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骏 《统一论坛》2014,(1):41-43
历经五场“中委会”会议、九场“华山会议”,600多人次出席、200余人次发言,民进党最后抛出一份《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该“纪要”既没有对检讨两岸政策得出结论,也没有为以后指明方向,只是罗列了一堆无用的老套语言,但却偏偏漏掉了在会前、会中党内一些人士提出的“宪法共识”、“冻独”等重要主张。这份“纪要”只谈表面,避谈实质,词语陈旧,看不到民进党转变,更看不到民进党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民进党2012年败选后,党内掀起检讨两岸路线声浪,但过程一波三折,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决定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时,为了党内各要角是否参与,也花了一番功夫。党内经过近半年的9场大陆政策扩大会议,广邀党内外学者专家,甚至包括蓝营人士讨论,期间民进党在台"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还抛出"冻结台独党纲"提议。然而,民进党最后没有以报告形式来确立两岸路线,仅以检讨纪要呈现,而且只字未提"冻独",足见其两岸政策仍在原地踏步。  相似文献   

3.
彭维学 《台声》2014,(2):42-42
<正>1月9日,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通过"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以下简称"检讨纪要")。这份内容空洞、老调重弹的会议摘要记录,可用"假和实独、选举权谋、转型受阻、对话难求"来概括其实质。"检讨纪要"中表示,民进党要"以更务实态度来处理新生议题"、"积极自信地参与两岸交流,包括智库与地方执政县市的城市交流"、"透过对法令的逐步检讨与修正,营造一个让陆配、陆生与陆客,尊严生活、健康学习及平安旅游的友善环境"。作为"检讨纪要"中尚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党主席苏贞昌认为这是对大陆的"善意"。然而,岛  相似文献   

4.
洛基 《台声》2014,(2):44-45
<正>最近,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举行第5次会议后,总结出"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其中前"行政院长"谢长廷提出的"宪法各表"、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提出的"冻结‘台独'党纲"皆未列入纪要之中。经过讨论,前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提出"应该积极凝聚台湾内部的共识作为两岸对话的基础"纳入该纪要中。善于玩弄文字游戏的民进党,这次再度将其发挥到极致。明眼人一看就知,这份纪要根本就是党内各派系妥协下的产物。2012年,蔡英文败选的主要原因,就是抛不开"台独"这一沉重包袱。选举期间,其提出的"台湾共识"、"和  相似文献   

5.
张方远 《台声》2014,(2):49-49
<正>当民进党抛出"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引发各界质疑后,党主席苏贞昌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两岸关系就像"海滩之鸥"、"各走各的一点都不碍事"。此论一出引起各方猜想与解读,这究竟是要表达善意,还是要模糊焦点?不管怎么说,把两岸之间比喻为"人与鸟"显然有点扯。两岸之间从来就有非常清晰的历史与现实定位,绝非一个模棱两可、不伦不类的比喻可以替代。苏贞昌提到两岸各走各的一点都不碍事,恐怕与现实情况不符。如果今天两岸可以各走各的,民进党又何必在去年大张旗鼓的举行9场"华山会议"?其实,民进党对于其两岸政策,一直以来都知道根结所在,但就是无法踏  相似文献   

6.
郑太男 《台声》2014,(2):42-43
<正>典籍《孟子·梁惠王上》中写道:"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后人将此句凝练成"五十步笑百步",意指同样的错误,在自己身上只是程度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前段时间,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提议"冻结‘台独'党纲",此后民进党公布"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对"冻独"丝毫未提。其间中国国民党发出新闻稿,要求民进党苏主席、蔡前主席对两岸路线明确表态。鉴此,身为台湾老百姓的一分子也要插句话,请问国民党的两岸路线又是  相似文献   

7.
吵嚷多时的民进党大陆政策检讨终于露出真容。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抛出了《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先不用看内容,光看“中国事务委员会”作出的“对中政策”,其“否定“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观点、立场和路线就昭然若揭。民进党从1986年建党的基本纲领到1992年之前的决议等等,用的是“大陆政策”或“中国大陆政策”言词。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4,(4):47-47
<正>最近民进党在"中国事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中公布最新民调,数据显示岛内民众对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7项数据中有6项输给国民党,其中超过40%的民众最不能接受民进党的"逢中必反",超过20%的民众不能接受民进党的"对中国经济政策保守"。这份民进党发布的民调结果,正反映出目前岛内民众对民进党两岸政策的政治观感。民调数据的确印证了民进党重返执政的最大政治罩门就是两岸问题,岛内多数民众纵使不满意台当局当前的整体表现,但也无法相信民进党的两岸事务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民进党一直在广泛检讨两岸政策,其中不少绿营人士提出一些较具开放与务实性的政策主张,让许多人包括大陆学者对民进党转型与其两岸政策调整抱有期待。然而,外界却不明白,民进党内部人士的两岸政策论述,只是个人的政策主张(甚至有某种党内政治斗争的策略考虑),而不是民进党的政策共识,目前民进党内除了有"统战"考虑的"善待陆生、陆客、陆配"(没有陆资)的共识外,根本没有任何调整与改变,而且对两岸关系发展的牵制力增  相似文献   

10.
正失去政权之后,民进党开始检讨与思考败选原因及未来民进党的发展,尤其是2013年以来召开一系列的"华山会议",广泛讨论两岸关系与大陆政策。其中,2013年11月14日,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讨论"对中政策",达成初步共识,提出总结报  相似文献   

11.
民进党仍强烈坚持两岸"一边一国"的"台独"路线,而且阐述以"台独"为核心的"台湾梦",以对抗中国梦,再次揭示了党内保守派当道、务实派力量不足以及民进党走不出以"台独"为核心的两岸论述死胡同。备受外界关注的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简称"中委会")第一次会议于5月9日下午召开,9位委员全部出席。这一看似大团结、颇受关注的会议,虽然公布了"台湾的中国议程"提案,但气氛并不融洽,  相似文献   

12.
黄涛 《两岸关系》2015,(3):14-16
<正>1月21日,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召开蔡英文2014年回任党主席以来的第一次会议,就国际、两岸、台湾内外整体情势进行评估,并就两岸城市交流进行讨论。蔡英文在会上提出民进党处理两岸关系的"三个有利"和"三个坚持",要求民进党执政县市建立"处理两岸事务之机制",并加强信息和经验共享。台湾舆论认为,蔡英文回避"九二共识",主要意图是独揽绿营两岸政策  相似文献   

13.
陈星 《台声》2013,(9):50-51
民进党计论两岸政策论述的“华山会议”已经进行了两场,主题分别是“对中政策的核心价值与愿景”和“如何处理‘九二共识‘”。第二场还邀请了前“国安会秘书长”、“九二共识”名词创造者苏起做引言人。但两场辩论下来,并未看出“华山论剑”给民进党带来调整两岸政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4.
6月8日至18日,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展开为期11天的访问美国、加拿大行程。苏造访了纽约、休斯敦、华盛顿、多伦多与温哥华等城市,除安排多场侨界聚会和参加民进党驻美代表处揭牌仪式外,还进行了所谓的"国会外交"和"智库外交"。苏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使美国对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放心",争取美国并进而争取岛内民众的支持。尽管苏此行  相似文献   

15.
正在今天的台湾,不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政治发展,甚或权力争夺,都无法回避两岸议题,而且必须面对两岸议题。前不久,不论是执政的国民党当局,还是在野的民进党,甚至负责立法的"立法院",均积极争夺两岸话语权甚至主导权,而且在新形势下展开一场更为激烈的两岸议题政治博弈战。马当局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共同维持两岸一中问题上更积极,致力于纠正台湾教科书"一边一国"错误论述,回归"一中宪政"体制。民进党在两岸议题上尽管做出一些积极姿态,展开两岸政策大讨论,但成  相似文献   

16.
台情扫描     
正民进党两岸政策玩弄两手策略近期,民进党在持续制造两岸对立,阻挠、限制两岸交流的同时,大打"人权牌""柔情牌",充分暴露出逆势而为却色厉内荏的丑态。一方面,疯狂诬蔑、诋毁大陆,不断煽动对大陆的敌意。首先,针对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暂停,蔡英文及其办公室、陆委会和民进党均口出恶言,对大陆乱扣"以经逼政""干预选举"的大帽,称"观光不应政  相似文献   

17.
<正>近来,民进党当局作乱台海、挑衅大陆、祸害台湾同胞的劣迹再添一笔:3月11日,蔡英文高调召集台"安全会议",大肆诬蔑"一国两制",抛出所谓"因应及反制‘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指导纲领",叫嚣从7个方面对抗大陆,这既反映了民进党顽固"台独"本性,更暴露了其为一己私利不惜断送台湾前途和台胞福祉的险恶用心。一、转移焦点,厉行管制,给两岸交流穿小鞋、使绊子"纲领"首先剑指两岸交流,  相似文献   

18.
台情扫描     
<正>民进党一意孤行升高两岸对抗近来,民进党和台湾当局肆意攻击大陆,加紧限缩两岸交流,意在煽动两岸敌意,贩售战争恐吓,以转移民众对其施政不力的关注,捞取选举利益。苏贞昌等民进党头面人物频频发出"扫把抵抗大陆""大陆假消息操弄舆论"等荒谬言辞。台"国安会"制定禁用大陆通讯产品的方案。大动作召开"国家安全会议",以"强化台湾安  相似文献   

19.
倪永杰 《台声》2014,(7):51-52
<正>5月27日,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发表《处理两岸问题五原则》,针对两岸定位建议以"大一中架构"取代"一中架构"。细观"大一中架构",就其方向而言,有为破解两岸政治难题的思考;而就其内容而言,其中不少地方虚化、淡化、弱化了"一中框架",例如其中寻求台湾地区和大陆均享有参加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权利,同时拥有与其他国家建立正常关系的权利。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亟需巩固深化的当前,个人认为,  相似文献   

20.
李立 《黄埔》2011,(6):10-14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两岸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以此为契机,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前进;民进党推出"十年政纲",其令人关注的两岸政策部分并没有什么新东西,表明民进党的"台独"立场没有任何改变,大陆对此不可能接受;陈水扁所涉的"二次金改弊案"二审重判,台湾民众直呼大快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