,(3):109-110
<正>“你为什么想来台湾念书啊?”“嗯……想出来看看,扩大和这个世界的接触面吧!”在台湾待久了,很多陆生大概不加思索,就能条件反射地解释“为什么要来台湾”这个问题。我来到台湾,好奇台湾长什么样子,于是开始旅行。大一的时候去台东鹿野,我在那里和一个伯伯种菜、钓鱼,帮他煮饭,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知道兰登书屋,要感谢西尔维娅&#183;比奇小姐位于巴黎左岸的莎士比亚书店,更要感谢詹姆斯.乔伊斯。这位落魄的爱尔兰小说家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会在塞纳河边遇到自己的“红颜知己”。  相似文献   

13.
吴克泰 《台声》2002,(2):40-43
1947年台湾人民爆发“二&#183;二八”起义。事件发生时,我是台湾《中外日报》记者,恰在台北,第一篇关于“二&#183;二八”事件的详细报道,就是我和周青先生合写的。事件后,我们被国民党反动派通缉,并被迫离乡。作为当年参加起义的一分子,我有责任把自己的经历、见闻、感受、认识写出来,以正视听。并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曾重郎 《世纪行》2007,(2):39-41
今年2月,我们迎来了台湾“二&#183;二八”起义60周年。作为那场起义的亲历者,我向在台湾“二&#183;二八”起义中惨遭屠杀的台湾同胞表示沉痛的悼念,向他们的遗属表示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15.
台声?微热议     
《台声》2017,(16)
<正>@台声杂志官方微博本期话题#黄景瑜:两岸一家亲#6月17日,青年演员黄景瑜受邀出席海峡青年论坛。现场,福建团委副书记杨溢为黄景瑜颁发了"闽台青年文化交流使者"证书,并感谢他在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作为海峡文化交流大使,他谈到了自己对台湾的认识,大概10岁的时候叔叔出差给他带了台湾地图型的钥匙坠,那是他的第一个与台湾相关的礼物。后来随着拍戏接触到台湾的朋友,感觉台湾和大陆的年轻人有太多的共同话题,两岸一家亲的感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09,(7):61-62
没去过台湾的大陆读者,一提起去台湾旅游,首先在脑海中出现的景点,大概都是阿里山、日月潭。阿里山、日月潭确为台湾旅游的象征.但如果只是阿里山、日月潭,那就有以偏概全之嫌了。因为台湾有许多值得一游的地方。比如其东海岸沿线,就有人觉得是台湾最值得一游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夜行人     
夜深了,炎热散去。风里传来了萨一时间,空气中添了几分夜才我喜欢这样的夜,万思绪随着音乐慢慢转山川静默,宇宙迷离,而我心独鸣。很喜欢在深夜听电台里的音乐,大脑似乎是但灵魂却有些收不回来,仍在如果我做电台的夜间DJ,工作间拉开窗帘,让街灯照到工我坐着,像独处时一样舒展,讲我迷惑的,用轻轻的声用缓慢的语调。然后我听听众的电听万家灯火后的故事。很美,真的。看着心和车轮一起于是,黑夜仍像白天一样鲜活。夜深了,不要再束缚你的灵魂,让有些心只可以一个人去体验,谁都不知道我喜《我和春天有个约第一句是:“夜阑人静…  相似文献   

18.
台湾的学校“怎么办”徐晓燕赴台采访期间,虽然行色匆匆,但因我从大陆的暨南大学毕业不久,很想知道台湾的学校是怎么办的,于是走马观花,留下了台湾教育界的一些印象。此清华非彼清华在绵绵细雨中,我来到台湾“国立清华大学”。与北京的清华大学不同,大陆北方的校园...  相似文献   

19.
初抵台北经过许多个日子的准备和期盼之后,我们乘坐的国泰航空公司的班机终于降落在台北桃园机场。时间是1996年12月6日下午两点。那一瞬间的感觉,是奇特而美妙的,至今不能忘怀。要知道,如果时光倒流,比方说,10年前吧,台湾在我的心里,还是一个遥远神秘的、不可思议的地  相似文献   

20.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幸福的理由,幸福感是人的一种内心体验,这种体验是每个人对自己所处生活环境和社会的真实考量。在这次助建敬老院的行动中,人大代表们的幸福感则是来自于“我能尽我所能做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