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血祭     
洪荒 《台声》2023,(4):107-109
<正>爸爸忽然去世,94岁,身份证年龄102岁,乱世。护理师问我:“你们家族都这么长寿吗?”我不知道,我们在台湾没有其他血亲。战乱、贫穷,我爷爷在大陆37岁即逝,爸爸是家族第一位超过90岁的人。那一天,在急诊室,医师给我看他的胸部计算机断层,我才知道他的动脉又老又硬已脆,正在裂开,心包膜积液填塞,积液,是血。内、外科医师会诊争论是否应该开刀时,我父问我“为什么我在大陆?”他以为他回老家了。我当时很骇异,事后回想却欣慰,这是老天恩慈,他不必舟车劳顿。  相似文献   

2.
我是筷子巷派出所民警邱娥国的儿子,名叫邱军钢,我们家是一个平凡的家庭,全家5人都是普通的干部、职工,都是普通的共产党员。我爸爸邱娥国是我们这个家庭中的普通一员,在平凡的岗位做了一些平平常常的事,却获得了很高的荣誉,我们全家都为他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在我眼里,爸爸是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无论是在家乡、在部队、还是当民警,他都把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作为最大的乐趣。10多年来,我就跟爸爸照  相似文献   

3.
王培珊  蒋碧辉 《台声》2014,(9):94-95
1999年的时候,林爸爸和林伯父为了生意上的原因从澳门搬到台湾定居。林爸爸祖籍在厦门,林妈妈则是山西太原人,林家很多亲戚在大陆各地生活,林鹏6岁前也曾有很长时间在大陆生活。种种背景之下,林鹏对大陆高校在台湾招生的事情一直都有关注。刚刚进入初中读书不久的林鹏,在物理课上第一次接触光学知识就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天津大学原名“北洋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资历比清华和北大还要“老”一些。与建筑专业相同,“天大”的光学学科实力,在国内排名第二,在国际上也是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4.
他姓傅,被提升成校长以后,人家都叫他“傅校长,”他对自己的姓不满起来了,心里老是窝囊!明明是个正的校长嘛,怎么偏偏姓了傅,降成了“副校长”长了呢?天下又多巧事更上级派来呀一个副校长,姓郑,人家都把姓郑的副校长叫做“郑校长”。他听了,心里更恼火!好呀,姓“郑”的就成“正校长”啦!星期一上午,开全体教职员工大会,他讲了话,有一段是:“咳咳……有件事要跟同志们说一下。大家都知道,我是正校长,偏偏又姓了傅;而新来的郑校长,他是副校长,偏偏又姓了郑。这就产生麻烦了!前几天有个熟人来学校找我,说:'我要找傅…  相似文献   

5.
案例冬冬是一个长得很帅气的男孩,智商近70。10岁时,普通小学不堪忍受其带有攻击等诸多不良行为,让他转到我校学习。通过了解,我们得知,冬冬的暴力倾向主要是家庭造成的。他有爷爷奶奶、父母亲。爸爸对冬冬采用高压式打骂教育,冬冬虽"胆大妄为"但很怕父亲。爷爷、奶奶则非常宠爱他,对他有求必应。教育这样的孩子,要找准合适的切入点。冬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因此我们经常以朋友的身份找他谈心,帮助他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爸爸之所以经常打骂他,都是因为他这些不好的行为惹怒了爸爸,周围的小朋友不和他玩也是这个原因。并请  相似文献   

6.
谭颖 《两岸关系》2014,(9):55-56
正"我发现很多朋友到台湾个人游,只有短短的几天,基本上是走马观花。我想写一本书,告诉大家怎么透过在台湾看到的景点去理解台湾,认识台湾,让大家知道现在的台湾人都在想些什么"——廖信忠因为《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书走红的台湾青年作家廖信忠住在名人荟萃的上海静安区。邻居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来自台湾的"邻家大男孩"居然是畅销书作家,蜂拥而至的媒体都冲他而来……融入上海,成为"她的一份子"廖信忠,1977年出生在台湾士林,台北长大的他对大陆有着深深的好奇。2005年他退出兵役,摇身一变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指引     
周洋 《人民公安》2013,(1):32-37
所有接近他的人都会好奇,当铺天盖地的荣誉袭来,当残忍移植的事实呈现,这个“90后”的大男孩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他的坚强与乐观来自何处?为什么他的笑容能那么灿烂、那么阳光?  相似文献   

8.
许大律师     
刘聪玲 《台声》2011,(9):55-55
“聪玲,我来北京啦。”接到台湾许文彬大律师的电话,一点都不奇怪,他来大陆的次数实在太多了。 “我们在说,遍插茱萸少一人。你什么时候来台北啊?”这时候,他一定是跟大陆记者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高大魁梧的他为我们遮风挡雨;妈妈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相夫教子。长大后,少不更事的我总想挣脱爸爸的束缚,屡次顶撞唠叨的妈妈。岁月荏苒,光阴似箭,有一天突然发现爸爸的背已经驼了,妈妈的身体已经臃肿塌陷。我想,是时候尽一份子女的责任了,悉心呵护起这个家:给父亲一个依靠的臂膀,做他贴身的拐杖;为母亲撑起一把庇护伞,遮蔽盛夏的骄阳。朋友,  相似文献   

10.
<正>2007年,27岁的蒋浩廷从台湾来大陆工作,因缘凑巧,他和一位陌生的江西女孩走到了一起。如今,他们经营着一家培训学校,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两个弟弟在大陆求学回台湾都成"学霸"在大陆刚开始工作的两年时间里,蒋浩廷在上海的一家公司负责协助台湾企业来大陆投资。"其实是我爸爸先来大陆,他带着我的两个弟弟到上海念书。"蒋浩廷说,"两个弟弟当时成绩不好,爸爸也对  相似文献   

11.
刘彦昆 《小康》2010,(5):46-47
22岁的林亮(化名)长得眉清目秀,有人问话,他只会以“嘿嘿”傻笑作答。这个智障的大男孩并不能体会“苦难”二字的含义,也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有很多人正为他的生计而忙碌着。  相似文献   

12.
送爸爸回家     
叶芳 《台声》2001,(7):36-39
3年前,随爸爸最后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游历台湾本岛时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然而今天,他却与我们天各一方已经整整 1年了。   从 1993年起,爸爸开始踏上回归故乡之路,第一次是妈妈相伴;第二次是他独自前往;第 3次回去时,他把我们姐妹 3人都带了去,让我们认祖归宗。而那次回来后,他被医生诊断出得了胰头癌。经过北京 301医院外科专家蒋彦永医生大胆而高明的手术,他很快就痊愈出院。术后 1年,我再次陪他飞向海峡彼岸,最后一次探望家乡亲人。作为女儿能整整两个月陪伴在他身旁,我感到无比的幸福。但毕竟他已是病魔缠身,体力明…  相似文献   

13.
最让王培全快乐的是,他有72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儿女在身边;而最让他困惑是,他的"培心雨林"孤儿之家至今没有得到合法的身份。"王爸爸,您每一次到这里来看我们,都和我们聊到深夜。每一次,您离开的时候,我们都在心里默默祈祷,并异口同声地说:王爸爸开车路上小心!"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上小学3年级的女儿开学的第一天从学校回来。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在我面前叫道:“爸爸,我们的老师是一位老爷爷.而且前不久还搬到我们小区里来住了。”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20,(6)
正通过抗"疫"看大陆春节一过,在福州工作生活的台胞汪雅媚一家就从台湾飞了回来。"因为家里两个孩子,一个高一、一个高三,老大要准备高考,我们还是按照既定计划回来了。"一天不摸篮球就手痒的两个大男孩突然过上了宅生活,汪雅媚坦言,刚开始他们确实都有点儿不适应。为  相似文献   

16.
看到陈丹青在长安街向我们告别时疾步而走的挺拔背影,一身黑衣,用“玉树临风“这个词来形容他绝不为过。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男人,有才、有风度、有修养,也很好玩。朋友家的锁坏了,他自告奋勇跳窗而入并称自己身轻如燕,刚显现出大男孩的调皮性,转眼又见他瞪着那双超大的眼睛,思索着什么。性格耿直而又率真,知青——画家——作家,始终只承认自己是愤青的他给中国媒体界带来了一阵阵“丹青风暴”,媒体上也常见他答记者问时丹青式的诡辩,有点狡猾。有些可爱,你可以不喜欢他,但是你一定会被这样一个另类的他吸引……  相似文献   

17.
傅小石1932年生于南昌。是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的长子。幼年时就表现出超人的艺术天赋和灵气。1953年,傅小石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很快,这个才华横溢的青年便在美术界崭露头角。等待着他的是一条布满鲜花的大道。然而,这美好的一切被突  相似文献   

18.
马老师:您好!不知道您是否能看到我的信,听听我这远方姑娘的心声?我是个大专预科生,一个19岁的女孩。我从小就经历了很多磨难。爸爸一生沉迷于喝酒,那年因为喝酒差点让汽车撞死。他的世界里只有酒,没有我们这个家。现在家里很穷,爸爸还是不知道好好做事,只知道喝酒。我们这个家  相似文献   

19.
世纪伟人邓小平在领导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纪元的时候,十分强调要重视研究和认识中国现实的国情。他说:“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①他在这里说的是:“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就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的最大的、最基本的国情,我们想一切问题、办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根本实际出发,而不能离开这个实…  相似文献   

20.
刘斯琪同学:你好!很高兴接到你寄给我们的稿子《爸爸的老邮册》。对每一个孩子来说,爸爸,都是个不可替代的人,他的感情、追求乃至爱好,都会给你很大的影响。你显然想在这篇文章中,通过“爸爸的老邮册“这个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写出你的爸爸,和他对你的影响,这,无论从你给文章的命题还是文章的结尾,都能看得出。但是,命题只体现了你的愿望,结尾也不可能代替全文——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本文的明显缺憾。文学是“人“学,人是鲜活生动的,人的内心世界具有极大的丰富性。文学的创作,便是去描绘这鲜活生动的人,去表现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用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