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蔡怡 《北京观察》2009,(2):54-55
我出生在1947年的内战时期。小时候父亲对我说,1945年光复后,祖父随铁路部门从四川去了台湾.以后便杳无音讯,是他给你起名为“怡”,意为“心想台湾”.就是希望你心里记着他,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你这个长房长孙。父亲早逝,因为爷爷这个“海外”关系,使我们兄妹不能参军.不能入团、入党.甚至连找工作都有困难。那时我想,这个未曾谋面的爷爷,真把我们全家害惨了。  相似文献   

2.
我们谁都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世界,我们改变自己。我们很难完善这个社会,但我觉得完善自己的家庭,我们还是做得到的,每天多努力一点,卖一点好货,每个人多积累一点信用,我们的家庭就会发生变化,自己就会发生变化,这个就是我看到的希望和信心。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账本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这个字眼显得很陌生。因为在我还不足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魔离开了我们,只剩下母亲孤单的身影。母亲的身影在我的生活中不停地晃动:上班、下班、洗衣、做饭、接我们上学放学、一个人换煤气、电灯坏了自己修……所有父亲的角色都被母亲一个人承揽了下来。慢慢地,我们长大了,看着母亲的白发一点点变多,皱纹过早地刻进她沧桑的面容。为了我们,这么多年来她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没有时间也没有钱走出家乡的小镇……她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兄妹三人一个个地送进了大学的校门。母亲笑了,笑得很欣慰。毕业后,哥哥姐姐都离开了…  相似文献   

4.
周琼 《人民公安》2012,(5):11-14
不知从何时起,电动自行车开始和"马路杀手"这个称谓挂上了钩。对于电动自行车的发展与管理而言,这个称谓更是一层压在头顶的厚厚乌云,分分钟都在暗示着"山雨欲来"。  相似文献   

5.
远去的算盘     
《松州》2014,(3)
<正>算盘渐渐远离我们了。回想数十年前,我们去哪家银行、商店都能在柜台上看到它的身影。那时无论是乡村的生产队会计,还是城市金融商业部门的职员,算账时谁都是在啪啦啪啦地拨弄着算盘,如果你从银行旁边路过,远远就能听到一片算盘的声响。算账的人戴着老花眼镜,一只手一页页地翻着账本,另一只手在算盘上啪啦啪啦地拨动着算盘珠儿,那模样使人想起了"账房先生"这个称谓。小时候家穷,父母都目不识丁,家里没有也不需要算盘。小学四年级开设珠算课时,父亲挑了一箩  相似文献   

6.
来到城市已经两年多了,我自己感到已经离不开这个地方了,可是每当想到自己的环境,都不免有些黯然神伤。我的姐姐前年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一家省直机关,我们村出过十几个大学生,但只有姐姐上了研究生,到了省直机关工作,因此她是我们全家的骄傲。去年,姐姐生了孩子,由于姐夫家也是外地人,孩子没有人照看,姐姐就让我过来帮她照顾孩子。前些年,虽然我也曾到姐姐上学的地方住过几天,但根本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能跟着姐姐在城市里生活几年,我感到非常兴奋。我与姐姐的感情非常好,在5个兄弟姊妹中,她最看重我,因为我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好,姐姐…  相似文献   

7.
庆祝建党85周年之际,也是我入党30周年之时,也许是历史的巧合,我的父亲、母亲、姐姐还有我都是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我孩提时代,父亲总是出差下乡,为解除父亲的后顾之忧,母亲放弃了自己的优越工作,含辛茹苦教育我们姐妹三人成长。  相似文献   

8.
1997年12月2日,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我们四兄弟的异国父亲路易·艾黎(RewiAlley)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我们四兄弟回想起半个世纪前收养我们的两位异国父亲都心情万分激动;特别是作为年长的我,对他们收养我们的一些细节和与他们相处时的点点滴滴,记忆更深。我们的第一位义父是英国记者乔治·何克(GeorgeHogg),他仅仅活了30岁。认识他时,是1941年,那时我14岁。1940年底,我的亲生父亲、中共地下工作者聂长林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按照党组织的决定,去晋东南“工合”事务所工作。这次离家远走,何时能回来谁也说不清。…  相似文献   

9.
何大欣 《台声》2013,(8):72-74
今年8月14日是父亲百年诞辰,9月6日则是父亲仙逝16周年纪念日。如今打开电脑,在百度搜索中寻找“何非光”的名字,可以看到上千个条目,人们在评论、在怀念、在探索、在走近这个传奇的名字。每每看到这些文章,我都感动不已,因为人们没有忘却我敬爱的父亲。  相似文献   

10.
三叔典当被褥供我念书   我们家是相声世家。从祖辈上说,我爷爷马德禄就说相声。到了父辈,我父亲马桂元和我三叔马桂福还说相声。我三叔说相声不久,就给自己起了一个艺名——马三立。   本来我父亲也能成为相声大家,当时与他合说相声的是刘宝瑞,他还带过徒弟。然而,他却在艺术的盛年染上了毒瘾,最后竟断送了自己的生命。他离开这个世界那年我才 7岁。   我是 1932年在天津出生的。我曾有过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但他们生下来之后没活多久,就都先后夭折了。我出生后,父亲为了保住我的命,就按照当地的习俗给我认了尚未娶妻的干…  相似文献   

11.
回忆父亲     
父亲在一天天衰老,以前每天能吃三个花卷伴些水米饭和菜;后来是每天两个花卷伴少许水米饭和菜;再后来只吃一点水米饭和菜,饭量越来越少……我每两个星期为父亲剃一次头,每天最少一次去探望他,偶尔因事或身体欠佳不去,父亲总会亲切地询问。父亲为每日能见到我,曾在我的面前流泪说:爸爸老了,身边就你一个女儿,一天看不到,我想啊!以后的日子,不管怎么忙、怎么累,身体怎么不适,我都尽力抽出时间多陪陪他。如果丈夫能在家做饭和照顾孩子,我会坐在父亲身边,听他唠叨陈年往事,但我的眼不时会溜向电视,而无闻父亲的絮语,父亲也…  相似文献   

12.
看到贵刊“伸出援助之手,贡献一份爱心”一文,使我感触很深,也受到教育。特别见到众多民警都已参加到“助学行动”中,更让我激动。我也是一名人民警察并担任一定的基层领导职务,更不能游离于这个伟大的行动之外。将该文同我妻、女一起看后,她们也很感动并要求一起参加到这个行动中来。所以,随即寄来500元,略表我们对这个行动的支持,同时继续参加。另外,我准备对此行动进行宣传,号召我们大队的民警都投入到这个行动中,既献爱心,也熏陶我们自己的心。诚然,希望工程,扶贫救困,援助灾民等捐献,我们都参加不少,但资助我们自…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5,(4)
<正>我对父亲的印象是薄弱的,只记得他是一个很严格的人,不管再怎么忙,只要有机会都会问:"你们功课做了没有?"小时候,家中男孩都要与父亲和祖父一起坐在外边客厅吃饭。座位有一定的排序,我是家中最小的男孩,所以坐在最小的位置。坐在那里很痛苦,因为不能随便夹菜。看到姐妹她们跟妈妈在后面吃饭,有谈有笑很开心,我问为什么不能在后面吃饭。这些记忆模糊不很完整,并没有太深的印象。唯一比较清楚的,是我们到了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孝顺的女儿,并且常常以此自居。记得儿时,母亲多病,每到冬季,便常常会因风寒发热,北方的冬天很冷,冷得一出门好像耳朵和手都不是你的一样。父亲和姐姐们都要上班,放寒假在家的我便承担起了看护母亲的责任,一辆加重的自行车后坐着母亲,而我颤颤巍巍地推着车,用力地压着车头,生怕一不小心摔了,假如运气不好遇到雪后结冰的路段,那种心慌到现在偶尔还会出现在梦中……  相似文献   

15.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我们家起床最早的人。母亲一早起来洗脸、梳头、扫地、做饭,忙忙碌碌着,一直到我和姐姐起了床,她也没有闲下来。那时我和姐姐还都在上小学,学校离我们家有很长的路要走。每当我们要出家门时,母亲不管手里在忙什么,总不忘嘱咐我们一声:“中午早点回来”(那时的学校中午是没有午饭的)我们自顾走我们的路,每一次都是很随便地回她一句:“知道了!”其实出了家门我们就把母亲的话像风一样地忘到了身后。每一次我们都是在外面疯玩到肚子咕咕作响、再也忍不住饿时才想起回家的。母亲总会先于我们的脚步抵达家门时给我们开开门,…  相似文献   

16.
杨保罗 《黄埔》2023,(1):42-43
<正>“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当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讲完此话,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也让我心中热血澎湃。脑海中的画面闪回到2004年,那时我在父亲的引导下定居上海。因为台湾经济发展起步早,所以我那时对上海是相当抵触的,觉得到处老旧脏乱,特别是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在这种自媒体时代,现在的年轻人不但比我们放得开,而且也有条件展示和推销自己,只要小手指轻轻一点,就可以在手机上给自己点个赞,以犒劳自己。我们那时连电话都还没普及,不用说手机了,更不用说智能手机。那时还是纯粹的传统媒体时代,最多只能说刚刚进入电视时代。我记忆最深的一次,有人神神秘秘地跑过来并压低音声跟我说:"你昨天晚上在电视上看到了吗?谁谁谁居然自己给自己点歌,你说好不好笑,真的是神经病。"  相似文献   

18.
编辑老师:您好!我这几天心里有些烦,刚刚从老家过完年回来,本应该高兴,可家里的事实在让我放心不下。我家一共有兄弟姐妹四人,我是老小,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父亲去年已去世,两个哥哥要分家,可谁也不想赡养母亲,没办法,姐姐就把母亲接到她家住去了。可家里的东西,除了留给我一间小西房,都被两个哥哥分掉了,那是我父亲一辈子攒下的钱盖的房子和购置的东西。春节时在姐姐家看到母亲伤心的样子,我心里很难受,去找大哥理论,可大哥说这是村里的规矩,长子就该多分,闺女是不给的,而母亲是“自愿”跟姐姐住的。您说,我哥哥能那样做吗?保安员…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生日     
再过几天就是父亲的生日。父亲已是五十好几的人,和土坷垃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为了我们姐弟俩父亲打柴割草,挑炭卖菜,什么活都干过,什么苦都吃为有足够的资金供我上大学,父亲忍痛让姐姐在初二时辍了学。可惜我不高考名落孙山。不顾父亲要我复读的劝诫,我毅然选择了南下打工。这五年中,我干过小工,提过灰桶,建筑工地上吃苦的活儿我都最后才进了市保安公司。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五年来没有回过一次家。我若不混出点名堂来,决不回家。父亲拿着信,老逢人便赞他的儿子有志气,他在回信中祝福我早日成功,衣锦还乡,记得当初在家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廿八叔"其实是父亲那辆28寸凤凰牌自行车。车子是1983年的夏天,父亲去省城担任高考评卷员时买回来的。买回车子那天,父亲从日出骑到日落,硬是将"廿八叔"从省城骑回到镇上。虽然一路上风尘仆仆,疲惫不堪,但父亲却异常兴奋,毕竟在当时拥有"廿八叔"的为数不多。记得父亲的"廿八叔"一回到家,我和姐姐就乐不可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