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社区具有丰富的积极分子资源,他们是社区治理中的关键少数。社区通过“熟人圈子”党支部、党支部实体化、党支部功能扩张和组织生活特色化等方式动员与吸纳党员积极分子,以及通过人情动员、选举吸纳与激励等半正式治理机制,社区将积极分子动员起来并吸纳到社区治理体系中,能有效缓解社区治理的资源困境,提高社区治理成效。为提升积极分子参与社区治理的程度和效果,社区在动员积极分子的同时,还需要通过营造保护积极分子的舆论氛围,构建组织网络,完善对社区内破坏公共秩序、损害公共利益行为的制裁机制,增强法律与制度执行力等方面加强积极分子参与社区治理保护机制建设,提高积极分子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参与的荣誉感、获得感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苏省宜兴市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招录、管理、教育培训及考核激励等机制初见规模,社区矫正三支队伍:社区矫正执法人员队伍、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队伍、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不断加强,有效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指出社区规划对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其次描述并分析了社区规划的现状与不足。在此基础上,从促进社区建设的角度,结合当前社区建设中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区养老服务、社区文化教育、社区就业、社区公共服务和空间方面的设施不足及社区居民归属感、邻里关系培育缺少场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区建设应从社区规划设计初始阶段入手,为社区建设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载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立胜 《人民调解》2009,(10):20-21
山东省青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区矫正工作,积极采取社区矫正工作“1363”措施,强基础、重规范、抓质量、求实效,有效预防了社区服刑人员的重新犯罪,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全市12个镇(街道)全部开展了社区矫正工作;共接管社区服刑人员820名,矫正期满解除矫正257名,现有矫正期内社区服刑人员563名,所有社区服刑人员均思想稳定,人心思进。  相似文献   

5.
《人民调解》2012,(6):10-13
十、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有哪些具体规定?答:社区矫正人员是在社区执行刑罚的罪犯,社区矫正本质上属于刑罚执行活动。监督管理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基础。社区矫正人员在开放的社区中服刑,存在着多种诱发犯罪的因素,对社区矫正人员依法实施严格监督管理,既是刑罚执行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区安全,预防社区矫正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上海市M区、X区社区服刑人员为例,通过对M区、X区社区服刑人员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从社区服刑人员所具有社会性别特点的事实出发,研究和探讨社区矫正中女性社区服刑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提出并引入社会性别的理论,根据女性社区服刑人员的特点开展社区矫正工作。针对女性社区服刑人员的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应该在微观社区矫正实务工作方面和宏观社会福利政策制定方面能够充分考虑女性社区服刑人员的特殊性,实施分类矫正,提高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社区矫正是行刑社会化的重要表现,对未成年人适用社区矫正是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的要求。目前,我国关于社区矫正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刑法修正案(八)》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其中,《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进行了原则性规定,促进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立法还不够完善,难以完全应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适用范围方面,针对未成年人适用社区矫正的范围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8.
为把社区矫正工作延伸到基层一线,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司法局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向下延伸”工作机制,依托礼区资源,在社区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站,健全完善社区矫正帮教网络,加强日常指导和管理,努力将社区矫正人员监督管理、教育矫正、社会适应性帮扶等工作延伸到一线,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减少社区矫正人员脱漏管和再犯罪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9.
智慧社区的前身应该是智能化小区,早期的智能化小区模式仅限于各类社区管理的辅助功能,比如监控、对讲、门禁等简单应用,而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智慧停车场等先进的应用技术走进了社区,成为社区智能化的生力军和助燃剂,以人为本的智能化技术在社区应用逐步增多,规模逐步扩大,才形成了今天的一套体系较为完善的智慧社区的新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作为建设和谐广东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途径,创建和谐平安社区更加符合社区建设的原理和特质,反映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理念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创建和谐平安社区,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国务院《戒毒条例》确立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四位一体”的戒毒工作体系,赋予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在戒毒工作中的法律地位。据国家禁毒委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共查处吸毒人员88.7万人次,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25.2万人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存量大,覆盖面广,已成为戒毒工作的重要阵地。《禁毒法》规定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但由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戒毒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戒毒康复功能设施落后,工作保障经费欠缺,导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开展难度大,戒毒人员呈现脱管率高、复吸率高、违法率高以及管控率低、就业率低、操守保持率低的“三高三低”特征。重庆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戒毒场所专业资源优势,在戒毒场所开辟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服务区,创新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委托管理工作,以“五步法”实现有效管控,以“五举措”落实就业帮扶,以“五环节”强化操守保持,实践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司法》2007,(6):106-107
为发挥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作用,推进社区矫正示范镇街建设,扩大示范效应,江苏省镇江市建立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社区矫正示范镇街挂钩联系制度,将市委政法委,公、检、法、司及编办、财政等12家成员单位,与丹阳访仙镇等10个市级社区矫正示范镇街挂钩,要求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和联络员经常深入挂钩的镇街,检查指导社区矫正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民调解》2014,(1):6-6
近年来,福建省司法厅在社区矫正制度建设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出台了社区矫正处罚程序规定(试行)、社区矫正调查取证笔录规范(试行)、社区矫正宣告办法(试行)、社区矫正教育工作规定(试行)、社区矫正人员社区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社区矫正信息系统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办法(试行)七项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二元化刑事政策背景下的社区治理新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颖 《犯罪研究》2009,(4):18-23
随着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改革方向,政府职能和权力突破了只在行政机关内部上下转移的框架,管理重心、权力向社会、社区和民间组织转移。社区,作为公民社会生活中一个最基本的稳定的社会单元,社区治理正打破传统的政府一体化统管局面,在现代公共行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社区矫正,作为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我们认为,应该成为发展和完善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契机,并且与社区治理相融合。本文将结合社区治理理论和刑事政策学,以此为切入点探索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吴宗宪 《中国司法》2011,(11):66-70
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有不同类型的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的对象——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多方面的工作。这些依法参加社区矫正工作的工作人员,一般被统称为“社区矫正工作者”。根据目前已经形成的共识,社区矫正工作者是一个总的概念,其中具体包括不同种类的工作人员,例如,街道、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司法助理员)、矫正社会工作者、社区矫正志愿者等。在这些工作人员中,司法助理员发挥着最为关键的作用,给他们确立恰当名称,对他们实行科学管理,直接关系到社区矫正工作的成败。本文探讨司法助理员的恰当名称和科学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黄文玢 《中国司法》2001,(12):34-35
一社区依法治理的内涵及特征社区依法治理是指城市社区区域内的居民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依照宪法、法律和地方性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使社区建设和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活动。从社区依法治理的内涵可看出,突出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社区依法治理的性质,上海会议把其定位于街道社区依法治理。青岛的重心是社区居委,无论是街道社区还是居委社区,根据宪法规定,它们都不是一级政权。所以它的性质是属于基层依法治理。它是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与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相比,思想不成熟,行为更为偏激,正处于叛逆期的他们,在面对社区服刑期间的压力时,表现得更为焦虑、敏感。因此,如何与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沟通,教育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是社区矫正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试行,但是这项工作的开展在我国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就导致了无论理论还是实务的社区矫正过程中的法律疑问自然很多。学界和实务界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加快社区矫正立法的呼吁,尤其是实务工作者,对通过法律明确社区矫正的性质、矫正范围、工作程序、法律依据等期待尤甚。本文以社区矫正实务为视角,试图通过阐释社区矫正实践中的法律障碍,提出社区矫正立法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郝赤勇 《中国司法》2009,(11):17-19
一、关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基本情况 社区矫正试点是为贯彻落实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行的一项刑罚执行制度改革。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批示精神,2003年7月,“两院两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为社区矫正工作的试点省(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20.
汪国强 《中国监察》2013,(22):32-33
近年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把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融人智能化社区建设中,运用“制度+科技”的手段,建立“教育全民化、服务精细化、监督科学化”的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机制,强化社区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促进党员十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