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邰宗 《台声》2014,(3):32-33
<正>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晤",是台湾大陆委员会和国台办两个部门间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的开端,也是在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日益巩固深化的形势下,两岸关系取得的又一突破性进展。对于两岸"张王会",专家学者给予很高期望。谢郁:增进两岸"一中框架"政治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谢郁认为,这一次"张王会"的亮点所在就在于,它开启了两岸官方政治互动的通道,对于两岸关系的提  相似文献   

2.
《两岸关系》2014,(3):32-33
<正>"张王会"的落幕,代表着两岸的互动,正从民间交流,跨越至两岸双方事务主管部门的直接会谈,尽管双方未碰触实质议题,但这一小步,已是历史的一大步;因为,这代表着官方交流的模式,已经完成了实验过程,正式进入排除双方头衔障碍的阶段。台湾美丽岛电子报副董事长吴子嘉撰文指出,尽管"张王会"的出现,并不能无限延伸成"习马会"有望,  相似文献   

3.
王嘉鑫 《两岸关系》2014,(12):13-14
<正>11月12日,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北京同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王郁琦举行非正式会谈。双方均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并就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达成六点共识。台湾各界高度关注此次会谈,各大媒体对会谈内容作了全面报道,舆论总体评价积极正面。台湾当局肯定"张王会"成果有助两岸关系正面发展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表示,"张王会"延续"习萧  相似文献   

4.
邵宗海 《台声》2014,(3):37-38
<正>2月11日至14日,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率团赴大陆访问,其间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几次会谈彼此互称对方为"主委"与"主任",为两岸事务主管部门首次历史性会晤开启先声。王郁琦曾对媒体表示,陆委会与国台办成立20多年,身边同仁皆表示很难想象有一天陆委会主委和国台办主任能握手交谈,互称职衔。如此来看此次"张王会"的举行,不免感慨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的首次会晤,既不是必然,也不是偶然。这是海峡两岸自去年以来"竭其所能"的努力,方才在今年年初促成了这场有历史意义的会晤。  相似文献   

5.
李家泉 《台声》2014,(4):48-49
<正>自去年以来,各界就在热议两岸领导人会面的问题。媒体报道,国民党主席马英九非常希望出席今年秋天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此前也有媒体猜测,在南京举行的"张王会",即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和台湾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的会面,是为两岸领导人会面铺路。然而形势已经非常明朗,国台办发言人已经说得很清楚,"两岸领导人会面是两岸中国人自己的事,不需要借助国际会议的场合"。  相似文献   

6.
新春伊始,展望1998年两岸关系的前景,人们普遍希望推进两岸政治谈判的进程,促进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逐步解决海峡两岸的政治分歧,这无疑将有利于台湾海峡的安宁和两岸关系的稳定,并带动两岸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发展,也将推动两岸事务性、经济性商谈的进展。然而,台湾方面对两岸谈判的主张则是,在不预设任何前提条件下,首先恢复事务性商谈和“辜汪会谈”,然后不排除谈政治问题的可能性。仔细一分析,台湾方面的这一主张,实际上是拖延谈判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正>2月11日,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在南京紫金山庄会面,"上演历史一刻"。台湾媒体热评如潮。从不同层面评析了"张王会"的历史开创性。双方两岸事务负责人首次正式会面台湾媒体对"张王会"意义的最大共识,即认为——这是大陆与台  相似文献   

8.
实现两岸政治谈判是解决两岸日益增多的交流、交往中衍生的各种实际问题的推动力。在两岸交流、交往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行政治谈判,从政治上解决两岸交流、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两岸主政者的日程上来。1995年两岸“两会”经多次协商已经取得的多项共识,之所以最后没有能够签署生效,其根源即是出于政治上的分歧。为了推动两岸的交流、交往更健康、更广泛、更深入地发展,从去年中美最高级会谈后,祖国大陆的领导人就一再发出了进行两岸政治谈判,并首先进行政治谈判的预备性磋商的建议。但是,由于两岸对举行政治谈判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王在希 《台声》2003,(5):4-5
10年前,著名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那次会谈,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实现了40多年后两岸人士的首次会晤,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因此,会谈受到两岸同胞和海外舆论的高度关注,可以说举世瞩目。汪辜会谈取得丰硕的成果。汪道涵会长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面对面地共商两岸关系大计,从此结束了两岸不接触、不谈判的历史,开启了两岸关系由对峙走向对话、由隔绝走向交流的新阶段。这次会谈签署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等4项协议,建立了两岸制度化协商的机制,进行了两岸双方加强合作、共谋发展的有益探索,同时也创…  相似文献   

10.
2月初,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为落实“汪辜会谈” 达成的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而进行的“北京会谈”,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两岸双方在五天的会谈中,本着正视现实的态度,不仅做了观念性的沟通,也就具体事务性问题的解决倾注心力,终于在2月5日达成“五点共识”,并发表了《唐树备先生与焦仁和先生会谈共同新闻稿》.两岸在政治方面尚处于相当隔阂的状态之下,能达至今天这一步,的确是会谈双方抱有极大诚意、运用智慧的结果,也是“汪辜会谈” 后北京、厦门、台北三次会商的接力.会谈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海协会长江道涵与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焦仁和会见,和谐了会谈的气氛,也标志着两岸针对共同发展两岸关系、表明各自的中国统一政策的高层对话业已开始.“北京会谈” 的结果对各方面言可谓不负众望.然而,其中亦有几点值得思考:其一,不应预设在民间层次及无授权的情况下,探讨本该通过政治谈判来解决的问题.“北京会谈” 双方分歧的焦点于,台湾方面认为大陆不尊重台司法管辖权或法律制度.此项议题牵涉到为整个两岸关系定性(定位).目前台湾当局坚持大陆在两岸正式谈判前不否定台湾为“对等政治实体”;坚持“中国在分  相似文献   

11.
新春伊始,展望1998年两岸关系的前景,人们普遍希望推进两岸政治谈判的进程,促进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逐步解决海峡两岸的政治分歧,这无疑将有利于台湾海峡的安宁和两岸关系的稳定,并带动两岸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发展,也将推动两岸事务性、经济性商谈的进展。然而,台湾方面对两岸谈判的主张则是,在不预设任何前提条件下,首先恢复事务性商谈和“辜汪会谈”,然后不排除谈政治问题的可能性。仔细一分析,台湾方面的这一主张,实际上是拖延谈判的主张。先分析一下所谓不能预设任何前提条件的问题。台湾方面对举行两岸谈判历来是。有条…  相似文献   

12.
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谈判,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江泽民总书记1995年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创造性地提出了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分阶段、有步骤进行的主张。4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主张,既高瞻远瞩、高屋建氛,又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反映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客观需要,得到台湾各界人士的响应,两岸接触与商谈也因此而展现进入政治谈判的前景。在此之前,从1991年海协成立后到1995年元月,海协与台湾海基会先后进行了匕次商谈,其中1993年4月的“汪辜会谈”签署了四项协议,推动两岸关…  相似文献   

13.
台湾海峡两岸三通(通邮、通航、通商),是不通,是半通(间接、单向、民间),还是全通(直接、双方、官方),根据过去46年来的观察,在于一言九鼎的人,一道命令,一言为定。1979年至1987年之间,因台湾当局为了"不削弱军民士气",坚持"三不"(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两岸三通是全然不通的。海外华人,纷纷呼吁三通,笔者曾写过"三通不通通四通",以求对三通有所促进。在权衡大势后,蒋经国于1987年7月强调,"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必须统一";同年11月正式下令,开放人民大陆探亲。于是,两岸三通,因一道命令,由"不通"变成"半通"。  相似文献   

14.
1995年李登辉访美使中美关系恶化,台海局势紧张,两岸两会建立起的会谈管道也随之中断。经过两年多之后,形势起了变化,中美首脑两次会谈建立了“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克林顿总统对台宣布“三不”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台湾当局迫于形势,不得不拿出自己的态度来。去年11月以来,海协与海基会恢复了联系。祖国大陆方面曾几次提出结束敌对状态、实施政治谈判。虽然还没有得到台湾方面正式回应,但两岸民间从未间断接触、交流。今年以来,闽台双方讨论了金门——厦门“小三…  相似文献   

15.
肖杨 《两岸关系》2013,(5):16-18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持续推进。回顾过往,从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会谈,开启两岸协商先河;到2008年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谈判,两岸终于"雨过天晴";再到如今两会经签署18项协议,达成诸多共识,20年来两岸关系走过风风雨雨、跌宕起伏。汪辜会谈所蕴涵的丰富内涵和精神财富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反  相似文献   

16.
正前不久的"张王会"之后,台湾岛内又出现了一股强烈要求大陆正视"中华民国"的呼声,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王郁琦在谒拜中山陵时表示"中华民国一百零三年了",连战在与习近平总书记单独会面时强调"要正视中华民国,希望中华民国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正资产"。台湾党政界高层人士在大陆有关"中华民国"的表态,受到岛内各界的普遍肯定,并出现要求大陆"正视中华民国,承认两岸分治"的社会舆  相似文献   

17.
正先有1992年的"九二共识",才有后来的1993年的"汪辜会谈",且看两岸关系史上重要的两件大事——"九二共识"和"汪辜会谈"的台前幕后。"两岸一中"促成"九二共识"海协会和海基会成立的主要功能就是要进行两岸事务性商谈,而两岸"两会"商谈必须要以"一个中国"为基础。所以,海协会关于两岸要确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在台湾同胞中引起反响,也使台湾当  相似文献   

18.
辛旗 《台声》2003,(5):1-1
1993年4月27-29日举行的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两岸在长期隔绝之后,首次实现了双方高层政治对话,为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年是汪辜会谈10周年,我们更要认真思考如何重新开启两岸政治对话与谈判的进程。熟悉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汪辜会谈之所以能取得重大突破,就在于它解决了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和方向问题。即一个中国原则是会谈的基础,统一是共有的方向。当时大陆海协的表述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台湾海基会的表述是…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23)
正@台声杂志官方微博本期话题#台湾"返乡运动"的身后,是这些人的乡愁与努力!#在两岸往来日益密切的今天,不论是大陆游客去台湾,还是台湾同胞来大陆,都十分便捷。在1987年之前的整整38年时间里,台湾当局坚持"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谁敢说一句"想回家"是要被抓起来坐牢的!  相似文献   

20.
<正>通过两岸协商谈判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是祖国大陆的一贯主张。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两岸协商谈判,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的推动下,1991年12月16日,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两岸协商谈判的历程表明,只有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两岸关系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两岸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